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Technically-speaking, penal law remains outside the competen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Union. However, mirroring other legal developments within Europe, a combination of higher Community 'principles' such as proportionality, non-discrimination, free competition and loyal co-operation, together with secondary Community law, has on the one hand, led to an unforeseen process of the harmonisation of national penal systems; with national norms either being set aside by Community law, or given extended scope in the pursuance of EC/EU goals. On the other hand, certain European interests – most notably, the need to safeguard the European Union budget – have proven strong enough to prompt the evolution of a nascent penal law of the EU; the most noteworthy development here being the drawing up of an independent European 'corpus juris' covering penal policy and procedure in the area of EU budget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惠萍 《法学杂志》2006,27(4):89-91
期待可能性是根植于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一种责任理论,但是同样可以为我国刑法所用。在对大陆法系犯罪成立要件与我国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区分的前提下,对其予以批判性的研究和适当的借鉴,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The well‐known gap between law on the books and law in action often casts doubt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to law on the books. For example, the rise and fall of penal technologies have long been considered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penal change in socio‐historical analyses of punishment. Recent research, however, has challenged the significance of apparently large‐scale penal change of this kind.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nal technologies' rise and fall by offering an alternative account of formal penal change, introducing the analytical concept of “legal templates,” structural models of legal activity (e.g., punishment) available for authorization and replication across multiple jurisdictions. Analyzing punishment's templates explains how new penal technologies can be important harbingers of change, even when they fail to revolutionize penal practice and are not caused by a widespread ideological shift. This article lo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punishment's legal templates in their constitutive power—their ability, over the long term, to shape cognitive‐cultural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punishment is or should be. This power appears only when the template is widely adopted by a plurality of jurisdictions, thereby becoming institutionalized. Ultimately, these institutionalized templates define the scope of future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6.
7.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基础的刑事和解制度目前正逐渐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刑事和解在尊重被害人、促使加害人认罪悔过改过自新方面,具有恢复失去的正义,尽快平息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矛盾的作用和促进社会和谐有不容忽视的优势;同时,刑事和解还体现了公正、谦抑、人道的刑法价值。刑事和解并非对刑法基本原则的背离,而是刑法基本原则的一种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9.
曹希岭 《河北法学》2002,20(6):57-60
孟德斯鸠的刑法思想 ,与他的政体理论密切相关。他认为宽和政体不需要严峻的刑法 ,专制国家的刑罚宜严酷些 ,但他又一再抨击和谴责专制国家刑罚的严酷。这既显示了他刑法观的相对主义 ,又表明他的刑法理论主要是为人道主义观念所统摄。他认为刑罚要与罪行相当 ,一定要严格区分罪行与过错 ,罪由法定。刑罚要有教育意义 ,一切不必要的刑罚都是暴虐的 ,不应用刑法改变人们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德国<矫正法典>为轴心,重点就法典内容涉及的权利均衡问题(矫正机构权利的限制和囚犯权利的保障)加以论证,同时,结合法典制定的基础、框架、特点及实践问题加以阐释,通过与美国<模范刑法典>相应部分的比较,进一步说明矫正制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关静 《行政与法》2012,(3):25-28
政策变迁通过对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调整,使政策合理化。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可以说,政策变迁贯穿于每个政策过程;并且政策变迁本身就是政策过程的一个子循环。所以,政策变迁是对现行政策进行的变革活动。可能引起政策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策主体主观认识的变化、政策自身缺陷的显现等。针对中国政策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实际,既要加强对政策变迁问题的探讨,又要为合理的、必须的政策变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国民大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的构想 (一)孙文学说对于代议政治的扬弃--"权能分治"理论 北洋时期十几年时间里,国会履被解散、功能不彰;很多议员素质不佳,在国会上演了一幕幕活剧.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政策(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政策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因为,从早期纯粹的打击犯罪的人类自发性反应,到作为合理而有效地反犯罪斗争的手段并成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整体系统性的刑事政策,完全是欧洲启蒙时期以后的事。真正的刑事政策只有在对刑法制度进行反省以后才会产生。刑事政策 Kriminalpolitik 这一概念的首次面世,则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法学教授克兰斯洛德和费尔巴哈合著的著作《Lehrbuch》(1803年)中。费尔巴哈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刑事政策是立法国家的智慧”。不难看出,当时这一概念过于强调惩罚性,是以刑罚的运用为核心内容,比较狭隘。  相似文献   

15.
法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代以来,许多亚洲国家伴随着宗主国或占领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移植;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政府,也对西方法律进行了大量的主动移植,使传统法律实现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历史表明,规则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使得中国的法制建设必然首先是改变“无法可依”的状态。在需要通过立法创造某些制度以实现政策目标时,法律移植是最有效的手段,成为创造法律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然而,移植规则的深层含义在于移植文化,也即规则和制度的移植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否则,法律移植很可能仅仅是立法者的游戏。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的争论与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借鉴国外及我国自诉案件的立法,可将刑事和解量刑情节法定化,但不宜作为一项与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相并列的诉讼制度。在刑事和解的效力上,一般情况下应当对行为人从轻处罚,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对行为人予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7.
谢勇  温建辉 《河北法学》2007,25(11):70-74
尽管传统罪过理论阙如情感因素,但它并没有严重影响到刑事立法的合理诉求和刑事司法的现实运行,却表明了刑法的罪过理论已经落后于刑事实践.一方面,罪过情感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有所体现或得到了适当的考虑;另一方面,情感因素在罪过理论之中却没有任何名分,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在刑事实践中走向自觉,也才能够明确完善罪过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刑罚进化论对刑罚制度的线性发展持乐观态度 ,认为越是到现代 ,刑罚越人道和轻缓 ,这种观念影响较大 ,但是很值得质疑。作者通过对近现代刑罚改革思潮进行分析后指出 :所谓的刑罚进化论是不能成立的 ;刑罚的正当性与进化论无关 ,而只与刑事政策的运用 ,以及规范有效性的维持、规范的稳定有联系。坚持刑罚进化论命题 ,在刑事法领域会产生负面效果。一方面 ,刑罚进化论强制人们忍受残酷、多余的刑罚制度 ;另一方面 ,它也会导致阻碍刑罚改革的惰性思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组织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制宣传、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职能,每一项职能都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具有独特的职能优势。湖北省罗田县司法局就如何在广大农村和社区第一线构建司法大服务平台、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县全面实施“法务前沿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法务前沿工程”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法律实践和社会现实,把法律解释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法律现象或制度加以研究。首先分析了法律解释的概念及分类,试图阐明在法律解释中存在的理论混乱,界定我国法律解释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次,讨论了我国立法解释的意义和作用,肯定立法解释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此后重点分析了司法解释的问题,提出: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和法官(审判组织)在个案中适用法律时所作的具体解释。各级地方法院不应层层制定地方性的司法解释文件,以避免行政性管理对法官审判权的侵蚀。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具有授权立法性质和统一法律适用的功能,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制度。规范性司法解释的功能难以被判例所取代,但在继续完善规范性司法解释文件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发挥判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