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新《行政诉讼法》关于复议共同被告的规定影响巨大,它部分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行政复议制度定位争议问题,同时也对行政复议产生了较大冲击和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困境,应当将行政复议定位为替代性行政争议裁决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复议法》的修订,从职能、组织、受案范围、审查方式等方面对行政复议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复议机关作被告的情形。随着行政复议体制机制的改革,行政复议工作的不断深入,行政复议制度的这一设计面临着行政复议案件高维持率、不利于行政复议救济和监督功能的发挥等诸多挑战,行政复议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的问题需要进行重新审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有多种观点,我们需要从行政复议的救济功能、居中裁决的性质以及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制度是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指出通过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比较,研究行政复议的性质和功能,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苑玲艳 《法制与社会》2011,(31):149-149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是争论已久而且仍在继续争论的行政诉讼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行政诉讼中复议机关被告的确定更是争议的焦点。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复议机关独立性建设作为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行政复议效果欠佳。提高行政复议主体的独立性符合行政正义的价值理念,是各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WTO对成员国的基本要求。我国需要在制度上对现行行政复议机构进行改革,加强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为此,我国应当成立独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配备高素质的复议人员,并实现复议审查程序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行政复议效率并未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少批评。有的认为,现行的复议制度“形同虚设”,“复议案件过少,行政复议对行政诉讼而言起不到过滤作用,谈不上减轻法院负担。”有的认为,现行的复议制度“不仅没有减轻法院的工作,反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法院审判的难度,使得本来就有难度的‘民告官’案件变得‘难上加难’,增加了社会维护公正的成本”。有的认为,“复议机关为了避免自身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或国家赔偿的义务机关,对于其受理的复议案件,明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却仍然作出维持决定或不作决定,复议机关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政复议这一独立的权力监督、权利救济制度虚置,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经过了十多年的推行和实践,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在制度设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行政法是孕育于西方国家宪政理论和实践中逐渐演进而来,分析了解域外特别是西方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和改革的成功经验,能够让我们更细致、深入的认识到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及其困境,来促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政复议在形式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在本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 ;在方法上是一种行政救济的法律途径 ;在程序上是一种按行政司法体制运行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起食品卫生行政复议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工作职责,法律适用等问题,为今后卫生监督人员在遇到此类案件时正确执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复议机关能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理论界还有不同的看法.完全肯定说与完全否定说均有明显不妥,而折中说相对而言较为合理但也还有弊端,可以考虑修改相关法条.  相似文献   

12.
阮超 《法制与社会》2010,(35):191-191,199
由于行政复议是以行政权为依托的一种监督救济制度,因此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客观状况就成为影响复议管辖的首要因素。鉴于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其设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行政复议法的立法宗旨能否实现。我国现行的复议管辖制度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日渐显露出其弊端与不足。因此我国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应通过改造和重构等途径使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矛盾,导致在复议制度的建构与执行中存在诸多困惑与迷离,制度的发展日渐式微,制度的不足与缺陷日益凸显。因此,行政复议制度的建构,其最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对行政权的有效制约,制衡、监督行政管理权的行使。在这一价值取向的指导下,行政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建构必然要走有限司法化的道路,即组织模式建构上以行政为主导,建立相对独立的集中行使复议权的行政复议局;纠纷处理和裁决程序上以司法化为主导,简化适用司法审判程序,并处理好与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使其成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初审程序,真正起到过滤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制监督,指监督主体依法对于行政机关以及国家公务员是否依法行政而进行的监督。行政复议法规范了行政复议机关的行为,可以说是对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监督的主要法源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建立不仅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行政复议在实践中存在若干法律障碍,笔者是结合从事基层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实践中,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对策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加强监督的法律规范,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寄寓于社会主义政治的法律制度。在行政复议制度的实际运行中我们看到了诸多问题,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解决运行中的弊病问题,是我们当下需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万华 《法商研究》2021,38(5):19-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写入立法目的条款."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定位基于复议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而提出,其基本要求为多数行政争议经由行政复议渠道得到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中实现程序终结和实体终结.为充分回应主渠道定位提出的"整体数量"要求和"个案质量"要求,应基于"行政争议"概念确定复议范围,将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争议纳入复议范围,实现行政争议解决的全覆盖;以立案登记制替代申请审查制,畅通复议渠道;将直接言词原则扩展至全部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同时将简易程序定位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主要程序形式;加大复议实体纠错力度,在履行决定中明确行政机关履职的内容,取消维持决定,增加确认无效决定.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一例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案所引起的行政复议案的评析,阐述了在对无证行医查处中有关证据收集、固定的准点,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重发证、轻管理导致的职业技能证书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对无证行医的概念产生了混淆,影响了医疗服务市场的有序进行,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对于无证行医的打击,维护医疗卫生法律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实施条例》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创新和实用的特点,对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层级所限制,该条例并未完全回应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我国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对和解及调解的规定上,有突破,亦有不足,具体表现在适用范围、效力、程序、救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制度。这种制度作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行政争议,增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虽然行政复议从法律制度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但是在实践中还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完善和提高,从而将更有效的发挥行政复议在实践中的作用。下面就以行政复议的健全与完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