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自然村山边。193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与东南分局的指示,原属闽北管辖的江西省部分党组织划归中共江西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和中共闽东特委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头村成立,省委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省委下辖闽北、闽  相似文献   

2.
闽北地区与江西、浙江省毗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闽北划归闽赣省领导,成为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闽北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独立坚持斗争。1936年,与闽东、浙西南勾通联系,成立中共闽赣省委。从此,闽北红军游击队,在闽赣省委领导下,在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顺昌、光泽、南平、松溪、政和、周宁、寿宁、屏南、将乐;江西省的上饶、铅山、广丰、金溪、资溪、贵溪;浙江省的庆元、龙泉、江山等二十余县的范围里开展殊死的游击斗争。“西安事变”后,中共闽赣省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了闽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开国将军叶飞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新中国成立前,叶飞曾多次率部到闽北开展革命斗争,其中有明确史料记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产生深远影响的,笔者认为前后有4次。一进闽北一进闽北,会师洞宫山,打通闽北闽东游击区联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闽、浙、赣三省边界地区留下来坚持革命的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现代历史上,中共地方组织自在福建萌发以来,除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曾组建过福建省委,有过短暂的全省性机构之外,其大部分时期,是以闽西(包括闽南)和闽北(包括福州,闽东等)这两大片区域分头开展活动的。如早期的闽北临委和闽南临委;稍后  相似文献   

5.
<正>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建制的正规军队,具有合乎国民政府之"法"的社会地位。因此,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是被国民党福建当局唯一允许在城市公开活动的有中共背景的机构。这种特殊的社会"合法"地位,使其对外是新四军驻闽办事机构,对内则是中共地方组织秘密领导机关。1938年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决定,以闽北、闽东、闽中三块游击区党组织为主,正式成立中共福建省委。王助、范式人当选为省委常委,分别担任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为加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九三六年成立的闽赣省委,党史界相当部分同志至今都认为:(一)它是成立于一九三六年四月的洞宫山会议,由闽北分区委和闽东特委统一组成。同时还成立了闽赣省军区;(二)省委书记黄道,省委委员有黄道、叶飞、范式人、阮英平、黄立贵、吴先喜、曾昭铭、曾镜冰等,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三)闽赣省委下辖三个特委(闽北、闽东、闽东北)、七个军分区(闽北地区的闽北、闽西北、抚东、闽东北;闽东地区的福寿、古屏宁、霞鼎)。  相似文献   

7.
1933年底,闽东革命发展迅猛。闽东地方党组织利用“闽变”这一有利时机,领导了全区性武装暴动。从此,闽东苏区进入鼎盛时期。在那火红的年代里,闽东妇女为建设苏区、保卫苏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闽东妇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一)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极大地推动了福建革命斗争。在中共福州市委的领导下,福安、连江两县相继成立了县委。县委一成立,就把妇女运动  相似文献   

8.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1931年7月,黄道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闽北根据地进入发展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他领导了闽北地区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树赶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旗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团后,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公开的职务是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9.
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调集二十个团兵力,对闽浙赣边基本地区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攻,重点进攻福建省委机关驻地闽北和建松政地区,妄图将福建省委一网打尽。是年秋,省委驻地太阳山方圆二百里顽军密布,省委上与党中央、华中局,下与闽中、闽东、闽西北、建松政各块基本地区间的联系被切断。为了迅速摆脱困境,尽快建立起一个四面通达的指挥中心,以指导各地抗日  相似文献   

10.
项南担任福建省委领导期间,曾多次到闽北考察,在闽北留下许多轶闻趣事。他知识广博,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称赞闽北是“绿色金库”、“福建粮仓”,是“祖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但也多次指出其不足,幽默的话语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1.
《福安党史资料》1986年第13期刊载苏翔华文章《试述闽东临时特委成立的主要因素》。苏文认为,1934年6月成立的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是闽东党组织经受长期斗争锻炼、趋于成熟的标志。其主要因素是:一、闽东地区党组织在长期斗争中,不仅正确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丁家山、白果树村红旗展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东南各省游击区党的工作。1938年1月,东南分局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东南分局最初的管辖范围包括江西、浙江两省及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部分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9、10月间,日军向武汉进攻,形势危急。为了在组织上做好武汉失守后的安排,10月,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深入宣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社科联于今年4月11日至18日组织了100多名我省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分7个分团前往闽东、闽西、闽北等革命老区进行学习、考察活动.笔者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登上了去闽东的专车.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组织的建立,根据档案资料的记载,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福州地委,直属党中央领导。四月间,厦门党团总干事会也正式分开,成立中共厦门总干事会,受广东区党委领导。七月,在建瓯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支部。九月,党组织先后在闽南、闽西一些县建立了党支部。十二月,成立中共漳州临时支部。同月,在党团混合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莆田特别区委,归属福州  相似文献   

15.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黄道于1931年7月,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从1935年2月之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闽北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开创了闽赣省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东南半壁江山"一旗帜.黄道主持闽北和闽赣省革命斗争前后8个春秋,心里时刻装着闽北人民,闽北人民心里也时刻想着黄道.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在闽浙赣边区占有重要地位的闽北,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闽北分区委。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闽北党组织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领导团结闽北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献出了数十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这是我们永远要铭记的。 一、闽北分区委建立之前闽北党组织的设立与状况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是  相似文献   

17.
信息短波     
南平市直机关举行闽北党史报告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及闽北党组织建立70周年,6月21日,南平市直机关举行闽北党史报告会。市六套班子领导、市直机关、各单位常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党员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市委书记林克敏在会上作了题为《发杨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闽北党史报告。投告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二、闽北建党70年的光辉历程;三、学习闽北党史给我们的教育与启迪。在回顾闽北建党70年光辉历程时,林克敏指出,中共闽北地方党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是由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演变而成的。1938年2月,在闽粤赣边省委的指导下,闽南地区党的各县委负责同志在平和县东坑乡下尾烧村举行会议,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作出的“东南地方党不称省委应称特委”的决定,①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改称为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因此,闽南党组织也相应变换名称,撤销闽粤边区特委,成立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何  相似文献   

19.
“七·七”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闽粤赣边区省委成立,统一领导闽西南、粤东潮梅地区和部分赣南党的组织。1938年春,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省委改称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直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同年冬,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消长江局,成立南方局,周恩来为书记。1939年1月起,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就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至1946年5月,她经历了继续发展、巩固、停止组织活动和恢复发展组织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福建党组织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建立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赣边6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牵制了20万国民党军队,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力地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游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