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全国兄弟省市对新疆的对口支援,对于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进疆务工,而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的非全日制用工,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权利保护与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杨帆 《中国审判》2020,(6):40-43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且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也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3.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这再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复杂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就业优先政策的思路,接连出台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确保重点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做好人力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4.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保证劳动者与企业的劳动关系长期稳定,直至其退出劳动就业领域,其实劳动合同法的这一条规定不光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还给企业灵活用工提供了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钱敏 《法制与社会》2012,(15):117-11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有关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但与立法进程不相适应的是,部分企业业主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规范的意识滞后,导致一些企业之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纷争频发,且受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此类纠纷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以新的用人单位因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而与原来的用人单位产生的劳动用工纠纷尤为尖锐。  相似文献   

6.
梁丽芝  莫俊  唐江 《行政与法》2014,(10):53-58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创新配置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综合选择的结果.多年来,劳务派遣凭借政策鼓励、用工成本低、用工模式灵活多变等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因其特殊的三方主体关系使得劳务派遣用工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总结了国内外规范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目前我国应严格劳务派遣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劳务派遣监督管理机制,以期探索规范、科学的劳务派遣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晓鹤 《法制与社会》2011,(3):262+281-262,281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又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凭证。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在劳动用工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和用人单位利用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得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及社会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  相似文献   

9.
何小勇 《法治研究》2017,(6):150-160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分工趋向细分和专业化趋势在劳动用工形式上的一种反映,然而,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体制内企业、体制外企业的劳动用工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法律规制的程度存在差别之际,以传统的工厂制劳动力提供全职劳动的法律规制模式来调整或抑制劳务派遣用工,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选择和市场定位应由市场规律本身发挥作用,立法应宽容看待劳动力市场分工、劳动者分层以及劳动力定价的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差异性,接受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差异.同时,提高劳动立法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分类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和矛盾也不断突出,因劳动争议纠纷而引发的仲裁、诉讼官司也急剧增多。江苏省镇江市一市民为了明确自己与用工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维护自己的工资、社会保险金等劳动待遇,在三年内接连与用工单位因劳动争议提起了三次劳动仲裁,打了三场诉讼官司,终于为自己讨得了说法。其恒心和毅力令人钦佩,其诉讼历程也令人深思。辞退决定引发第一场官司1992年12月,镇江市民钱声振由镇江机床集团公司调入哈尔滨第一工具厂镇江销售公…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外包措施,就是将企业的部分用工发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完成,自己不再直接招工操作。然而,将这部分的用工外包出去,双方之间到底是承包关系,还是劳动关系?这二者关系又如何区别、界定?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包厨厨师被炒以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状告发包企业"的案件,并作出了公开判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的用工关系类别而产生的巨大的变化,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而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在新时期引发了相关的问题,也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文章研究立足于劳务派遣的基本特点,就新时期法律规范的基础之下,进一步推动劳务派遣的规范发展,在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正赫 《法人》2020,(2):73-76,4
近期,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通知、文件,并引发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总结前述通知、文件的重点内容,以北京市为例,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提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法官针对劳动关系相关法律问题作出法律风险解读,呼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增强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与大局意识,依法依规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决策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各地得到迅猛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企业违法用工现象也不断出现,如违法招收员工,不依法签订用工合同,或以暴力、威胁、监禁和其他妨害人身自由的手段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这些违法用工行为不仅违反了我国有关劳动法律规定,而且破坏了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因此,违法用工现象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16.
林超 《江淮法治》2011,(19):53-54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广大劳动者享有广泛的民主和权利,切实维护劳动切身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固定用工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7.
张明瑛 《中国审判》2021,(16):16-19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关系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法治氛围日益浓厚,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思维不断提升,各地劳动争议案件,尤其是因新型用工关系所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8.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是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化解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也是劳动者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构建之可能性、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总体框架和内容进行初步设计,以期能对各级工会开展劳动法律的有效监督,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和社会稳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之一。学生实习期因工受伤的处理,司法实践中大都倾向于"非劳动关系说"的观点,而学界对此则意见不一。文章根据实然的实习情况,将实习分为"学习型"和"用工型",提出两种类型下实习生因工受伤的处理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张平 《人民司法》2012,(8):18-19
【裁判要旨】用工之日是用工这一连续性行为过程的开端和时间起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用工之日不可能具备劳动关系的全部特征或者要素,用人单位不可能在用工之日为劳动者办妥全部劳动用工手续,或是立即发放劳动报酬。所以对用工之日在构成要件方面不能适用一个完整的用工行为的标准,而应该适用最基本的实质要件来判定。只要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即可认定用工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