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公众满意度导向的政务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结合政务服务的过程情境,构建了政务服务公众满意度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分析发现:信息公开、公众期望和感知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公众满意度,公众满意度对公众抱怨与公众信任分别有显著的负向与正向影响;信息公开显著正向影响公众期望,公众期望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质量,未有证据显示公众抱怨显著负向影响公众信任;感知质量对公众期望影响公众满意度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了注重政务服务线下服务质量、平衡宣传承诺与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的便民化、以政务服务提升政府美誉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系统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更取决于用户的接受。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建立分析公众接受政府门户网站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假设,通过调查获取了225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解释公众使用意向的方差为58.3%;影响公众接受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性、信任、感知易用性、外部影响、人际影响、自我效能和便利条件。最后,提出了促进公众接受政府门户网站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很少考察游前心理因素即旅游动机对重游意向的影响.旅游者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在旅游文献中也很少涉及.本研究以厦门市为案例地,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旅游动机、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娱乐动机、声望动机、休闲动机、文化动机对重游意向均无显著直接影响,但是休闲动机和文化动机会通过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信任的中介传导对重游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旅游者信任不仅对重游意向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而且在旅游者满意与重游意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促成了国内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活动的兴起。作为一种公民参与的新途径,网上评议在规范层面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中又有不少人对网上评议的实际效果持质疑态度。那么,处于体制内的政府公职人员是如何看待网上公众评议的?本文以某县级地方政府为个案,利用对公职人员进行全员问卷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从公职人员感知的角度研究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职人员对网上评议的有效性普遍持保留的态度;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感知是"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部门间差异的影响"、"考核负荷"、"公职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诸多因素复杂互动影响的结果,其中,"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对网上评议有效性感知的影响最显著。因此,要借助网上评议实现真正的公民参与,不仅要进一步优化网上评议机制,消减受评部门性质差异的影响,更要"向公民授权和提供公民教育",激发与提高公众参与的动力和能力,使普通公众而仅非体制内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评议主体。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重新审视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导向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将公众满意度导入政府绩效评价中是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涉及心理评价的技术模型,在国内为新的领域。借鉴经典的满意度层次结构,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满意度理论模型。依据对广东省公众调查的有效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因素。满意度结果发现:"政府服务满意度"、"生活保障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对政府整体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政府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很明显,说明提升政府绩效满意度的关键在于持续改善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促成了国内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活动的兴起。作为一种公民参与的新途径,网上评议在规范层面的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中又有不少人对网上评议的实际效果持质疑态度。那么,处于体制内的政府公职人员是如何看待网上公众评议的?本文以某县级地方政府为个案,利用对公职人员进行全员问卷调查所搜集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从公职人员感知的角度研究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职人员对网上评议的有效性普遍持保留的态度;网上公众评议的有效性感知是“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部门间差异的影响”、“考核负荷”、“公职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诸多因素复杂互动影响的结果,其中,“公众参与的动力与能力”对网上评议有效性感知的影响最显著。因此,要借助网上评议实现真正的公民参与,不仅要进一步优化网上评议机制,消减受评部门性质差异的影响,更要“向公民授权和提供公民教育”,激发与提高公众参与的动力和能力,使普通公众而仅非体制内人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评议主体。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重新审视绩效评估工作的价值导向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上海市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政府信任度进行了测评,并探索了大学生政府信任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结构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基本信任”上海市政府;与大学生的政府信任程度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级、媒介信息量、媒介评价、绩效满意度、勤政廉政满意度、政府言论可信度评价、政府管理民主化满意度。这些因素或强或弱,或直接或间接,或作为自变量或作为因变量,与政府信任度之间发生着关联,形成独特的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被认为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准和运转效率、推动政府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利用对广东省A区1个区级和3个镇级行政服务中心搜集的政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电子政务影响政府信任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发现电子政务通过影响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政府中的繁文缛节对政务服务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其对电子政务与政务服务满意度的关系有着调节作用。因此,注重增加政民互动、提升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减少政府业务流程中的繁文缛节是提升政府信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消费者信任-行动理论,利用2013年深圳P区的农民工调查数据,从公众信任视角切入,从政府信任和人员信任两个维度对农民工公共服务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的总体信任对其积极主动参与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农民工对于流入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水平越高,公共服务参与率越高;而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机构的不同信任水平对其参与公共服务均不存在显著影响。研究对于提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民工有序参与流入地公共服务,进而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治理绩效。有效推进社区治理的途径在于找到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社会联盟理论与5E绩效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社区治理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联盟社会资本、联盟共同决策、联盟信任水平均对社区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联盟社会资本综合影响最大。构建社区治理社会资本网络、建立健全规范的共同决策机制以及提高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水平能够显著地提高社区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工作关系在心理资本与警察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39份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事关系、警民信任关系在心理资本对警察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职业使命感不仅正向调节上下级关系、警民信任关系对警察工作绩效的影响,还强化了警民信任关系在心理资本与警察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既为提升警察工作绩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又为加强警察个体的心理资本建设、构建良好的警察内外部工作关系和培育警察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府信任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生成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价值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1年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在中国32个重要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的调查数据来回答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即环保绩效是否、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公众对于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工作的满意程度。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关注城市市长对于环保工作的偏好对于环保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由于研究同时包含了公众、城市(包括城市市长)两个层面的研究变量,所以本研究使用了分层线性模型(HLM)作为统计分析工具。数据显示,财政因素、城市领导的环保偏好以及环境质量本身,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公众对于环保服务的满意程度,但从更深层次的分析来看,所有上述因素的影响机制都服务城市市长本身作为一名官僚之内在晋升冲动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14.
公众信任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水平不够高,分析如何提升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260名居民的调查,以Mayer等提出的信任模型为基础,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发现提升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可以从正直提升、资源支持和能力提升三方面来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正直提升是最为关键的信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子化公共服务与公众持续使用意愿是电子政务领域的热点议题,公众持续使用意愿是衡量电子化公共服务成功的重要标准,公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满意度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再次使用同类服务的意愿。本文旨在以重庆、武汉与天津三个城市的普通公众为调研对象,运用确认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电子化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效度,构建符合中国电子政务情景的电子化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维度,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电子化公共服务质量各维度对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理,检验满意度对服务质量各维度与持续使用意愿之关系的中介效应。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化公共服务质量是一个由系统品质、信息质量、服务能力、安全性、可得性、可靠性、回应性与互动性八个维度构成的多维概念;系统品质、信息质量、可得性、安全性、可靠性、回应性能够直接显著提升公众持续使用意愿,服务能力则需通过满意度间接作用与持续使用意愿;满意度在服务质量与公众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关系中呈现出较弱的不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任是公民与政府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是公众对政府行为、过程与绩效等的一种评价。基于CGSS2015的调查数据,分析政治参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以及清廉感知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研究结果表明,投票型和沟通型政治参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不显著,清廉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遮掩效应;而接触型和维权型政治参与会对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清廉感知在其中承担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要想保持高度的政府信任水平,一方面可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回应民众需求,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保持当前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建立廉洁的政府形象,提升公民的清廉感知,进而带来政府信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观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及宏观的中国城市统计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地区差异下中央政府信任和地方政府信任是否会影响城市居民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研究发现:在城乡之间,环境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差异;政府信任与城市居民环境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关系,但中央政府信任与地方政府信任的显著性不同;地区差异因素对政府信任,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系存在显著影响,但主要来自经济差异而非环境状况差异;无论中央政府信任还是地方政府信任,都与环境风险感知间存在着随机斜率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公众面对环境污染威胁时潜在的环境治理参与群体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居民的环境风险感知以及环境治理参与行动两个维度,划分出潜在的四种参与群体类型,同时,结合保护动机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从行动成本与收益、个人资源禀赋以及政府信任与环境治理评价三个方面,分析四种群体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保行动成本与收益、个人资源禀赋以及公众对政府信任与环境治理评价对于公众选择积极的环境治理参与均具有显著的影响。突破居民资源与能力限制,培育公民素质以及建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机制,应成为未来环境治理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是基于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与导向,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成就与效能的综合测量与评判,公众满意度在法治政府绩效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据既定指标体系,通过对广东全省范围的抽样调查发现,2012年度广东省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均值为53.18,21个地市差别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政府绩效满意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并受公众背景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组织信任作为组织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促进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同样组织公平作为一种组织要素,也促进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这两个视角分析探讨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在梳理组织公平理论和信任理论的分析思路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组织公平的信任形成的一个逻辑模型,以期对信任机制以及组织绩效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