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广州高校学生有着自身的消费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高校学生四大消费热点的调查,透析新世纪大学生独特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00,(2):19-19
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形成10大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3.
王宏 《长白学刊》2000,(4):70-72
与农村市场相比较,城镇居民的收入变动和收入预期对需求量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要扩大消费,有必要从收入变化来看未来城镇的消费增长点,具体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现状、消费需求特点,未来的消费增长点,以及怎样调节城镇居民的收入、积极培养消费增长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时序数据,借助ELES模型分析了2002—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结构变动状况,并对各项服务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需求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消费增长虽然很快,但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却不升反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已经形成以餐饮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为主的消费结构;居民服务消费额地区不均衡状况非常突出;居住服务、教育、交通、通信的需求收入弹性增加,饮食、文化娱乐、医疗和家庭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呈现倒U型,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中国城镇居民对这四种服务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服务需求表现出饱和状态。为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本文在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服务消费环境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前沿》2003,(4):26-28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热点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本文从城镇居民收入的角度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改进后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2004-2008年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各消费项目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等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城镇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而其中的低收入、中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逐年递增;在消费项目上,城镇居民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对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并且需求收入弹性都大于1,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7.
新年祝愿     
爆竹响,钟声鸣,辞玉兔,迎金龙。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收入会增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包括:增加消费能力,发展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预期。消费,前提是有钱可花,腰包空空,啥也白搭。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1,(1):55-55
车市一头连着万千百姓的生活,一头连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宏观战略,是观察今年国计民生走势的一个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9.
家庭资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Q检验方法按照家庭净资产将城镇居民分为三个资产群体,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建立消费模型,比较不同类别资产对各资产群体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仍是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家庭资产的增加,收入弹性下降而资产弹性上升。因此,政府应该以提高收入水平为主,加速资产积累为辅,刺激消费需求。分不同资产类别进行研究发现,固定资产(主要是住房资产)所占比重较高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政府在防止房地产行业泡沫的同时也必须引导固定资产保值预期,否则可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近,杭州市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2+8"消费新模式。"2"即农民和农民工两大消费群体,"8"即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和文化、健身、网络八大消费热点。通过构建"2+8"消费新模式,拉内需、促增长,力争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文章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要形成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改善供给拉动消费的机制、改善预期让消费者敢于消费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内需疲软难题,研究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的影响,有利于为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文章通过使用1980-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养老保险支出等数据,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每增加1%,消费就会增加0.5%,说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可以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3.
刘晓红 《中国发展》2011,11(3):46-52
该文以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于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2-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农村低收入户尚未满足基本需求,需要社会救济,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且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比例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货紧缩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的不平衡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治理通货紧缩应从优化投资、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出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郭强 《青年论坛》2008,(5):95-98
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投资需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代了消费需求的主导地位,消费、投资的比例关系失衡,过高的投资率让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的投资,这种结构性矛盾,加剧了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适时转变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消费者购房消费动机问卷》在合肥市进行了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探讨了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居住现状及购房次数对消费者购房消费动机的影响。其中男性、单身和30岁以下的消费者更注重住房的社会象征意义,表现较高的从众倾向,已婚、30岁以上、具有合肥市户口的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学区房因素;学历较高和收入高的消费者都更为关注经济因素、住房的象征意义,表现较高的从众倾向;有房者更注重经济因素和学区房因素,发生更少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欣赏(鉴赏)就是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以艺术产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消费过程可以具体化为感受知觉过程、理解领悟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想象超越过程和内化升华过程,各个过程对艺术消费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们共同带给消费主体深浅不同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程度不同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8.
苑洁 《青年论坛》2011,(2):108-111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行为,这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从消费的角度凸显了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自身的和谐,走消费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落实可持续消费观,构建和谐社会,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需要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公平消费,同时给予积极的消费引导,弘扬可持续消费文化,并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真正落实可持续消费观。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 《桂海论丛》2006,22(3):64-66
消费主义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给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伦理。这种新的消费伦理从人的合理需要、从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角度出发,力求使人们的消费方式由奢侈性消费转向生态型消费,由数量型消费转向质量型消费,由贫富悬殊的不公平消费转向均衡性消费。  相似文献   

20.
旅游消费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路明  黄刚  巫宁 《思想战线》2004,30(3):117-121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旅游消费过程,也就是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买与不买、此地买或彼地买的简单选择,而是需要经过旅游者的考虑、权衡,最后才能做出决定。网络消费者购买过程分为5个部分:认识需求;寻找信息;判断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电子商务使旅游企业向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