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是影响国家治理的关键变量,能否有效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国家整体的秩序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绩效.本文从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的关系入手,对俄罗斯20世纪中期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的演化路径以及期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绩效变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梅-普"时代的国家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俄罗斯国家权力与国家能力转换关系的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代的失败国家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败国家是后冷战时代世界政治中的一个突出课题 ,它对内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对外则是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的重大隐患。本文对失败国家的内涵、研究价值、指向性特征、形成原因、相关的国际干预机制等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海龙 《美国研究》2022,(3):50-71+6
特朗普政府时期,有关“‘深层国家’企图推翻现任总统﹑控制美国政府”的言论,从阴谋理论家关注的边缘话题变成主流的政治讨论。特朗普所抨击的“深层国家”指的是包括“国家安全国家”在内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以及效力其中的官僚。非选举产生的联邦政府机构官员掌握着执行法律的重要权力,受到法律保护,在一定范围内享有采取行动的重大自由裁量权,能够对政治领导层甚至总统的权力形成制约。这种行政部门内部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统寻求急剧变革,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成本并造成效率低下。“深层国家”更多的是一种阴谋论或被某些政客操纵成为打击反对力量的借口。由“通俄门”调查可见,在美国“深层国家”机制已构成现代权力制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郭锐 《当代韩国》2007,(4):67-72
朝鲜国家战略的一举一动牵引着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时局的运动方向。朝鲜国家战略主要由国家生存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统一战略三个部分构成,其指导原则是"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统一上自决"。坚持"先军政治"和"强盛大国"的路线方针,确保国家生存、促进国家发展、实现国家统一是朝鲜国家战略的鲜明主题和现实任务。其中,国家生存对于朝鲜有着特别重要的含义。维护政治自主尤其是政权安全乃是朝鲜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2,(2):1-20,159
"民族国家"是诞生于欧洲的国家形态①,主要通过专制君主国转型和封建帝国解体而来。欧洲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民族"起到整合国民认同、赋予国家合法性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民族"只是建国的理由,民族国家在欧洲兴起的深层原因是推翻封建制度。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历史进步,但建构过程也使世界付出沉重代价,两次世界大战均与其有关。同时,由于"民族意识"具有持久性,欧洲民族国家建成后,多数仍然面临"民族问题"困扰。当代欧洲,民族国家正在发生新的转型:各国的民族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国家主权行使方式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中改变。本文认为,民族国家建构、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是一个进程的三个方面。到目前为止,民族国家仍是多层治理体系的核心与合法性的来源,不应得出其弱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国家治理模式是国家基本治理制度的整体浓缩与外在表征。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同于西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它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国家治理文明,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锤炼,具有"利益超越型执政党""追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的人民民主""基于信任的有为政府"和"一元为主、多元合作的治理架...  相似文献   

12.
刘军 《俄罗斯研究》2006,35(4):5-10
冷战后的俄罗斯丧失了帝国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国家定位。关于俄罗斯国家定位,从内部看是如何处理帝国后遗症与走向正常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从外部看是关于走向西方与面向欧亚之间的矛盾。在经历国内政治、经济的艰难转型以及对外的外交博弈,帝国之后的俄罗斯其国家定位必然是建设在面向欧亚基础上的正常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基于对不同时期国际格局的认识,美国对其国家安全利益和战略目标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和调整,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点却是连贯和明确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1987年以来美国政府阐述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战略性文件。本文结合对这一系列《报告》的分析阐明了美国在不同时期界定国家利益、确定战略目标时所体现出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它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致使国家代替社会、计划排斥市场,社会经济生活官僚化.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得以延续,无论是在叶利钦时期还是在普京时期,总统凌驾于其他社会权力之上的超级总统制因无法有效遏制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而具有不稳定性.俄罗斯当前的权力更迭为重构国家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梅-普"组合下政党和议会的作用得到加强,总理-政府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利于俄罗斯建构起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从而使其政治经济发展得更为健康、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南北苏丹分离以后,南苏丹开始了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但是,部族冲突、反叛运动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停滞,反映了这一进程的诸多困境。南苏丹有沦为失败国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中美金融关系的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与投资关系的发展,双边的金融关系日益紧密.导致中美金融关系演进的成因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以及两国金融实力的差异.在这样的关系中,中美两国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不对称的,即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而中国则承担了各种福利损失并面临诸多政策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罗坎的"中心构成"理论和巴尔托里尼的"系统程序"理论,利用这些理论分析了欧洲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这两个不同的历史进程对民族国家领土空间中各种"中心"和"系统"的不同贡献,讨论了这些"中心"和"系统"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而指出:民族国家中的经济和法律等机制来自于国家建设历程,它们遵照功能性规律向欧盟层面转移;民族国家中的社会文化等机制来自于民族建设历史,它们根据民族性逻辑而滞留在民族国家层面;受到民族和国家两种力量双重推动的经济社会机制则在民族和国家"错位"的情况下被置于肢解的状态,转移的只是其中功能性的部分。欧洲一体化因此表现出一种"犬牙交错的国家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解体和20世纪90年代的动荡导致了俄罗斯国家权力的流失。在30年的转型进程中,俄罗斯始终在推行国家重构策略,追求建设一个“强国家”。俄罗斯国家的重构策略可以从政治制度与精英体制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政治制度方面,俄罗斯国家主动塑造了一个以联邦主体首脑为绝对核心的地方政治体系。在当代俄罗斯地方政治中,“州长”合并了苏联时期多个政治机构的权力与职能,“州政府”则成为州长权力体系的延展和辅助。为避免对“州长”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国家进行了复杂的制度设计保证对“州长”的权力进行分化与制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在联邦主体层面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竞争结构,使纵向从联邦到地方层级,横向从政治、经济到社会领域的众多精英都能参与对“州长”职位的竞争。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还通过上级与下属机关等正式机构,以及直管机构、派驻机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四类非正式机构实现了对“州长”权力的拆分。最终,俄罗斯国家塑造了一个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治理模式。通过对治理工具的掌控,联邦政府就能灵活调整联邦主体首脑所拥有的权限和影响力,并对其长期持续性地施加压力。治理者与治理工具相分离的特征实际上正体现了俄罗斯地方政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从俄罗斯国家观念的本质化、在地化和系统化思考内政外交的联动性,可以理解俄罗斯国家观念与俄乌冲突之间多元互联的密切关系。在国家构建、国家认同和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三个层面,俄罗斯重视“文化主权”,倡导“理性保守主义”,抵御西方价值观对于俄罗斯传统的侵蚀,加强俄罗斯主流政治价值观建设,巩固俄罗斯国家认同,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俄罗斯突出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主体地位,主张由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能力、文化和传统自主决定发展道路。俄罗斯回归治理传统的同时,与西方产生认识差异和结构性矛盾,这是导致乌克兰危机难以调和并最终兵戎相见的重要原因。国家观念的形成需要国家注重治理的平衡性,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且树立世界眼光,妥善处理国内政治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发林  姚远  崔阳 《当代亚太》2022,(6):4-34+165
金融制裁已成为国家实现规范性或自利性对外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但国际权力视角下的研究尚显不足,金融制裁的定义、逻辑框架和手段分类有待更加系统的探索,中国面临的金融制裁风险和应对策略体系更是重要的政策和研究议题。从国际金融权力视角出发,金融制裁可被定义为制裁发起方通过惩罚性地改变与受制裁方的直接或间接的金融联系以实现自身对外目标的一种权力手段,金融制裁的逻辑框架由此被厘清。从金融联系和目标范围两个维度,金融制裁的手段可被分为关系性、结构性、制度性和观念性四类,每一类又包含具体的制裁手段。中国所面临的金融制裁风险依此分类便可得以系统梳理。基于此,通过时间性(长期或短期)和权力性(自主或影响)的二维框架,中国应对金融制裁的策略可被区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权宜性、反制性、免疫性和结构性措施。文章对金融制裁的学理和政策分析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