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罗斯-乌克兰与中国-越南是经常被西方学者相提并论的两对断层线冲突国家。可能正因为如此,当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一些类似问题很快在越南引起巨大反响,诸如“越南会不会也被塑造为战争代理人?”以及“与大国相处如何才能避免兵戎相见?”等问题,持久地在越南引起热议,相应地,越南社会各界还围绕越俄关系、越中关系、越美关系展开探讨。其中,小国与大国相处之道、南海问题等,成为越南人观察乌克兰危机时较为普遍的切入点。乌克兰、美国和俄罗斯三个当事国均与越南有着良好关系,应对和战场同样激烈的外交舆论战,对越南的大国平衡外交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笔者经过仔细梳理后认为,越南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再次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平衡术,从这个角度上说,乌克兰危机对越南与中、俄、美三个大国的关系有着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该危机促使美国对其对俄政策,尤其是2008年俄格战争以来的对俄政策进行反思。许多美国人质疑俄罗斯在乌克兰行为的合法性,危机也加深了美国民众对普京的负面印象。美国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提出对乌克兰复兴来说极为重要的大规模的有效的经济援助计划,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困境。此次危机凸显了东欧的重要性。未来,美国更有可能采取一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3.
科索沃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本文首先考察了科索沃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次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以及欧洲安全建设的影响和涵义。科索沃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北约寻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及"制度化合作关系"的神话,为日后俄北合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埋下了伏笔;这次危机也再次强化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安全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  相似文献   

4.
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触发政治危机,有其深刻的国内背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和东部的尖锐对立,而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分别代表西、东部的利益。而最近几年的发展导致乌克兰人民中普遍存在对现实和当政者不满的情绪。俄美欧等大国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在乌克兰的博弈。未来乌克兰局势存在种种变数,也留下了种种思考,最终结局取决于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大国力量的对比,取决于俄美两国战略家们的理智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5.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执政后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美国面临的多重困境是奥巴马政府积极重启美俄关系的关键推动力量。2009年的美俄外交呈现出务实和机制化的特征。相对国家实力的对比变化,使奥巴马-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两国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成为可能。美俄双方一直存有严重分歧的议程有可能成为2010年美俄外交的难题,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增加变数。  相似文献   

6.
在乌克兰危机长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和朝鲜显著增强战略互动的频次和范围,并提出构建“全方位”关系的目标。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驱动力包括秩序认同、战略契合和角色定位三重逻辑。在秩序认同方面,两国具有相似的孤立环境和国家安全威胁感知。在战略契合方面,俄罗斯的“东向南下”战略布局与朝鲜的反霸权、反干涉斗争政策轨迹相互交叉。在角色定位方面,俄朝存在互为支点、安全协同与需求互嵌的自我定位。从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的外溢效应来看,两国间更为积极和全面的战略合作,可能强化东北亚地区现有安全困境的复合性,导致域外国家制造的“冷战叙事”加速回归,并进一步增加解决朝核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注意的是,俄朝构建“全方位”关系仍面临互惠关系的脆弱性、利益纽带的单一性以及追求“三角联动”的路径陷阱等结构性短板,导致其在发展韧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危机升级。与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时的妥协立场不同,乌克兰这次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乌克兰成为地缘竞争的对象,其国家建构方式构成了博弈的重要内容,这为理解乌克兰危机及其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思路。西方倡导公民民族主义,俄罗斯则依凭族群民族主义,促使乌克兰国家建构在上述两种路径中摇摆。2014年以后,乌克兰迅速向西方靠拢,采取公民民族主义建构方式,却因民主化转型困难,内核仍然是族群民族主义,引发民族主义上升和民粹主义抬头。受此影响,乌克兰按照北约模式进行军队改革,在国际谈判中立场强硬,使得《明斯克协议》执行困难,导致危机升级。从国家建构视角理解乌克兰危机,本质在于乌克兰未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国家建构路径,在外部干预下国家分裂,这为多民族国家建构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成为西方研究界再度强烈关注中俄关系“风吹草动”的催化剂。这些研究中,既有以宣扬两国关系脆弱性、结盟、存异为内核,并配合一些政客唱衰、抹黑、离间中俄关系的所谓“主流”认知,也有以强韧性、去等级化、求同为内核,尝试客观理解新型中俄关系内涵的“逆流”洞见。从危与机的辩证法角度看,“主流”与“逆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然而,考虑到乌克兰危机恰逢新旧世界转换的关键时刻,西方关于中俄关系的认知要想从“逆流”转变成新的“主流”,显然将经历曲折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作为已被固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组成部分的“主流论调”,还会继续成为“‘逆流’而上”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9.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3,18(3):7-12
德美关系因伊拉克战争而陷入深刻危机。文章试图在跨大西洋关系的框架内探讨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分析德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俄罗斯通过组建相互策应的媒体矩阵,利用秘密情报操控信息流向,组织网络部队潜伏与渗透等手段,在叙利亚战争、美国大选和新冠疫情等事件的信息战、舆论战中有效介入,实现了结构性弱势下的宣传突围。这些对抗和反击虽亮点频现,但仍无法根本扭转总体实力较弱的局面。美国仍是混合战的顶级玩家,具备进行全体系混合战的超强实力。这种态势在2022年俄乌冲突混合战中得到了清晰体现。美国及其盟友在信息战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火力压制,各种制裁、封锁、妖魔化宣传达到前所未有的烈度,俄罗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一套舆论战和心智战手段被美西方破解和反杀。俄罗斯与美国进行的这场制裁与反制裁,封锁与突破的激烈较量,让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同样的,甚至升级化的威胁与风险有了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认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基于俄美关系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识形态之争为发端的冷战结束了,然而对于俄罗斯(苏联)对外政策所经历飞变的动因的争论却远未结束。研究外交政策或外交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因为一国的外交是其国内政治的延伸。然而,这一理论逻辑却一再被学人们忽略和忘却。以俄美关系为基点的研究恰恰可以从这一“回归未来”的视角切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两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彼此和欧洲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双边关系中,能源因素因其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决定性意义长期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2018年9月,由德俄牵头,法国、奥地利与荷兰合资建造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动工铺设。该项目将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通德俄两国,德国由此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转运国。此举虽然在双边层面上保证了德俄的能源经济安全,但在多边层面却招致欧盟、美国等多方反对。因担心会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委员会及中东欧国家欲诉诸法律对该项目施以约束;美国在制裁项目企业的同时转而向波兰、乌克兰等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在利用政治机遇抢占欧洲市场的同时试图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多方力量博弈中,德国需要在平衡俄美欧关系中付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格俄关系的走向,主要由俄罗斯政府及其政界对格鲁吉亚所持的态度决定.俄地政治家的思想和观念长期形塑着俄罗斯的政策,他们的核心主张是抑制格与西方的接近,分裂格鲁吉亚,最终消除俄在南高加索地区的障碍.在格鲁吉亚方面,虽然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恢复其领土完整是不变的目标.俄格不同的定位,使得后苏联时期双方的关系异化,并导致了2008年的冲突.糟糕的是,这场冲突并没有改变俄格任何一方的立场,反而强化了各自固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欧洲的边界在哪里--欧盟东扩与俄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边界问题实际是地缘政治和欧洲认同性问题.冷战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回归欧洲".欧盟的政治战略是推动和巩固中东欧国家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构筑一条和平安全地带.俄罗斯与欧洲"融合"同"融入"欧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俄罗斯是一支与欧盟对等的独立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