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错误观点和行为,认为私营企业既然属于私营业主个人所有,对私营业主不论是以自然人身份实施的个人犯罪,还是以法定代表人身份实施的私营企业单位犯罪,统统以私营业主个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十分有害。一方面,放纵了私营业主以私营企业名义实施的单位犯罪;另一方面,由于刑法必须有法律明 相似文献
2.
私营业主犯罪行为的认定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实践中,通常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私营业主。由于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对公司、企业实施的单位犯罪,并未规定公司、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许多人对私营业主以自然人身份和以私... 相似文献
3.
4.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通常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私营业主。根据1988年7月1日施行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分为三种:独资企业、合伙... 相似文献
5.
6.
单位犯罪中的个人责任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犯罪中的个人责任的理论依据是基于报应刑与功利刑相结合的理念 ,通过法律规定将单位拟制成一个实体 ,它实现犯罪的行为能力由其自然人成员实现。在追究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同时 ,为了打击该单位再犯的能力 ,满足被害法益的报复情感 ,重建对规范的信任与忠诚 ,立法者根据需要对单位处以刑罚。 相似文献
7.
8.
私营业主即私营企业资产的所有人或经营管理人,实践中,通常私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私营业主。根据1988年7月1日施行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它分为以下三种:独... 相似文献
9.
10.
军事犯罪的概念国内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在学理上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的争论。本文拟运用军事刑法基本理论,结合军事立法的形式差异与军事犯罪的实质性特征,以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各种观点的适用意义进行考察,给予军事犯罪概念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刑法理论当中,犯罪预备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犯罪发展阶段中的犯罪预备阶段,强调过程;另一种是指犯罪发展阶段出现的停顿点——犯罪形态和犯罪预备。这里指得是第二种含义。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追诉时效设置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未对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设置进行明确的规制,司法实践中也一直采取司法变通方式确定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但认识上和执法上不统一的现象大量存在。科学设置单位犯罪追诉时效,不仅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打击现行单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对犯罪分子自我改造的承认,达致特殊预防与普遍预防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而且对司法机关和单位各方的利益关系影响巨大,是司法机关能否启动司法程序对单位进行处罚的分水岭。而今,修订后刑法施行后所规定的第一个阶段的5年追诉时效期已过,第二个阶段的10年追诉时效期亦即将届满,单… 相似文献
13.
97《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是对于单位犯罪的理论争议并未消解于立法的"一锤定音"。单位犯罪的立法化使社会存在转化为法律存在,其乃社会发展之必然结果。单位犯罪之肯定首先在于民法上肯定单位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以及法律对这种实在的拟制。但是,单位犯罪单罚制中代罚制所带来的不当后果,乃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对此,应当进行深入检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对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体系关系几乎没有触及,需理清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间的关系。单位是自然人的特定组合形式法律拟制化的结果,单位犯罪的本质其实是对一些特殊自然人所实施的特定犯罪的拟制,单位犯罪与内部自然人犯罪之问是一种表象与内在、影像与实体的镜像关系;在犯罪构成角度而言,两者存在法条竞合关系。而这种关系定位对于解决单位犯罪同自然人犯罪三个层面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有组织犯罪是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犯罪的严重化,已危及到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安宁,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范畴进行界定将有利于全世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联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犯罪有着诸多争议,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一更是受到众多批判,否定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越来越成为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无论从单位犯罪的定义界定上,还是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和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及理论依据等许多角度上都不易将其纳入单位犯罪之中。 相似文献
18.
私有企业的刑法地位主要关系到私有企业在刑法中作为犯罪主体的认定。在刑法对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并全面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之后,私有企业应有的刑法地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在犯罪构成、起刑点和量刑情节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单行刑法规定法人犯罪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在总则第四节用两条的篇幅规定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刑罚的种类等;在分则用58条的篇幅规定了单位犯罪如何认定和处罚。对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究竟有多少法条,法学界的学者统计不一。其原因是标准不同,如有的人把总则和分则中规定有单位犯罪,并实行双罚制视为单位犯罪的才计算在内;有的主张对分则中只规定对自然人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的条款计算在内;也有的把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也计算在内;有的把法条没有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但是以单位名义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人,一种是单位。这两者之间,自然人主体是基础,单位主体是例外,仅在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情形下,单位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对于自然人和单位都能够构成的犯罪,我国刑法在刑事制裁上是有差异的,往往对自然人犯罪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