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大选"在2008年3月22日尘埃落定。作为台湾"大选"的前奏,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在2008年1月进行。台湾"行政院陆委会"组织了"观选团"。我应台湾方面的邀请,参加了"立  相似文献   

2.
台湾并入清帝国版图不久,便有建省之议。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之前,已有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袁保恒"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及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早期建省主张之不果,折射出时人对台湾的认识程度及不同的治台理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丁宇 《两岸关系》2013,(2):45-47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在新竹落成2月2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后迁馆回台湾的世博会台湾馆在新竹举办开馆典礼。2010年,总造价约10亿元新台币的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以"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为参展主题,在世博会期间备受观众好评。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小而美"的台湾馆在台公开标售,最终由新竹市政府以近4.6亿元新台币得标。相关标的物包括"台湾馆日景图"、"台湾馆夜景图"与"台湾馆LOGO(标志)"等在台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5.
李立 《统一论坛》2012,(6):16-19
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本文试就"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做一探讨。"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很多,但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7.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6)
<正>摘编自7月29日台湾《联合报》台当局文化部门拟订"语言发展法"草案,基于尊重多元文化和语言平权,将"台湾语言"的定义扩增为"台湾各固有族群所使用之自然语言",甚至"台湾手语"也纳入。草案并规定,各阶段教育应将"台湾语言"列为基础或必修课程,学校教育"得使用各种台湾语言"。不仅如此,该草案还规定,台湾民众参与当局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和"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两个阶段。这一战略思想发展的轨迹,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我们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在复杂形势下处理台湾问题的高超斗争艺术。特别是在"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阶段逐步形成的"一纲四目"方针,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铁虹  洪滨  马金 《两岸关系》2010,(11):28-29
<正>远望台湾名品城,最吸引眼球的是"七彩"建筑群;扫描台湾名品城,最体现节能环保的是内部设计;品味台湾名品城,最原汁原味的是台湾特色商品。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台湾名品交易会"的南京台湾名品城,于2010年9月16日盛大开业。往事的回忆有一位女士在参观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后说过这样一段话:"30年前,看到‘台湾产品'仿佛是飞来之物;20年前,家里如果有一件台湾物件,亲朋邻里会羡慕不已;10年前,台湾商品往  相似文献   

11.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2.
谭颖 《两岸关系》2014,(9):55-56
正"我发现很多朋友到台湾个人游,只有短短的几天,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我想写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透过在台湾看到的景点去理解台湾,认识台湾,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台湾人都在想些什么"——廖信忠因为《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走红的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住在名人荟萃的上海静安区。邻居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台湾的"邻家大男孩"居然是畅销书作家,蜂拥而至的媒体都冲他而来……融入上海,成为"她的一份子"廖信忠,1977年出生在台湾士林,台北长大的他对大陆有着深深的好奇。2005年他退出兵役,摇身一变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北京市台联联合(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文经交流协会、台湾中兴大学艺术中心、台湾螺阳文教基金会在台湾南投县艺术家资料馆共同主办"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来自两岸的有关单位领导、嘉宾及台湾中兴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北京市台联在岛内举办"台湾进士专题展"巡展的第11站。  相似文献   

14.
正近段时期,台湾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大搞"台湾正名",推动"制宪公投",在"台独"绝路上"飙车",这是极不理智,也是极其危险的。一、"台独"分裂势力推动"台湾正名""制宪公投","谋独"行径花样百出民进党当局多次大放厥词,升高"台独"调门,针对国民党籍"立委"关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的言论,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恶言攻击,台行政部门发言人在脸书上公然叫嚣"台湾当然是国家,名字叫台湾"。民进党"立委"炒作所谓"台湾正名",要求将  相似文献   

15.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变化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发展,台湾蓝、绿两大政治阵营对台湾的政治定位正在发生新变化。民进党从"拒宪排陆立台"向"依宪排陆是台",即"台湾中华民国化"发展与转型(尽管是形式上的);国民党则从"依宪含陆含台"向"就宪排陆是台",即"中华民国台湾化"发展与转型,而且两者有明显的趋同之势,  相似文献   

17.
迈博 《台声》2018,(10)
正近来"台独"恶行连连,令台湾岛内社会深感忧虑,岛内各界纷纷揭露"台独之谎"与"台独之害"。最近,"台湾民主基金会"跑到美国公布民调称,39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中,有70.3%表示愿意为台湾而战,有26.5%表示不愿意。消息传回台湾,舆论一片哗然。这项民调不无蹊跷。民调已完成一个多月,在台湾并未发表却拿去"向美国人报告",难道这数字是"出口专用"?台湾年轻世代追求的是个人  相似文献   

18.
最近,陈水扁在一个"独"派组织的年会上发表了"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没有左右,只有统独问题"的谈话,我们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侨团坚决痛斥陈水扁的"四要一没有"的赤裸裸的"台独"言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1)
近现代以来,台湾的历史进程可谓波澜起伏,各种外来文化植入台湾社会,使得台湾文化呈现出了一种"洋葱头"特色。然而,强烈的"本土化"诉求又使得台湾文化有着自身的诉求。可以说,20世纪后半叶的台湾戏剧桥接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沟壑,而其实现的方式便是"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在民进党全面执政之初,台湾"公投法"的修改即被提上日程。"公投法"的修改受到了外界质疑,因为"公投法"的修改很大程度上会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然而实际上,台湾很早就发起了地方性"公投",在此有必要理清地方性"公投"的发展历程、发起原因以及影响。地方性"公投"发展历程及类型台湾有关"公民投票"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