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祖君 《学理论》2009,(10):77-79
文章重温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姚斯及其学术思想,用成语“一波三折”简要地概括其学术思想及发展,同时发掘出他作为文学史家受到忽视的事实,以此对20世纪80年代绵延至今的“重写文学史”讨论做出反思,并提出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刘菲 《学理论》2014,(2):145-146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诗歌、散文、翻译、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都具开风气之成就,他是新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的存在。在文学批评领域,周作人"人的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8,(12)
正郑振铎(1898—1958年),福建长乐人。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也是国内外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在多种荣耀的光环之外,他还是一位办刊家、编辑出版家。1958年10月17日,他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18日凌晨,代表团乘坐的客机失事,他不幸遇难。2018年是郑振铎这位"中国文化界少数几位‘全才’式的大师"逝世60周年,也是他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办刊家、中  相似文献   

4.
《瞭望》17期所载《关于林语堂其人》的文章使大陆中青年读者对这位曾在中国文坛活跃过数十年的“陌生”作家有了概括性的了解。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和张资平生前一些著作之际,这篇文章对林语堂作了较公允客观的介绍,无疑是实事求是之举,因为不论他走过多么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足迹是不应抹去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学史专家入江光太郎和他的夫人、日本著名的水彩画家入江窈已经回国了。可是他们在中国大江南北留下的足迹,洒下的辛勤汗水,以及与中国中青年学者、艺术家结下的深情厚谊,已成为人们津津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2,(7):47-47
张晶在2012年第1期《现代传媒》撰文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个人功利目的为诱因的浮躁与重复,致使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水平明显下降。我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极为庞大,其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兼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胡绳 《瞭望》1996,(38)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向茅盾先生提出两件文学史上的疑案,请他回答。那是在他乔迁到交道口南三条新居之后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到达陕北,鲁迅打电报祝贺,多年来报刊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您也落了名字;有的说只有鲁迅一人。到底真相如何? 他没假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样的:关于打电报的事,鲁迅曾经对我提及过;但发电时,他并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8.
丁跃斌 《学理论》2010,(12):155-156
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他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争议,但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原则。笔者认为,以死为美是三岛的美学的核心。他临终之前的宏篇巨著《丰饶之海》四部曲,正是对此有力的诠释,同时也是对他艺术创作及其人生的一个总结。本文试图通过《丰饶之海》来解读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意识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Long,long ago,很早很早以前,中共上海市委有位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写得一笔好字,写得一手好诗。说好,那是同他这一档次的人相比。可是,同书法家、诗人比起来,可能还没入流。一次,书记同一位从事文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刘教授叙谈,谈到兴致处,书记拿出自己的诗作,交给刘教授看。刘教授连连称赞“好诗!好诗!!”并且说:“以后在文学史上应该提上一  相似文献   

10.
王鹤 《各界》2013,(1):76-80
有关萧红(1911—1942年)的故事,通常是这样开场的:她与未婚夫同居于哈尔滨一旅店,欠了巨额费用,后者逃离,旅店老板威胁要将已怀孕的萧红卖进妓院。危急中她给报社写信,萧军前往探望,两人互生好感,他奋力将她救出。文学史上遂有珠联璧合之“两萧”。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杰出的文学成就,在海峡两岸仍至世界文化舞台久负盛名,他曾四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最终未能获此殊荣。第一次在1944年,提名人是赛珍珠,赛珍珠以她对林语堂的了解和友谊,凭藉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份,向瑞典文学院推荐。在选拔过程中,林语堂被淘汰。根据规定,只有各国文学院博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一概不予接受。林语堂旅居海外,自从他与赛珍珠绝交后,这件事便再无人提起。直到1972年,才由国际笔会台湾分会重新…  相似文献   

12.
卜束 《瞭望》1990,(43)
作为“五四”前期的诗人刘大白,人们早已不记得他了,但由于他的《卖布谣》等诗,刻画了旧中国农民的不幸和凄苦,又曾被选入当时的小学语文课本,有过较大的影响,所以有些文学史作者也曾在著作中简略地提到过他。 刘大白本姓金,名庆棪,字伯贞,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刘靖裔,字大白,又曾用“汉胄”为名,这在当时多少反映了他内心的反清意识。他是浙江绍兴平水镇人,早年曾考中举人;颇有旧学根底。1917年“文学革命”口号提出后,在早期写作白话诗的文人中,刘大白是与刘半农、康白情等同时以写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新诗出名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袁世硕(1929—),山东兖州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兼重国学传统训诂考证与现代文学批评。著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等,发表文学研究论文百余篇。主编有《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首席专家。  相似文献   

15.
陶易 《各界》2011,(10):66-68
中唐时期,有一位人称“短李”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悯农诗》几乎家喻户晓,文学史上历来对其评价甚高,他就是李绅。当年李绅应进士举时,曾以占风行卷,吕温读了其中的《悯农》二首后,认为其人有宰相器,将来必为宰相,后来李绅果真当了宰相。  相似文献   

16.
王斐 《学理论》2009,(18):83-84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183;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的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他的小说文本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和神性色彩.以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解读、探究许地山小说文本中充盈着的妈祖原型意象及其置换变形,对于拓展许地山小说研究的新视闻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提倡“内部消化”的精神河南张晶明厦门卷烟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持做到“不让一个职工流落社会”。这一做法很值得称道。国有企业“减人增效”,必然有一部分富余人员下岗。如何对待这部分富余人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所谓按“政策规定”,把他们推向社会后...  相似文献   

19.
流沙 《各界》2008,(2):92-95
绝代风流绝代痴,不痴哪得情如斯.   这是著名文学家夏衍于20世纪30年代对正在和于立群谈恋爱的郭沫若意味深长地吟出的两句诗.   所谓"风流",是指他功绩卓著、文采烂漫、不拘礼法.郭沫若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文坛巨星,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风流人物,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20.
禹权恒 《理论导刊》2014,(3):104-107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在"民国文学"的结构框架之内,重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的诸多细节,能够有效地调整文学史研究的固有路径,极大地增强文学史书写的自觉意识。作为"民国文学"的一种阐释模式,"民国机制"的生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完整地呈现文学史建构过程中的事实真相,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