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阶段性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性及其目标 ,是推进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的重要依据。根据产业化的一般规律 ,结合云南省的实际 ,可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及发展目标 :培育阶段 ;成长阶段 ;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的政策选择与社会支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1,27(2):59-61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政府在推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该从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造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3.
章秉纯 《思想战线》2001,27(4):97-99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分布上呈现的连片、带状的地域特点,在层次上体现的历史纵深度与多样性,在形式上表现的鲜明地方民族性,在商业开发上蕴藏的巨大扩张性.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对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必须走开发性的道路,并且创造必要的宏观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在此,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当前人们对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误读,揭示少数民族体育衰落的真正原因,指出人、体育、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体育是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风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遇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通过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适合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保障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体育陈列室创建于1996年4月,是在杨德套教授创意、策划、设计并主持下,民院体育教研部黄茹兰等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建成的。近二年来,它作为对学生讲授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动课堂,作为校内外了解体育教育和民族体育项目、内容和发展状况的窗口,作为探索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现状和相关文化的科研园地,取得了显著效果,越来越令人瞩目O陈列室陈列内容包括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体育两大方面。体育教育通过师资、体育场地、设施、教学、训练、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等的图片与实物展示,将云南民院建校4…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活动构成要素来看,少数民族体育具有内部休闲娱乐体育基本特征,该种特征决定了少数民族体育与其他类型体育之间的互补关系,并由此促成了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机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向休闲娱乐体育市场需求,塑造少数民族体育品牌,促使内部体育外部化,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欣赏视角和视点,欣赏的步骤与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体育内涵和文化内涵基本规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欣赏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并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体育的美学研究方向多表现为对少数民族体育审美样式的挖掘,鲜少审视少数民族体育与人之间的本原关系。对此从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少数民族原生态体育图景的视觉隐喻,通过分析其审美价值的多元格局,揭示了少数民族体育崇高隐退的美学追求,进而反思现代体育科技异化造成的人的主体美学地位的缺失,为现代体育发展提供全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补偿是少数民族运动的生物可塑性、非特定需要以及主体意识介入的文化动因机制,亦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系统中的"第二自然",具有鲜明的潜隐性特征,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体育辅助的、人工的、自造的文化补偿能力,才使体育具备了为人服务的终极价值。围绕少数民族体育的原生态文化、依附性文化以及规范性文化结构,论述了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补偿本质,并揭示了文化补偿的哲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杨志坚 《思想战线》2002,28(5):9-1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 ,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云南省昆明市少数民族乡镇的实际出发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探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寻求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这对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和实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种传承路径的有效性,探寻各路径中保障其有效性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方法和系统方法展开了研究。得出常见而有效的传承路径有:促进其成为社会体育手段而走进城镇居民生活;促进其走进学校教育实现互动发展;促进其长期与多种民俗活动共存共荣;促进其成为广大村民休闲活动方式;促进其成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通过竞赛的杠杆作用促进其发展等。并得出了在各路径中保障其有效性的工作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而炸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炸龙"明显带有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江土家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炸龙活动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丧失。在当代,炸龙作为体育活动的功能日渐显现,民族体育成为了德江土家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炸龙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更促使了民族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依托各地优势资源 ,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商品 ,是民族地区人民增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囿于传统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目前云南民族商品存在品质不高、成本不低、市场竞争乏力等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需要科学的投入和技术创新 ,提高产业化水平 ,以实现绿色生产、特色营销、满足市场时尚消费需求。为此 ,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周刊》2005,37(4):63-63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of Yunnan province, who are Jiving among big mountains,ornament themselves with jewels of varied textures and styles,which embody the ingenuity, diligence and superb craftsmanship of the ethnic groups of Yunnan province. They spare no efforts to dress themselves up from head to toe, nreating rich and colourful body ornaments in the process. These ornaments, regardless of size or price, are the most attractire and characteristic among the garments and accessories of the ethnic groups of Yunnan.  相似文献   

18.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