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友好邻邦缅甸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之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居民都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佛教徒。缅甸独立后的宪法曾把佛教定为国教。 据历史记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但佛教在缅甸享有特殊地位并受封建帝王的积极提倡和广泛传播,是在公元1044年缅甸成为统一国家以后,那时,蒲甘刚刚建成,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也随即扩大,成为阿奴律陀王室(公元1044—1077年)的京都。在公元1057年的宗教战争中,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被征服,蒲甘王阿奴律陀从小乘佛教在缅甸的发祥地直通获得大量佛教经、300名有才学的高僧,以及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随行宗教的改革,小乘佛教的兴起,蒲甘的佛塔和寺庙建筑达到了极盛时期,因而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年)被称为“庙塔王朝”。蒲甘被称为“万塔之城”。  相似文献   

2.
缅甸,是古代我国与印度等西部国家之间海、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印度文化在到达东南亚其他地区前,就由海陆两路进入缅甸,给予缅甸最大的影响。但是,它到十一世纪,即缅族建立的蒲甘王朝(1044—1287)阿奴律陀(Anawratha)在位时(1044—1077),才创建成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缅甸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缅族创建蒲甘王朝,统一缅甸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封建时代的缅甸如中世纪的西欧国家一样,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也有一个消长变化的过程。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①11世纪的缅甸,正处于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当时刚建立的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他们的统治者急需一种强大的、统一的宗教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种需要与缅甸上座部佛教发展、壮大的需要正好一拍即合。于是蒲甘王朝前期形成了相互依恃、互相合作的政教关系。到了蒲甘王朝后期,由于寺院经济的膨胀,政教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蒲甘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时期宗教的发展,不仅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宗教发展的基本面目,而且也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缅甸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蒲甘时期缅甸宗教的发展及其特点,就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宗教和文化,甚至难以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蒲甘时期的缅甸宗教研究,是个很大的课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缅甸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建立过孟人、骠人、掸人、缅人的国家或政权。从1044年到1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邦牙、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制度。本文通过对缅甸各封建王朝行政机构的组成、行政建制的变化、行政决策与运作以及官僚体制等的宏观考察,试探求与把握缅甸封建社会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脉络。一、蒲甘王朝和分裂时期行政制度的形成缅甸封建社会的行政制度,开创于蒲甘王朝时期,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缅甸的佛教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曾被尊崇为国教。它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缅甸曾经是世界南传上座部复兴佛教的三大主力之一。本文拟对缅甸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情况作一综述。一、蒲甘王朝以前 (公元1044年前 )的佛教佛教传入缅甸 ,是在印度阿育王时代。据《善见律毗婆沙》等经籍记载 ,公元前三世纪 ,阿育王在华氏城结集后派出使团到各地弘法。在这些弘法使团中 ,高僧苏那迦和郁陀罗二位长老被派至金地传教。缅甸和欧美一些学者根据卡里亚尼等碑文记载 ,认为金地就是缅甸南部萨尔温江…  相似文献   

7.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8.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公元 1 0 44至 1 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 ,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王朝、邦牙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 ,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结构。一、缅甸行政的“蔓荼罗”结构在对早期东南亚政治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模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后 ,美国学者O·W·沃尔特斯提出了一种“王圈”理论 ,或称为“Mandalas (蔓荼罗 )理论”。沃尔特斯认为 ,“王圈政治结构的存在是东南亚早期历史的一种普遍现象 ,“东南亚早期的政治版图是从史前时期小殖民人群的网状组织发…  相似文献   

9.
公元1287年,第一次统一缅甸的蒲甘王朝崩溃后,统一的缅甸便处于分裂状态,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前半期,才为缅族建立的东吁王朝(Toungoo,1531-1752年)再次统一.该王朝到1600年又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所以,缅甸的历史著作如波巴信著的《缅甸史》,是把它划分为缅甸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统一,缅甸编年史是分为东吁和良渊两个历史时期;哈威著的《缅甸史》和霍尔著的《东南亚史》则统称为东吁王朝或东吁王朝时期.本文主要探讨1531-1600年缅族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建了东吁王朝,又是在怎样情况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以及它的统一为何那样短暂,刚统一不久的缅甸,又陷于分裂.  相似文献   

10.
刘利民 《东南亚》2002,(4):51-55
缅甸是中南半岛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早期国家,11世纪时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国家—蒲甘王朝。19世纪时,英帝国主义对缅甸发动了三次战争,把缅甸变为它的殖民地。缅甸人民经过不懈的斗争,在1948年1月4日获得独立,建立了缅甸联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缅甸的印刷出版业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在争取独立和独立后的不同时期,出版界在宣传反帝思想、激发爱国热情、促进文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缅甸文字的出现到印刷出版社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探讨其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1.
《加苏瓦王公告碑》是缅甸蒲甘王朝后期一块重要的碑铭。该碑铭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对偷盗者刑罚方式的规定和描述,通过与原始佛教经典和《摩奴法典》中相关部分的比较,既可以看到它对原始佛教经典中地狱刑罚方式的借鉴,也可以看到《摩奴法典》与《加苏瓦王公告碑》中刑罚规定具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徒占其全国总人口4233万(据1992—93年度统计)的87.2%。佛教何时传入缅甸,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二,其一是根据仰光大金塔建立的传说,认为佛教在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世时就传入了缅甸;另一种是依据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第三次佛经结集以后派出了9个僧团去各地传教,其中须那和郁多罗两位长老把佛教传入了缅甸南部的金地(以今日直通为中心的孟族聚居区)。一般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但是直至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佛教才在缅甸得到普遍的传播与发展,并在缅甸人民中间深深地扎下了根。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经过1852年和1885年的第二次、第三次英缅战争,整个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1年底至1945年间日本又取而代之侵入缅甸.二战结束后,英国卷土重来妄图继续维持它的统治,但缅甸人民已非昔比,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摆脱英国独立。在1885年至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缅甸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佛教民族主义的色彩。僧侣与佛教徒成为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以后,僧侣作用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历史、宗教的角度,对佛教与缅甸反帝独立斗争的关系作  相似文献   

13.
缅甸是泰国的西部邻国,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记载,泰缅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由泰族人刚形成较统一的国家的久远的年代,素可泰王朝建立时期,两国就有了较密切的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泰缅两国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多年来,两国的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泰缅关系源远流长 公元13世纪以后,在泰国中部和北部(今清迈一带),先后出现了由泰族人建立的较为统一的国家素可泰王国、兰那王国和帕天王国的时候,缅甸的蒲甘王朝正处在土崩瓦解、日益衰落的时期。当时由泰族人建立的这些国家与缅甸的蒲甘王朝之间都互有交往并建立有较密切的关系。素可泰王朝时期,虽然出现过兰那军队攻入缅直通地区等的一些战争,但从整个来看,兵戎相见的日子并不多,和平友好相处占主流。素可泰王朝自1257年摆脱高棉帝国控制,宣告独立后,起初力量并不强大,还要应付高棉帝国的不断讨伐,以后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发展起来。壮大后的素可泰王国开始也主要是向湄南河上游发展,多与北部兰那王国(中国称八百媳妇或八百大甸)交往,双方也发生过一些战争。到了第三世王蓝甘亨大帝统治时期,国力才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缅甸上座部佛教发展的历史及其特征,指出缅甸佛教的久远流传与王权的护持密不可分。王权、僧伽与佛法之间共存共荣是缅甸政治发展、僧伽繁荣与佛教流传的根本原因。佛教作为缅甸民族文化的核心与根基,对缅甸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缅甸学习期间,我们有幸游览、考察了千塔之城——蒲甘。所到之处,佛塔、佛寺栉比鳞次,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蒲甘究竟有多少佛塔?这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关于蒲甘佛塔数目,到目前为止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蒲甘有上万座佛塔,甚至有人认为有上百万座。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我公费赴缅甸留学一年。期间,利用假期2次访察著名“万塔之城”蒲甘。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蒲甘位于缅甸中部,毗邻伊洛瓦底江东岸,东北129公里处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种蒲甘印象。于我而言,蒲甘是一方“纯净”的土地。它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璞玉浑金般美丽。干净透明的天空、繁茂葱郁的树木、年久失修的佛塔、沙砾满布的土路、蹒跚而行的牛车……蒲甘所有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都是原始、质朴和不加修饰的,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身临其境,会立刻…  相似文献   

17.
缅甸是佛教国家,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缅甸封建社会(1044~1885年)是佛教传人缅甸,发展壮大并与缅甸世俗王权逐渐融合的时期.   封建时代的缅甸同中世纪的西欧一样,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也有一个消长变化过程.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缅甸封建社会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缅甸是佛教国家,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缅甸封建社会(1044~1885年)是佛教传人缅甸,发展壮大并与缅甸世俗王权逐渐融合的时期. 封建时代的缅甸同中世纪的西欧一样,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也有一个消长变化过程.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缅甸封建社会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缅甸是佛教国家 ,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缅甸封建社会(1044~1885年)是佛教传入缅甸 ,发展壮大并与缅甸世俗王权逐渐融合的时期。封建时代的缅甸同中世纪的西欧一样 ,政权与教权的关系也有一个消长变化过程。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 ,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一、佛教的传入及其对缅甸政治的影响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 ,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分裂为上座(悉罗婆多)和大众(摩诃僧祗)两派。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叶 ,又分裂为十八部派(一说二十部派)。…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87,(4)
篇 名 作者期页 民族研究老挝泰老族系民族探源(上)…………深思 1 13越南西北地区南亚语系诸民族概要 …………………………………梁红奋摘译 1 26老挝泰老族系民族探源(下)…………深思 2 26老挝历史发展中的佛教…………………邵力 2 54泰国苗族考察概述………………………袁少芬 3 36缅甸的拉祜族………………………--.…赵维扬 4 25独具民族特色的泰国住房建筑…………蔡文枞 4 56巴基斯坦的国旗、国歌、国徽、国花 ………………………………………裒维学 4 58越南的华族………………………………梁红奋 4 19 历史探索蒲甘来使入宋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