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追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绍梅 《学习论坛》2004,20(8):60-6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它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这一核心鲜明地体现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解读新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新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且系统。发展首先和主要是经济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它蕴涵着浓厚的社会文化意蕴。邓小平发展观是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江泽民关于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 ,传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在灵魂和精髓。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要认识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作出理论概括,其次要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有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具体化为“以人为本”的新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发展观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 ,在关注人的层面上 ,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通过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可以看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论新发展观的科学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观的新发展,是新的科学发展观.新发展观有其新蕴涵,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必将促进中国的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发展观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观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以工业为主体,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观,“综合、平衡、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最终完成了从物本到人本、从片面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苗荣 《党史博采》2006,(11):13-14
发展观是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尖和根本观点.人类的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和历史性转变.它无论是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上,还是在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上均扬弃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新光 《探索》2004,(1):26-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发展思想是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现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范式的转换,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新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五个统筹”发展观是我们党着眼于系统优化与整体发展战略,立足于改革开放实际,反映时代特点和发展新要求的崭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观经历了赶超型发展观、增长型发展观、可持续型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发展观的历史变迁虽然具有路径依赖性,但反映的更是思维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是思想不断解放的结果,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新发展观的三点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出发,提出了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发展观 ,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时期 ,坚持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必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是对国内国际、历史现在经验教训的总结.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胡仙芝 《唯实》2007,(5):69-70
对作为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和指导任务的政府来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行政发展观,通过正确而有效的行政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廖清胜 《唯实》2005,(3):40-4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观又被称为"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