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瞿秋白是党的早期领袖,在中国现代史舞台上展现的是一个革命家的形象。同时,作为一个温文尔雅、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他的风度才华为很多进步青年女性仰慕和暗恋。他在上海大学执教时,丁玲、王剑虹、杨之华都是他的学生。其中瞿秋白和王剑虹、杨之华的情感故事,为他短暂的一生抹上了生动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正瞿秋白以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寻觅生命的真谛。他不但告诉我们怎样做事、做大事,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么面对历史。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他不仅是一位英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还体现着一种苦苦探寻的觅渡精神,需要我们不断认识、不断开发。瞿秋白以自己短暂的一生来寻觅生命的真谛。他不但是一个英勇就义的烈士,更是一个坦诚的人。他一方面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证明了他不怕死;一方面在临死前又从容  相似文献   

3.
正"西陵"——2200年前的古县名,也就是千年古邑湖北省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的初始县名。家居江苏常州、享有"中国的才子"(蔡元培语)之誉的瞿秋白,缘何身在千里之外的黄陂呢?原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有其三位难忘的人:一位是他的姑母瞿阿多(婕青),一位是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蔡以忱,一位是文坛"自由人"胡秋原……叔祖是张之洞的干臣瞿秋白(1899-1935年)的姑母嫁到湖北黄陂,得从他的叔祖父瞿赓甫说起。  相似文献   

4.
正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八七会议后,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时年28岁。1935年6月,他慷慨就义,年仅36岁。他的一生短暂而伟大,尽管蒙受不公正待遇,但忍辱负重,怀揣信仰,奋斗终生。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我的思路已经在青年时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无从改变。"孑然一身到北京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士大夫家庭。祖父是晚清的奉政大夫,由于过早离世,家道败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户官宦世家.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1923年夏瞿秋白赴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36年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广东,并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广州是瞿秋白回国后政治生涯的起点。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瞿秋白赢得了共产国际、中国其产党各方人士的信任、尊重与认可。瞿秋白多次南下广州,也催生了他与王剑虹的那段不寻常的师生恋。  相似文献   

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给予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有6个弟妹,他的大弟、三弟和五弟即瞿云白、瞿景白、瞿坚白,都在他的直接引导下参加了革命,但他们的命运是不同的。瞿云白被捕变节瞿云白出生于1902年。在五四运动和瞿秋白的影响下,他和弟弟瞿景白都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在上海大学加入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只活了36岁,他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主要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就义前,瞿秋白已清醒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沉着、镇定,挥笔写下了多首诗篇,现在流传下来的共有7首,瞿秋白还把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  相似文献   

10.
苗体君  窦春芳 《湘潮》2011,(5):48-48
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935年6周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时年36岁。就义前,瞿秋白挥笔写下了他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两万多字的自白《多余的话》,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  相似文献   

11.
1935年6月18日.曾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共第二位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遇害后,国民党36师把他的遗骸秘密埋葬。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瞿秋白究竟被安葬在了哪里?这件事成了一个谜。直到建国后,人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瞿秋白遗骸的安葬地,烈士的英灵才得以安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史上,王剑虹往往作为瞿秋白的亲密爱人出现。极少有人知道,王剑虹也是中共创建时期一位追求社会主义的进步人物。她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活了二十一个春秋,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却登上了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早期政治舞台。从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到进入上海平民女校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最后进人上海大学追求进步,只有短短五六年时间,却是她生命中最耀眼的几年,也是她积极参与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可贵日月。她的一生浓缩了这一时期许多女性追求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1935年6月18日.曾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共第二位领导人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遇害后,国民党36师把他的遗骸秘密埋葬.许多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瞿秋白究竟被安葬在了哪里?这件事成了一个谜.直到建国后,人们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瞿秋白遗骸的安葬地,烈士的英灵才得以安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他短暂的36个春秋岁月中,撰写了500余万字的论著,始终站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潮头,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成果的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志性人物。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35年6月瞿秋白牺牲,其间共16年,这16年正是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转型期的起始阶段,瞿秋白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活动,为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谓文化转型,就是…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只活了36岁。他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主要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就义前,瞿秋白已清醒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沉着、镇定,挥笔写下了多首诗篇,现在流传下来的共有7首,瞿秋白还把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以本来的面目留在2万多字的《多余的话》中,就是这篇《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今年是瞿秋白诞辰11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看看瞿秋白去世后,发生在瞿秋白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满地铺红心始甘,为君何法治民癌; 慷慨赴死原属易,从容就义亦何难. 1935年6月18口上午10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和理论家瞿秋白就是高吟着自己创作的这首诗歌,昂然走向国民党反动派刑场的.牺牲时,年仅36岁.瞿秋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艰难创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牺牲,他的崇高献身精神和在红土地上创建的重大革命功绩,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深受人民的景仰和怀念.  相似文献   

17.
苗体君 《世纪桥》2010,(12):51-55
<正>瞿秋白、方志敏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二人都是1899年出生,又都是在1935年牺牲。除此之外,两人的生命历程有诸多相似之处,以下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两位烈士光辉、传奇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在书赠瞿秋白的条幅上写下的话。瞿秋白是被鲁迅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却深沉厚重。在瞿秋白处于生命危险、生活最为困难的境遇时,是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他最真诚、无私的帮助,这才让瞿秋白有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正《秋之白华》是一部由著名导演霍建起执导的主旋律剧情片,上映于2011年。讲述了我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与进步女青年杨之华之间的传奇爱情故事,采用了革命历史诗意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别具一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党史爱好者和电影爱好者的喜爱。在"送别瞿秋白"场景(影片时间约为1小时18分10秒)中,瞿秋白走过马路,向旁边墙上一瞥,贴着一张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与鲁迅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予以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