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2.
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由于“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流失严重和出现回炉现象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细,选拔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机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确政策制定,完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伟  郭佳瑜 《浙江人事》2009,(12):36-37
2006年开始,温岭市连续四年选聘了403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随着“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逐步推进,该市大学生“村官”人数已越来越多,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村官”“用得上、干得好、有奔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彩 《现代领导》2010,(5):35-35
当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引智工程。但在工作实践中,大学生村官队伍中逐步暴露出的思想根基夯得不实、心理调适水土不服、角色分工定位模糊、农村工作本领恐慌、聘期结束出路不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目标,必须解决好“选”、“管”、“育”、“用”等各环节的制度配套和相互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金湖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雨露工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目前,全县110名大学生村官中,  相似文献   

6.
光华 《现代领导》2009,(11):23-23
当青春的热情、激情、豪情遭遇孤独、困惑、彷徨时,当志向、憧憬、才华与落后、保守、冷遇激烈碰撞时,大学生村官该怎样从容面对入村工作的“水土不服”.该如何自如地驾驭“成长之烦恼”?我认为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融入农村、建设农村的成长过程.需要经历“三重门”的锻莲。  相似文献   

7.
张亚 《小康》2006,(3):64-66
类似于“知识青年”再“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运动正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最终能给农村带去什么?这一举措能否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你好。近年来,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热。确实,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型“村官”,但大学生“村官”目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9.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捏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新途径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是权宜之举还是长效机制?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农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对农业又不了解,究竟他们能在农村有多大作为?”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在2003年就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德清县,深入到乡镇社区、村,对这群“新”知识青年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4):65-65
王久高在《探索》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嵌入”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必然遭遇体制性的障碍。为此,必须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中心目的,充分认识它的战略意义;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市、县、乡镇基层各项配套体靛改革;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教育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积极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辩证地看待大学生“村官”承担的使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报考热面临出口难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制度日益重视,形成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大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  相似文献   

12.
钟伟  俞丰  刘钊林 《今日浙江》2008,(10):33-33
最近,绍兴县村级党组织换届工作顺利结束,有50名大学生“村官”,高票当选村、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委员,成为此次换届工作的一大亮点。 从大学生到“村官”的演变,一方面体现了农村和社区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基层舞台施展才华有了更大的天地和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村官”,虽然没有列入正式的职务序列,却是中国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小事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然而,有的“村官”却忘记了为广大村民谋利益的职责,想方设法“勤捞致富”。  相似文献   

14.
张行 《现代领导》2014,(6):55-55
我们下基层时.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农业税取消了,“三提五统”没有了.乡镇干部没有必要驻村了。正当以整风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群众有那么多事需要解决,他的话让我们感到震惊。面上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触及到思想深处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比较难了.这就是要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深水区”问题.如何趟过这一“深水区”呢?进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排查.真正把问题找出来。广大基层干部要坚持逐家逐户走访.耐心地听取意见,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全面:要注意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创造让群众想说、敢说、会说的环境,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实在;要放下架子,拿出诚恳的态度,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心贴心.群众的心里话说出来了,问题也就真正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为缩短大学生“村官”成长周期,江苏省东海县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四个导师”,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事件]新华社报道:某市委组织部、市委教工委等10个部门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宣布,“大学生村官”正式招聘工作将在明年2月全面启动。消息说,该市将招聘2000名大学生村官,入选大学生将与乡镇政府签订为期3年的合同,平均每月月薪2500元,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外地生源可解决该市户口。  相似文献   

17.
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与作用发挥机制。2012年在丽水市首创大学生村官“岗位轮换”,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做好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厘清思路,我们对丽水市莲都区146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08,(10):43-43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与部分农民和村组干部交换了意见,根据座谈中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和个人多年从事农村卫作的体会,对已经到村和即将进村的大学生“村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尤展 《群众》2009,(7):41-42
近年来,选派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众多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位,戈新化在其一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生涯中,留下了一串闪亮的足迹:2007年7月。从南京财经大学毕业后.被派往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居委会任党支部副书记;2007年12月,经“公推直选”当选为杨楼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2008年4月,进京参加中组部举办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并发言;2008年10月,人选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这个全新的平台,让他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尽情挥洒青春,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琪  王红 《前沿》2013,(14):115-116
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的职业发展成为现阶段最突出的难题,而探索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机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处于特殊和重地位的新疆,能否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而且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