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入世带来的体制革命和新经济带来的产业革命是我国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两个重要标志,它是经济学的“时”。而经济学的“进”,则是处理好与国际接轨同中国特色的关系,理论引进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城乡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这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有没有道德标准,这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多数人的看法是经济学是“道德中立”的,说的直白些就是“缺乏道德”或“没有良心”,这种批评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把社会上出现的物欲横流、世风日下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甚至将权钱交易、官员腐败等统统归咎于商品化浪潮。 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的假设,即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在经济活动中的唯一准则是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与生产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  相似文献   

4.
行为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周华 《前沿》2004,(7):36-39
行为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90年代 ,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 ,即假设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 ,提出了挑战 ,正式承认了人也有生性活泼的一面。行为经济学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市场上人们行为的有限性和复杂性。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并已在多个领域指导人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赵磊撰文指出,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实用之学。但是,经济学的世俗化过程不仅是经济学原理的普及过程,也有可能是某些经济学谬误的普及过程。当今流行的三个经济学谬误是:(1)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2)精英对社会的贡献比工人农民对社会的贡献大;(3)贫穷源于  相似文献   

6.
法律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经济学”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这门学科已成为美国大学生的一门显学。法律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些崭新的概念——交易费用、科斯定理、公共选择上面,研究范围日益转向日常的、传统上是由职业法学家和法官占据的领域:普通法和公法。如何将经济学应用到法学中去,学者们的方法是:第一种,“预测人们的行为”;第二种,“效果评价”;第三种,“运用经济模型构造法律规则”。这种模式隐含着一个赋予争议的前提——法律的目的应该是提高经济效益。科斯定理提醒人们,“让我们研究交易成本大于零的世界”。这也就是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林 《思想战线》2016,42(6):109
正经济学的主流研究早已抛弃了历史,(1)但两个原因驱使我们逆势而为。第一,我们主张,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不应该是抽象的、非制度的、先验的,而应该是历史的、制度的。这是经济学中的主流与非主流两种不同的研究进路。主流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资源配置中的选择问题。这个狭隘的定义使得整个主流经济学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精巧、复杂的数学模型,用形式化来伪装经济学的科学性,掩饰其一成不变的机械理论和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以前只是专家、教授和政府官员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经济学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掀起,经济学与百姓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学开始由“象牙之塔”走向民间大众。从本期起,我们将开设“生活经济学”栏目,旨在以浅显之笔,诉百姓生活日常琐事,析经济学基本原理,进一步探讨经济学与百姓生活的关系,真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来信来稿,在此表示不尽的谢意。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这一党的自我革命经典话语的继承和创新。通过深入剖析发现,“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精髓要义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拓展与创新,是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形势基础上以及基于新时代“赶考”之问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之一: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学在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上,中心主题是研究改革,发展是作为改革的目的放在改革的框架中。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学可以归结为“改革经济学”或者“过渡经济学”。它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入新  相似文献   

11.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3,29(6):10-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着广阔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应用领域。“人口资源环境”具有稀缺资源属性,必须对其合理配置,但是“经济人”命题在解释“人口资源环境”行为时,存在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非均衡性,因此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必须超越“经济人”命题,在宏大的理论范畴内,进行“人口资源环境”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碚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22,(2):39-47+140-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经济学的中国理论和中国新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对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基于“微观—宏观”范式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完全否定,而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经济新空间的现实条件下,对经济学研究空间的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学是深刻地嵌入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的,不仅是经济理性的张扬,更是文明积淀的造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在坚持集体利益主导原则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基本取向上是公平竞争和市场决定,并与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组织的市场秩序具有基本一致的市场经济制度逻辑。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域观性质”,体现在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体系的制度逻辑及政策体系上,具有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显著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逻辑下,中国企业应具有更强的亲社会性。作为特殊企业的中国国有企业,需要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国际经营的亲社会性企业组织建设和进行运行模式适应性探索。从根本上说,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向,是各类企业都要顺应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思留  辛其兴 《求索》2008,(10):132-134
契约理论是政治经济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渊源。从卢梭“自然状态”的古典契约到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现代契约思想,都表达了“普遍同意”的社会理念,揭示了社会存在主体之初始地位之平等性,体现了市民社会法治思想的政治思维,成了现代宪政的逻辑起点。从经济学思维范式的演化看;以秩序和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宪政处于一切制度框架的最上端,是生成制度的制度。生成制度的“源规则”就是宪政。据此,宪政经济学从宪政思维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这一分析范式将是研究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在内的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同自然科学一样,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作为社会科学“劲旅”的经济科学的发展,更是百花纷呈、光彩夺目。读了卢嘉瑞教授的新著《空间经济学》,深为他的这部独创性专著的面世感到由衷的高兴。 当今困扰人类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资源日趋短缺,很多资源已供不应求。这不能不限制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毕竟受包括资源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制约。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增长极限”的概念。然而,在卢嘉瑞所著《空间经济学》中,资源的概念却大大突破了地球资源的界限,而把资源的存在延伸到宇宙空间(主要是太空空间)。空间国家连续不断的、大量的空间探测实践已证明,宝贵的空间物质资源将是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所消耗的大量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如果人类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广袤空间的物质资源,那末就必将打破经济增长的极限,把生产力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这就是这部著作的重要实践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要算经济学和法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实证经济学研究,其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问题和经济管理问题,是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渡时期经济问题层出不穷,中国从封闭经济不断走向全球经济,社会科学家很少遇到的“实验”机会每天在我们周围发生,因此经济学可以说是当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一门学科,是显学,经济学家成了社会最受欢迎的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6.
雷磊 《探索与争鸣》2023,(9):14-17+177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戴逸教授针对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消极的判断,即“法学是幼稚的、史学是混乱的、经济学是贫乏的、哲学是危机的”。这些判断指出了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困惑,并被后来者称为“戴逸之问”。自此,众多学者将探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向何处去”作为重要论题,并孜孜以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所谓经济学的“社会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指经济学理论中含有若干社会学的分析因素,被蒙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学理论的色彩。这是目前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向。但它并不意味着经济学理论将逐渐被社会学理论所替代。因为它们各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社会学化”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 100个人可能会有 100种答案。但是所有这些答案都可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真”的问题,但要使“真善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唯有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因此,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努力为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学者各有定义,但是研究人类社会及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这一点可能是共同的。一般地说:社会科学是时代性科学,是近代社会结构化的产物,主要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同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是一门讲究实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领导决策的务实性和党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一门在技术与经济汇合的奇峰之巅,研究新问题、探  相似文献   

20.
几个月前发生在印度洋的大地震和海啸,使沿岸十几个国家遭受严重损失。由此我们想到,为了更好地研究灾害发生的规律,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建立和发展灾害经济学。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灾害经济学属于“消极经济学”、“负经济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灾害本身是属于消极的东西,但研究解决消极灾害的灾害经济学却是积极的。因为,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揭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酝酿、形成、发生、后果而对其进行预测、预防、评估的学问,是关于研究和揭示灾害的经济规律的学问。国内曾有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呼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