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生成于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的复杂政治斗争.1921至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完成自身政党化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文艺在整个宣传工作中的地位,不仅通过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立加强对文艺的组织和领导,而且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艺思想有效地推进到社团、出版、传媒、文学教育和文学论争等现实层面.因此,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文艺制度的建构成为1930年代的"左联"、1940年代的延安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文艺制度的起源和原型.  相似文献   

2.
现在官场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我们一定要用好人民交给的权力."这一般是上级官员谆谆告诫下级官员的用语.这句话本身就反映了"权力"对人民既具有有利的一面,又具有不利的一面,而且不利的一面更可怕一些.否则,这句话就不会那么流行,不必那么反复强调.而这种权力的两面性在山西长治前市委书记吕日周的仕途上又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  相似文献   

3.
孙长永 《人民检察》2011,(24):41-4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一年,也是人民检察制度创立80周年,"十三检"会议召开,高检院提出"十二五"规划,检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适逢岁末,为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检察干警传递检察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成果,展望检察理论与实践发展新动向,促进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期特别组织2011检察理论与实践年终笔谈,邀请八位专家学者就检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为全党智慧的结晶,作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制度"二字贯穿始终。无论是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还是在部署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时,都特别强调"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发展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直接体现,充分展示了党的制度自信与成熟。制度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辛丹红 《法制与社会》2010,(16):284-285
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职能”与“功能”的分析,近一步明确党在目前中国所处的阶段,应该履行的职责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金广 《法制与经济》2009,(14):121-122
对人权的理解,不仅关系到对人权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和完善。20世纪初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广大人民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权。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为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使广大的人民享有了广泛的人权,对今天的人权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致力于现代化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理想社会为主线,但因其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所需解决的时代课题、所已掌握和所能调动的客观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他们的理论与实践也存在差异并在不断发展.在世界观、方法论层面,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从"革命意识"和"统治意识"到"执政意识"和"服务意识";在目标战略、工作方略层面以统筹兼顾为一贯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目标构想到内容设定再到体系形成,从"平均主义"式的同步富裕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制度框架、实际工作中,坚持统一战线理念和制度,从"三三制"、"人民民主专政"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再到对新阶层的科学判断,从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形态的架构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计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高连和 《金陵法律评论》2005,22(4):40-45,62
当前中国融资实践中存在着"三大反悖"现象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头困境".其根源不是民营中小企业固有的内生缺陷,也不是国有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上的"规模偏好"和"所有者歧视",而是融资制度过剩与融资制度短缺并存的双重"制度性壁垒".解决的途径是创新一个"政府强制推动"与"市场诱致深化"相结合的制度性金融安排,即包括内生性民营融资制度在内的多元化市场融资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历了"转化性制度建构"、"超越性制度建构"、"返正性制度重构"、"创新性制度重构"的过程.历史证明,中国制度的建构、重构应遵循"务实原则"、"范导原则"、"选择原则"、"实践检验原则"和"把握规律原则".为此需要研究生产结构的可能性空间学理,科学与人文二重取向学理,制度中介性建构学理,制度演变相对规律学理.当代中国制度建构的成果--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合规律的.相反,否定中介过渡规律的公有化试验(1958年之后的人民公社化)和某些人力求要做的私有化都是反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解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历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一个缩影.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对我国民营经济制度变迁、制度"锁定"及制度"解锁"进行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总结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把握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零容忍,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对现有的制度査漏补缺、修缮巩固。对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及日寸进行修正,封死漏洞,让"老虎"无机可乘、"苍蝇"无缝可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束缚,也是保护。"关"不是让权力在笼子里僵死或"睡大觉",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聚焦     
xinhua 《检察风云》2013,(13):17-17
日前启动的中共最高一级巡视工作,严查党内腐败、监督八项规定落实、严明政治纪律、严格用人制度,对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显示在反腐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侯觉非 《中国监察》2012,(24):40-41
维护或者废弛党的纪律,是直接关系党是否能够建立和不断发展壮大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强调严格的组织和纪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进行部署,提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十八大通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决定》中指出: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笔者理解,这种"本领"就是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我们国家面临的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最终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大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并告诫全党要"倍加维护稳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就强调自身的纯洁性。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和国情变化,中国共产党发展了党的纯洁性建设思想,明确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概念。党的纯洁性建设主要包括党的思想纯洁建设、政治纯洁建设、组织纯洁建设、作风纯洁建设。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基础,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提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进学 《法律科学》2003,3(4):38-46
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在当时是必然的,这是由共产党人的法律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六法全书"的废除,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其最大危害就是中断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强化了中国社会蔑视法律的民族传统心理,为新中国政策治国、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人物之一。这位传奇人物的坎坷政治生涯和历史功过,史家已多有论述。本文试图对他加入"中国托派"的行为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政党的价值理念是政党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为保证其政党价值实现所应坚守的真理性观念,它既具有共时性的特点,也具有历时性的面向。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呈现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守共产党主体性意识和集体觉悟"以及"组织、动员和信赖人民群众"等理念。这三个面向价值理念的实现有三个路径:其一是向下转化为党员的"工作作风";其二是向上升华为党员的"理想信念";其三是要借助于党组织"法治"的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19.
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项新制度。建立巡视制度最早提出于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在本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把下一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廉政勤政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传统的诉讼观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表达了中国古代的诉讼观:"饿死不当贼,屈死不告状"。在现代中国,传统的宁愿在法院机构以外解决纠纷的倾向仍然存在。1986年我在北京见到的一位老调解员说他更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