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声》2007,(1):14-15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相似文献   

2.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福的时刻。好一派祥和乐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  相似文献   

3.
家乡的年味     
离壬辰年春节还有些时日,几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就特意从远方开车回来送上“门神”给我,看着那纯正的七彩套版门神画,不禁想起了幼时送“门神”的情景。春节的年味儿,顿时推开我记忆的大门,也让我更加怀念起家乡小镇的节庆氛围来。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实现“九五”计划和本世纪末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春节前,江泽民总书记来北京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面对新世纪新千年,首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开创新的局面。他希望北京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能不断地向全国和世界人民展现出新的进步和新的风貌”。我  相似文献   

5.
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并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又叫“阴历年”。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全国各地都要进行贺年活动:节前十天左右,家家户户就纷纷开始忙于打扫卫生、拆洗衣被、缝制新衣、洗澡理发、杀猪宰羊、购置年货;  相似文献   

6.
孙彤 《人大建设》2005,(3):16-17
2002年春节.开封市尉氏县大桥乡梁庄村.村民李吉利、温下女一家正在欢天喜地准备过年,大年初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里,村里的一群人就来给他们“拜年”了:来人抬着个沉甸甸的“礼物”往堂屋里一放.只惊得李吉利一家目瞪口呆:一具僵硬的死尸!死者是村里的五保户老人。村领导就把灵堂设在李吉利的家里,这一年.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李吉利一家借住在亲戚家.整个春节一家人以泪洗面。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1,(1):32-33
<正> 春节晚会一年不如一年,可春节里除了联欢会又能看什么?这是一道年三十晚上的“窝心菜”。每年都有“大腕”来宣布有绝招。节目模式越来越固定,观众笑声越来越少。美好的回忆准确地讲,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8.
每逢佳节亦思友。壬辰年的春节来,临,这几天我忙着写贺卡、打电话,发“伊妹几”,向多年来结交的台湾好友致以最良好的祝福。每当听到电话那头的欢声笑语,每当收到来自海峡彼岸的邮件,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三通”造福了两岸民众。  相似文献   

9.
丁明 《两岸关系》2006,(1):36-38
2005年,是两岸空中直航取得历史性进展的一年。民航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实现两岸 56年来首次“双向、对飞、不经停”重要突破的基础上,加大了推进空中直航的力度,扩大了两岸民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2):34-35
1938年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这一天,攻陷南京的侵华日军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率先攻进中华门的几个坦克兵在装扮他们的坦克,晚上,他们走上街头庆祝。此时,遭遇大屠杀的南京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而日本兵却在努力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为立起日本过年时的“门松”,士兵们特意从郊外运来了松树;部队的厨房在打制年糕,新年物品包括橘子、海带、鱿鱼干、大酱等食品也大量运到。在军队新年年会上,士兵们高呼“: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20多天后,25岁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上等兵东史郎,乘船离开南京,他将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扬子江河岸上堆满了如山般的、像畜生一样被屠杀的敌兵尸体,这些尸体已经变成了黑色,像被充满了空气似地肿胀起来;这些尸体一踩上去,如烂泥般恶臭的内脏就会流出来。士兵们就是踩着这些尸体跳上船去的。”几天后,是中国新年,即农历戊寅年春节。这是开战后的第一个春节。在《魏特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国破家亡中如何度过了1938年的春节。以下摘录的是1938年春节魏特琳的见闻。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地区的热点,时不时弄出点动静来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些动静不光是动枪动炮,有时也夹杂着宣称“信任进程”和发动“和平攻势”的插曲。远的不说,春节刚过,韩国和朝鲜就在2月12日举行了2007年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双方达成三点共识:离散家属团聚活动按照原定计划举行;停止相互诽谤中伤,以增进双方信任和相互理解;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协商,努力改善关系,并在适当时候举行高层会谈。半岛局势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12.
春节又叫“团圆节”它是华夏子孙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一家几代人,平日天南海北各居一方,一般都要借此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广义的春节,包括“除夕”、“春节(狭义的)”、“送年”。“除夕”是农历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01,(1)
《说文》讲:“年,谷熟也”,年即庄稼收获之意。因此,古人把庄稼成熟的周期叫作“年”。春节也称元日、正日、朔旦、元旦,民间称“过年”。正是因为有了年,中国人才“年复一年”地沿着历史的长河渡过来了。据《诗经》载,周代的农夫到年底十月,为庆祝丰收和改岁,准备好美酒羔羊,共祝万寿无疆,已具备了春节的雏形。但它并没固定在正月举行,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春节。从夏朝到汉武帝,岁首正月不断改变,春节始终没有定型。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实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定的《太初历》,  相似文献   

14.
宗禾 《今日浙江》2008,(4):12-13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领导就深入基层联系点,指导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工作。省委强调,新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全面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抓紧开年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要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23,(1):2-2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春节     
编完本期“永远的春节”的时候,是2009年12月24日。北京略显阴晦的空气中,漂浮着浓厚的圣诞节的气息。尽管我们自己的“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光景,可我们总也抵挡不住这“圣诞”的怪味,铺天盖地的“圣诞快乐”,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或其他一切可能的方式,从早晨开始就一直游走在现在——这五味杂陈的夜空里。  相似文献   

17.
时讯     
《两岸关系》2006,(1):66-70
地方动态在杭台商建言春节包机“每逢佳节盼包机”,2006年春节包机工作全面展开,在杭台胞台商对此表示极大关注。近日来,我办就春节包机之事向在杭部分台商作了了解。有的台商说:中国有句俗话, “事不过三”。两岸民  相似文献   

18.
每月聚焦     
<正> 神话破灭十几年来得意洋洋“点遍中国”的点子大王何阳,在龙年春节后的2月15日因“涉嫌诈骗”被银川警方逮捕。一个神话就这样被“100万元广告款”击碎了,随后而来的事情更让人跌破眼镜:何阳的“和洋”咨询公司财产不实且不年检,会计则是何阳的母亲,和洋公司不过是一个“家庭作坊”,如此虚幻的神话不破灭才怪呢!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春节过后,“民工荒”的爆发,尽管其表象展现为地域性、局部性,但我们却认为,“民工荒”问题之根源,却有其必然性。首先,从根本上说,是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铸就了今日产生“民工荒”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就业条件差、遭遇欠薪,工伤无人管,甚至命丧他乡,以及子女就学难等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对苛刻的待遇开始说“不!”"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相对良好的就业环境,于是,也就有了“南燕北飞”或面向中西部转移,他们的口头禅是“哪里给钱多我们就到哪里去!”还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反哺”时代的到来,一些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关爱民工兄弟,尤其是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善待民工,把“反哺”落到实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春节过后,“民工荒”的爆发,尽管其表象展现为地域性、局部性,但我们却认为,“民工荒”问题之根源,却有其必然性。首先,从根本上说,是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铸就了今日产生“民工荒”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就业条件差、遭遇欠薪,工伤无人管,甚至命丧他乡,以及子女就学难等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民工维权意识觉醒,对苛刻的待遇开始说“不!”"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相对良好的就业环境,于是,也就有了“南燕北飞”或面向中西部转移,他们的口头禅是“哪里给钱多我们就到哪里去!”还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反哺”时代的到来,一些农民不再背井离乡。"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关爱民工兄弟,尤其是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善待民工,把“反哺”落到实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