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7年德国联邦议会大选中,由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得胜利,从而开启了默克尔执政的"4.0时代",这为中德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由于在此次选举中小党异军突起,将由联盟党、自民党和绿党组成的"牙买加联盟"联合执政,德国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会打上更深的党派和内政烙印,对华政策也不例外,总体延续的基调中蕴含着变数。德国对华政策在价值观和利益导向之间的平衡会变得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2.
9月18日举行的德国第十六届联邦议院选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结果。现任总理施罗德领导的“红绿”执政联盟未达到组阁的半数,而以默克尔为总理候选人的联盟党也未能如愿。选举结果揭晓后,各党派围绕组阁权和总理宝座加紧谈判。在经过10多天的震荡后,一度波谲云诡的德国政坛终于拨云见日。德媒体普遍猜测,德国有望建立一个“红加黑”的大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3.
波兰"共产主义后继党"即由原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改建而来的波兰社会民主党。该党及以其为主体改组而成的民主左派联盟党,于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两次执政,成为波兰可与右翼势力相抗衡的最重要的左翼政治力量。但2005年以来,民主左派联盟党在两次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处于边缘化地位。回顾其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波恩专电 德国10月16日举行统一后的第二次大选结果揭晓,现任总理科尔领导的执政联盟以41%的微弱多数险胜,继续执掌已连续领导12年的政权。 这次大选争夺之激烈,在德国选举史上少有。执政的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与在野党社民党、绿党之间基本势均力敌。在选前的多次民意测验中,双方力量对比几乎不相上下,预测得票率均在47%左右。直到大选揭晓前,谁都心中无数,只能紧张地期待选举结果。  相似文献   

5.
波恩专电 联邦德国第11届联邦议院选举于1用25日结束,据官方初步统计,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44.3%,社会民主党得票37%,自由民主党得票9.1%,绿党得票8.3%。 选举的结果符合这里的普遍预测,即联邦德国将继续由联盟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4年,科尔将继续担任总理。 联盟党虽然将继续执政,但在这次大选中大量失票,应该看作是选民对现政府不满的明确表示。这次大选选民的投票率估计为84.4%,是联邦德国建国以来两次投票率最低的大选之一。这又证实了这里的  相似文献   

6.
挑战之一:中欧下一步从2006年到2007年,欧洲的三驾马车德法英完成了领导人的交接:默克尔,萨科齐和布朗成为"新三剑客"。新三剑客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并不像其前任那样"甜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8,(10):8-9
挑战之一:中欧下一步从2006年到2007年,欧洲的三驾马车德法英完成了领导人的交接:默克尔,萨科齐和布朗成为“新三剑客”。新三剑客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并不像其前任那样“甜蜜”。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件是德国总理默克尔9月23日在总理官邸接见了达赖喇嘛,  相似文献   

8.
德执政党想把新亚洲战略推向整个欧洲德国执政党正在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该党10月23日通过的一项新的亚洲战略决议中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正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的关系"。三天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亲自参加一个政策研讨会,尽管说话谨慎,但还是推动了新的亚洲战略公开化。  相似文献   

9.
"黑客门"阴影笼罩访华前夜8月26日,就在默克尔出访中国当天,德国《明镜周刊》援引德情报部门消息称,联邦总理府和3个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感染了来自中国的木马病毒,意在窃取机密,并将幕后黑手直指中国情报部门。  相似文献   

10.
调查结果显示,默克尔的民意支持率比2005年12月增加11%,达到60%,成为仅次于总统克勒的德国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德国新任女总理默克尔2006年之初的外交旋风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刮到俄罗斯,着实令人瞩目。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谈后,默克尔表示双边关系“将揭开新篇章”, 而紧接着对莫斯科的访问双方领导人也勾勒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新一任政府上台,中美关系也迎来一系列既熟悉又陌生的课题。中美关系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其对华政策的走向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金融危机、奥巴马"外交新政"和其对华政策进行探讨,说明中美关系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罗马专电 意大利由右翼5党(意大利力量党、北方联盟、全国联盟、天主教民主中心党和中心联盟党)组成的贝卢斯科尼政府于5月11日宣誓就职,标志着右翼掌权时期的开始。 二次大战后,意大利政局一直不稳定,政府更换频繁,但长期是以天主教民主党为核心,联合社会党、社民党、共和党和自由党的“中左”、“中右”、“中间”势力执政。因它们进行钱权交易和贪污腐败,在肃贪反黑(手党)运动中身败名裂,在今年3月的  相似文献   

13.
牛妙卓 《学理论》2012,(20):160-162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外交领域内存在几股不同的力量,分别有外交部、国防军与纳粹党。它们的外交主张与手段各不相同,其在德国国内权势的盛衰,决定了德国远东政策的不同倾向。1933年后,纳粹对德国国内的控制力逐渐强化,外交部与国防军力量的逐渐衰落,最终纳粹意识形态在外交中占据了上风。这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转折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5)
正在德国乃至全球,叱咤风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经常处于聚光灯下,连续多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这位当代政坛的"铁娘子",她的一举一动,各项施政方略及其演说,倍受各方关注。不过,媒体似乎对站在她背后的那个男人——她的丈夫、有德国"第一先生"之称的约阿希姆·绍尔更感兴趣。由于绍尔从未接受学术以外的采访,因此,人们对他知之甚少。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绍尔任教于柏林洪堡大学化学系,是量子化学家。化学教授、学术权威、不喜露面、沉默寡言……这是人们  相似文献   

15.
胡明远 《学理论》2009,(4):150-151
奥巴马执政初期仍将会延续布什政府的对华友好政策,但在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和人权等问题上可能与中国发生摩擦和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巴马在这些问题上将逐渐回归灵活和务实的政策。鉴于美国内忧外患的困境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奥巴马的“非敌非友”对华战略定位将会被逐渐扬弃,其对华政策也将目趋理性和现实,并致力于发展美中战略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执政机构、执政手段和执政行为的总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执政系统,执政系统由执政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和信息反馈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执政系统中信息流是执政系统中的"血液"。运用系统论来分析研究执政党的执政过程,建立执政系统长期的稳定平衡,对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执政意识、加强执政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视角下中美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圳 《学理论》2012,(31):39-41
在近些年来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我们看到无论"中国问题"是成为其选举策略或是迫于舆论压力或是基于国家利益,其主张对其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冷战以来美国总统选举前后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变化,探讨美国总统选举与现实的中美关系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假设遭到质疑随着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展现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正在逐渐瓦解,这也引发了有关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早在奥巴马政府2011年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彰显其对亚太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7)
1933—1936年是中德关系的蜜月期,双方在易货贸易和军事顾问团工作方面的合作最为重要。但这一时期发生的广东事件使中德关系出现裂痕,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方面围绕这一事件进行了多次交涉,事件包含南京政府与广东地方政权的矛盾,又有德国军方和外交部关于对华外交的分歧。事件的复杂性及最终解决对于此时期的中德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德双方在事件中态度的演变体现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实质以及中国对德外交的需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后,中美两国是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抗?美国能否从"中国威胁论"的梦魇中解脱出来,寻求一项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寻求双赢的现实的对华政策,就成为其政界学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