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楚云 《今日广西》2007,(12):30-31
从骄傲清高到“折价处理”,过了30岁的周巧云急于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和德光相识才数月,就仓促结婚。然而,婚后婆家人对她百般欺负,让她一度想自杀,懦弱的丈夫也帮不了她。她对婚姻失望透顶,却碍于面子,不敢离婚。这篇文章,是她对痛苦婚姻的倾诉。  相似文献   

2.
《人权》2008,(2):18-21
1929年11月17日,江苏省旬容县的一个深宅大院里,一个女孩呱呱坠地,父亲选取《康熙字典》里的“昌言能拜,祯祥自来”为其命名“昌祯”。身为七个子女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巫昌祯从小就开朗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1948年9月,巫昌祯跟随长兄北上到北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法科大学——朝阳大学。  相似文献   

3.
巫昌祯 ,女,70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华女律师联谊会会长、婚姻法学研究会会长 ,是人们公认的婚姻法研究“1号”专家。目前 ,有关方面邀请法学专家对《婚姻家庭法》的修订进行讨论 ,其中 ,巫昌祯的声音尤为重要12月16日 ,北京下了两场雪 ,寒冷包裹着整座城市。我手捧一大束康乃馨匆匆走着 ,风翻卷着玻璃花纸。在政法大学家属院 ,迎面走来一位老年女子 ,瘦弱 ,短发 ,两手揣在黑呢服半大上衣口袋里。目光对视的瞬间 ,我有一种感觉 :她就是巫昌祯 ,我的采访对象。真是她。在巫昌祯家客厅兼书房的沙…  相似文献   

4.
巫昌祯素描     
为法学教育奉献终身 1949年10月1日,巫昌祯和她未来的丈夫庚以泰,走在了开国大典的游行队伍中,庚以泰还是大学生队伍的总指挥。当毛主席喊出“人民万岁”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欢乐的人群顿时沸腾了,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巫昌祯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5.
俞晓 《民主与法制》2014,(32):54-56
网络作家丈夫婚后出轨,导致婚姻破裂,安徽安庆女孩吴晓芳大义地选择了原谅。昔日的“第三者”却找上门来一再求和,要与她成为无话不谈的闺密。转正后的情人将吴晓芳当成了婚姻的“假想敌”,她要让其彻底疯狂,既保全声誉也保全婚姻。她分两次从网上购买了5克溴化铊,将丈夫前妻毒成了植物人。2014年9月2日。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安徽省首例、全国第三例铊中毒案件。  相似文献   

6.
祝志高 《人民论坛》2010,(9):230-231
在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婚姻选择的因素中,家庭条件、收入情况等经济因素占据了主导位置,健康状况、工作潜力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种婚姻观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有关。大多数女大学生拥有的并不是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婚姻观,因此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她们的婚姻观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7.
曹德旺 《今日广西》2014,(10):32-32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8.
黄培岳 《人民公安》2012,(20):32-35
为了获得父母对自己爱情的首肯,大龄富家女向父母“撒了个小谎”。在她看来,只要和心爱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幸福生活,好好孝顺父母,就能将功补过。然而,她的父母却在同一天毒发身亡。痛下杀手的,正是她苦苦相恋的“白马王子”。  相似文献   

9.
牧桐 《今日广西》2007,(23):62-63
从真诚探索当代中国婚恋“雷区”的《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和责任的思考.王海鸽已经成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现在,她的作品《新结婚时代》再度挑开了城乡婚姻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她一直是看不上他的,7年的婚姻里,她始终冷着心。其实也不怪她,嫁给他的那年,她只有23岁,就像初夏的莲.洁净而美好,爱慕的人不计其数,独独父亲看中了他。她嫁了,于是,婚姻里她常常满心的委屈,总觉得如果不是他,她一定可以遇到自己渴望的爱情。其实那种感情她是有过的。对方是她的大学同学,高大俊朗,虽然只是在幽黑的巷子里装作不经意地拉了几次手。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在婚外情调查公司上班的打工妹,在一次良心发现后,居然捕捉到“劝和不劝离”这个潜在的巨大商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仅将“婚姻消防员”的工作干得有滋有味,赢得了巨大的市场,而且不到一年,就赢得了100位夫妻的尊敬。她得意地说:“尽管我的收入不高,但我“赚”的精神财富胜过金领……“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择偶观从传统向现代的位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个时期的青年择偶理念 ,受制于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及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占居主导地位的婚姻观。有什么样的婚姻观 ,就有什么样的择偶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 ,占居主导地位的婚姻观是将婚姻的目的视为“传宗接代”。“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婚姻被看成是两个家族(或家庭 )之间的事。因此 ,在这种婚姻文化模式中 ,择偶理念不可能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以感情为重。正如尚会鹏先生在1997年第9期《青年研究》发表的《中原地区村落社会中青年择偶观及其变化》一文中所指出 ,“同注重个人感情因素的现代婚姻形式相比 ,传统村落社会中…  相似文献   

13.
论早期基督教与先秦儒家伦理中的性与婚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基督教与先秦儒家对性与婚姻的认识与态度 ,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都把性视为祸害之源 ,并认为婚姻主要有避淫乱与生育两大目的。但具体来说它们对这两大目的各有偏重 ,在婚姻观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直奉公守法的张玲(化名)来说,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竞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而彻底成为“专业上访户”,四处奔走呼告数年,一个“冤”字仍牢牢地囚禁着她疲惫不堪的身心……对于张玲的遭遇,还是要从一场婚姻债务纠纷的“虚假官司”说起。  相似文献   

15.
细节动人     
王迪 《今日广西》2008,(3):74-74
谁能说她不优秀?漂亮、有文凭,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29岁了,婚姻问题却还没解决。要知识,早些年总是她在挑选别人,包括因她而骄傲的母亲也常常为她参谋。  相似文献   

16.
谢芬芳 《传承》2011,(21):24-25
随着我国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留守在家,夫妻两地分居给婚姻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大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婚姻危机。但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解体预后不良、传统观念束缚及子女成长等多种因素,使得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正面临着离婚难的"囚徒困境"。促进本地就业、实行农民工探亲假制、破除旧有的婚姻观及推行多元化婚居模式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柳逸 《中国人大》2009,(9):47-47
她一贯认为,男女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如果爱情熄灭,那种婚姻保持了也没有意义。她更主张女同志要自尊自强,以革命事业为第一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台湾男性择娶东南亚国籍配偶之后的婚姻满意度,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结婚年数、家庭型态、子女数不同的男性,在部分婚姻满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且人格特质和夫妻沟通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台湾男性择娶东南亚国籍配偶之后的婚姻满意度,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结婚年数、家庭型态、子女数不同的男性,在部分婚姻满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且人格特质和夫妻沟通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爱情婚姻不分国界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当时有中国商人“住蕃”他国,有的“住蕃”长达十年之久。而中国人真正移居海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那时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1000万,平均每年在1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