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拥有终极性与排他性的、支配公司行为的权力的人。在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管理层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但是在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公司里,公司的控制权则掌握在控股股东及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手中。实际控制人的操控,打破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小股东与管理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通过"遥控"控股股东和安插在管理层的代理人,实际控制人能够迫使上市公司的行为符合其谋取私益的目的。为有效规制实际控制人的行为,防止其逃避法律的监控,损害上市公司、其他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首先必须解决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母子公司关系非规范化运作中 ,由于母公司的过度控制 ,损害了子公司小股东的利益 ,故必须研究探讨子公司董事义务和独立性的问题。在引进吸收外国公司制度的基础上 ,对股东派生诉讼进行设计 ,以填补我国公司法实质上没有建立的保护子公司小股东利益制度之空白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学界对于是否应确立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仍有争论,但立法上已倾向于对控制股东的行为施加更多约束,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从理论到制度的转变。虽然对于是否所有股东都应无差别地承担信义义务仍存争议,但当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至少公司的控制股东应当承担信义义务。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是为了实现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其以股东为公司所有者的定位而展开。控制股东与公司,控制股东与其他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避免,这是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非控制股东对控制股东的信任、禁止权利滥用、公司合同的固有缺陷也是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产生的原因。就我国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法律适用而言,应立足于我国市场经济及司法实践,以解释论为基础,结合立法论,确定勤勉义务、忠实义务及善意义务的具体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于娟 《法制与社会》2010,(9):112-112
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在解决封闭公司僵局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没有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相关规定。因此,应尽早在《公司法》中明确股东的信义义务。本文认为在对股东信义义务做出规定时,应借鉴美国股东信义义务的司法实践,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承担类似合伙人的信义义务。  相似文献   

7.
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人格,侵害公司及债权人利益,具有明显的法律规避意图.《公司法》第21条规定的侵权损害赔偿路径以及《民法典》所规定的债权人代位权、撤销权路径,均难以有效规制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人格之行为.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本质是否认公司的独立责任能力,责令滥用公司人格之主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非是局限于否定股东...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19,(6):57-66
股东投资渴求营商环境法治化,但现实却折射出巨大落差,南华公司案即是例证。在公司与第三人就争议解决方式约定仲裁的前提下,当控股股东或董事等与第三人间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而致公司怠于主张权利时,公司与第三人间的纠纷处理必然陷入僵局。在此情形下,股东是否有权启动仲裁程序,法院、仲裁机构均存在对立观点,这反映了营商环境的实然尴尬。经由对《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之扩张解释,股东派生仲裁制度能缓解此尴尬局面。此外,利益衡量理论、公平合理期待原则、代位权理论、仲裁协议扩张理论能进一步为股东派生仲裁提供理论支撑。未来我国立法应明确承认股东派生仲裁制度。在实体法方面,启动股东派生仲裁需满足公司与第三人之间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纠纷确系仲裁条款约束之事项、主观上需有善意并灵活借鉴股东派生诉讼之条件;在程序法方面,股东应竭尽内部手段,公司宜与股东同列为仲裁申请人,且应注意仲裁员之选择、做好诉讼与仲裁的程序转接、明晰仲裁费用的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伟 《法制与社会》2011,(13):115-115
公司的控股股东常利用其资本优势控制公司的治理机关,与公司及中小股东争利,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论述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中滥用控制权的表现,结合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归纳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伦军 《法人》2011,(10):50-51
作为对经济生活的回应,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在借鉴行政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际控制人的概念、义务与责任等问题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以防止那些不显示为公司股东但事实上却能控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不法行为损害他人权益  相似文献   

11.
12.
对股东派生诉讼的争议起源于福斯诉哈尔波特案件,该案所形成的适格的原告规则和多数决规则,成为讨论公司在这一诉讼中的根源.英美法把公司视为必要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双重地位;日本法则将公司以诉讼参加人对待,可作为共同诉讼人或者辅助一方当事人.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在派生诉讼中的地位未作安排,实践中倾向于把公司列为第三人.为了符合派生诉讼的本质和现行诉讼法的基本要求,股东应以公司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公司为原告,股东则取代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成为诉讼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靳羽 《比较法研究》2021,(1):119-132
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移植论"存在方法论误用的缺陷,过度关注概念和规则的译介,而未深究其制度功能所关联的特定社会背景。信义义务根植于普通法特殊的历史土壤,以信托为"母体"并经归纳推理不断扩张泛化,"控制股东信义义务"是这种泛化现象的缩影,早期"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内涵已被"公平交易义务"取代。内涵演变的动因是对公司本质认知的进化以及因之发生的个人法向团体法逻辑的持续递进。我国控制股东滥权现象的主要成因并非规范资源不足,转轨时期"政企不分"的现实和公司法体系二元区隔的倾向亦不容忽视。美国关于交易公平性判断的程序性规则有助于克服法律行为评价系统的局限性,具有"复原"商业决策背景的功能,契合复杂的市场环境需求,是最具借鉴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公司具有独立人格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是现代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2005年新修改后的《公司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对今后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公司股东滥用权利逃避债务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内幕交易罪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点提示】被告单位上海祖龙公司、被告人陈榕生身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掌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注入的有利时机,大肆买卖公司股票,牟取巨额非法利益.不仅严重侵害了其他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国家的证券管理秩序.依法应以内幕交易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股东对董事诉讼中的商业判断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迎霜 《法学》2009,(5):142-150
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创建了股东对董事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拓宽了司法对公司运作的介入。然而在发挥诉讼对股东权益维护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董事权责的平衡和司法对经营世界的尊重。美国的商业判断规则在股东对董事诉讼中具有排除司法实质审查、确立诉讼的证据规则、在派生诉讼中建立用尽内部救济原则的功能。我国在借鉴商业判断规则时,应作成文法化的引进。在司法解释中细化董事的注意义务,明确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条件和商业判断规则的运作程序,完善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7.
乔雅琴 《行政与法》2008,(5):114-116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中,承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性,笔者通过对一人公司的现状、如何看待一人公司、一人公司产生的必然性及如何对一人公司进行规制等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当今社会确立一人公司法律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LLC企业组织形式是聚合了公司与合伙两种制度的"混血儿",是迄今为止将传统公司的有限责任屏障和合伙的灵活管理以及税收待遇结合得最完美的企业组织形态。通过对美国LLC制度的剖析可知,随着我国宏观制度层面中税收理念由过度偏重财政收入向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兼顾的转变;微观制度层面中LLC所涉信义义务和人格否认等制度的完善,我们将有条件建立相应法律制度,促使其引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界多数意见主张公司法应构建控股股东的信义义务,但既有研究尚未澄清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控股股东信义义务是填补“公司合同”漏洞的法律技术,旨在赋予法官在个案中的裁量权,将公平、正义和良心等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准则引入公司法,以应对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引发的各类问题。在外延上,根据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依行使权利/职权的不同,可将控股股东信义义务分为行使股东会职权时的专属信义义务、行使董事会职权时的董事信义义务和出售控制权时的特殊信义义务三类。如此划分,能够恰当协调控股股东作为股东有权追求“私益”与作为全体股东受托人须为“共益”服务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大部分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存在着控制股东现象,由于控制股东持有大比例的公司表决权股份,具有控制公司股东大会和操控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能力.随着股东控制权的滥用,公司控制股东侵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以及其他股东利益的现象不断出现,这时我国加强公司治理,建立控制股东制约机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由于公司形式多样,受控制股东影响的公司利益相关者众多,本文将研究视角局限在我国股份公司中的债权人保护上,提出在股份公司中,控制股东应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诚信义务,以免发生侵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