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司法伦理是法官司法行为不可或缺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职责型的司法伦理以完成份内责任为天职,并通过司法行为与后果相连,是一种理性的司法伦理规范。德行型司法伦理则是以未来为指向的,结果如何不在考虑范畴之列。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对立,都被深层结构所推动,并且在一些领域还存在联系。司法伦理的功能指向应当是现实的社会需求,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司法发展程度选择所需求的司法伦理以及功能,因此,以责任或义务为内容、以规范或规则为形式的职责型司法伦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邓若迅 《法制与社会》2010,(30):103-104
司法良知是司法官员在其法律职业实践中审慎地趋向司法公正的品质,为司法官员群体所特有,对社会生活有一定开放性,并具有道德实践性。司法良知在司法公正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促进司法官员职业人格的发展完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官能动司法,使判决在符合形式公正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运用自由栽量权,使判决合情合理,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但这也给了法官作恶的可能,因此要通过以恶制恶和以善制恶相结合的方式给法官以制约,防止法官恣意,以更进一步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诉人职业的特性要求其应当具备高尚的司法人格,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这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公诉人司法人格具有个体性与司法道德的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由司法理性、司法情感、司法习惯和司法技能等要素组成。培养公诉人的司法人格要从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5.
法官的司法伦理基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悍惟 《法学论坛》2002,17(6):105-110
司法制度设计本身及司法运行实践表明中国法官地位不高 ,这与法官本应具备的极高社会威望相悖。而出现司法不公时 ,公众往往对法官进行道德先究 ,法官整体的司法伦理匮乏又使公众道德先究的结果更加不利于司法公信力。因此要想使中国法官也具有西方法官神坛的地位 ,司法伦理可谓之基础。司法伦理具有底位、中位和高位三个层面 ,它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司法伦理道德素养并使之制度化 ,从而构建一个规范、养育及运用它的理性环境。  相似文献   

6.
鲍灵美 《法制与社会》2010,(19):116-118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民意与司法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在考察民意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司法领域的民意概念及特征,并全面考察了民意对司法的双重影响,试图从伦理的角度探讨对民意的引导方向及路径,以期实现民意对司法的有效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司法伦理建设事关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取得实效,对社会和司法者都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司法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司法伦理建设的重要性。这项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实施宪法和法律、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司法机关公信度,应从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南朝司法之伦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中最易为人忽视,其不以立法和刑名创设为著,而以司法中所见诸多精神最为特色,其中最要者即为其伦理至上精神。在这个最能反映一时代法律精神的领域内,南朝的法律人对法律与伦理的几个冲突与关联处都做了有益的思考与尝试,成为其对后世中国法律最具影响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使用于司法涉及到突出的伦理问题,智能司法与司法伦理既有紧密关系又有紧张关系.司法公正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证据的获取,证据的获取与知识智慧有很大的关联性,人工智能使用于司法在证据获取等方面具有相对于人工的以下优势:准确性、重复性、快速性、抉择性、无私性.智能司法与司法伦理的紧张关系是指智能司法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算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伦理建设,实现司法公平,司法公正。同时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也为社会主义司法伦理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王静文 《法制与社会》2014,(11):281-282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依法治国。虽然我国法律体系正趋于完善,对于司法人员的选拔和任命也越来越严格化、制度化、系统化,但是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有违公正、司法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仍有存在,甚至持增长趋势,因此,加强司法伦理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从司法伦理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司法伦理的现状,提出加强司法伦理建设的路径以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为失范。是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被社会公认为引起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力量。司法领域中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司法行为缺乏规范引导、偏离司法伦理,引发公众质疑的一类现象。2006年南京发生的彭宇案件就是典型的司法失范事件,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使法院无形中背上了社会道德滑坡的恶名。在诸如此类的热点案件中,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应该如何行动,并最终形成司法活动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司法过程不是简单的完成法律问题解答的过程,而是参与和决策的相互影响、伦理与法律左右司法正义能否被接受的过程,伦理也是社会公众在评价司法判决执行过程的社会标准。充分认知伦理在司法过程的潜在作用是解放司法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考量。  相似文献   

14.
行为失范。是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被社会公认为引起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力量。司法领域中的行为失范表现为司法行为缺乏规范引导、偏离司法伦理,引发公众质疑的一类现象。2006年南京发生的彭宇案件就是典型的司法失范事件,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使法院无形中背上了社会道德滑坡的恶名。在诸如此类的热点案件中,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应该如何行动,并最终形成司法活动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当前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吴英姿 《法学研究》2009,(5):111-130
我国法院从司法改革初期积极扩张司法权的一端,转变到面对社会矛盾复杂性而采取自我限缩策略的另一端,暴露出司法权运作边界模糊的问题。社会需求决定了司法的供给,但司法权的能力是有限的,其机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而且当事人人数的多少、案件的复杂程度等都会影响司法权的能力。司法权应当恪守自己的边界。对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保持克制,是司法权威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磊 《法制与社会》2014,(10):109-110
加强生态司法、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是当前社会关注一个重要议题。在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理论是环境犯罪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在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具有可行性;"轻微性"和悔罪表现是环境犯罪领域适用恢复性司法适用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建构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应对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权威性式微的迫切需要,以促成社会在影响性司法个案当中达成司法共识,最终建构司法的公信力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司法伦理教育的学科特点,论证了知情意行德育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借助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开是司法机构活动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司法权的专属性、定分止争的功能和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司法活动必然要遵循司法公开的原则;其内在规律也揭示了司法公开性的必然性。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是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可靠制度保障。司法公开绝非简单的文书公开,而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建构,并以此倒逼司法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治的核心环节,司法的道德诉求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司法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法治的实现程度,甚至直接影响到法治目标的实现。而从司法主体的角度看,司法公正是当下中国司法主体的道德追求;忠于法律是司法主体必备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