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字(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字喃(越南语称  相似文献   

2.
前言本文拟就越南民族的京族(现称为越族)的族源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了避免现称的越南越族与古代百越族上用词的混淆,下文中凡是越南的越族均用“京族”或“越南族”一词,予以区别。一、关于越南京族族源的几种说法关于京族即越南族的源流问题,各国学者多有研究,惟论说不一,归纳起来,其看  相似文献   

3.
[人口]越南布依族人数较少,约2000人口。分布在莱州省封土县至高谅省保绿县的中越边境一带及其附近的地区。跟岱、泰、侬、华、苗、瑶等民族杂居,其中与侬族最为亲近。并有许多人早巳与其他近邻民族融合了。 [族称]各近邻民族都用“仲家人”、或“仲家”称呼他们。这是汉语称谓,其意即“家中”,属于一种蔑称。他们本民族有各种自称。如居住在黄连山省孟康县的布依人自称  相似文献   

4.
越南南部的高棉族和柬埔寨的高棉族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了与柬埔寨的高棉族相区分,越南称自己国内的高棉族为“越南南部高棉族”或“越南柬埔寨人”。越南高棉族,人口约六十五万人,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他们是当地最早的主人。在三百年前,这块土地还是属于柬埔寨的。那时柬埔寨的国名称“真腊”。真腊的疆域  相似文献   

5.
在越南河宣、黄连山省越中边界地区居住着一个从前被人称为“土滇”(黑土人)、“僈拉基”(拉志蛮)、“舍”的约5000人的少数民族,这就是越南的拉志族。拉志族人数虽少,但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还延续至今。 拉志族很早就过着定耕定居生活,以耕种梯田为主,同时也开荒种植早稻、棉花等。拉志族喜欢结寨而居,其房屋是高脚屋与平房相结合的建筑物。高脚屋的屋顶稍高于平房的屋顶,接头处相互重叠。平房三面是土墙,高脚屋下层围竹篱或高及楼板的土墙。高脚屋与平房之间用竹壁相隔,有门相通,以木梯相连。高脚屋一般是三房一厢,上住  相似文献   

6.
王国爱 《东南亚》2009,(2):84-88
红河是越南的第二大河,流经越南北部地区,在越南境内流长500公里。红河为两岸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越南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越南人民在长期与红河相伴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民族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存在与繁荣对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越南的华族     
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华族有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广宁、河北、谅山等省的农村里,其中55%以上集中在广宁省。华族大部分务农,少数在矿区(主要是鸿基煤矿)当工人或在城镇从事其他行业。他们自称“汉族”,不喜欢“华族”这个名称。他们单独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由于他们迁入越南的时间和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献对今日本海的称谓有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先秦至隋唐的模糊称谓到元朝具有明确方位和海洋特征的“鲸海”、“东海”等称谓,“东海”之称一直沿用到19世纪末。“日本海”之称则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大量使用,这与当时国际局势特别是东北亚各国实力消长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献有关“东海”的称谓出自中国中心的传统地理观念,无法成为此海域名称之争的直接依据,但对了解历史称谓的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应包括三个当事国;要充分尊重历史传统;注意反映海域特色;还应合理照顾有关各方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9.
越南地处热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天然药材品种繁多。越南人把本国的传统医学划归“东医”(越南人对包括中国的中医在内的东方各国传统医学的统称)领域,以便与“西医”相区别。越南传统医学主要也是使用草药等天然药材,把本国能出产的药材称为“南药”,把本国没有而中国有的药材称为“北药”。  相似文献   

10.
越南“贡”(越南称为COM),主要是用糯米和加入其它食物成分制作而成,是越南风味小吃之一.不过,在越南统称为“贡”的食品中,由于各地在选料和制作方法上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其色、香、味也各具特色.顺化“贡”(越语称为COMHUE).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黄糖.糯米爆成米花后,置入木框架(类似豆腐架)铺平,浇上黄糖浆,稍加压平后,待糯米花和黄糖浆结块成形后,切成方块,便可使用.这种“贡”,容易受潮,所以制成后要装入瓮内加盖密封,食用时才取出.因为是爆糯米花浇上黄糖浆,所以吃起来不仅有一股糯香味,而且甜脆爽口.  相似文献   

11.
越南的芒族     
[人口]芒族是越南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大约7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6%。分布在越北的黄连山、永福、山萝、河南宁、清化、河山平等省。其中人口最为集中的是河山平省。 [族称]芒族人自称“莫尔”。有些地区又有一些不同的称呼,如旧和平省的芒人自称“莫”,昆爱地区的芒人自称“莫爱”、广平省的芒人自称“蒙沙”。“芒”这个族称是一种他称。在泰语里,“芒”是“区域”或“地区”的意思,如芒卑、芒汪、芒翁等。芒人还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个国家,古代的越南文化深受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其宫廷文化与中国宫廷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不如中国宫廷文化的内容那么丰富、繁杂。比如越南封建朝代纪年的年号和王室称谓所使用的尊号、庙号、谥号,其制度基本与中国相仿,甚至连用字也与中国近似,但某些方面也反映出越南封建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13.
占婆,系公元十七世纪末以前,位于中南半岛东岸(现越南中部及南部部分地区)的一个古国。它有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的历史。我国史籍,公元八世纪以前称为“林邑”;八世纪后改称“环王”;九世纪初至1693年它全部为越南所吞并则称“占城”。据《水经注》所载,占婆“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是处于当时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上。因此,占婆不但海上贸易很活跃,而且也是中国与阿  相似文献   

14.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越南民族(主要是指京族,也称越族)的龙文化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看法,认为:越南属于汉文化圈国家,其祖先雒越人历史上曾是中国南方的百越之一,而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所谓越南龙文化,其实是源自古代中国北方中原民族(主要是指汉族)的龙文化,是中原民族龙文化的派生.当然,上述的这种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如果从民族文化本源与民族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从越南民族祖先雒越人龙文化的本源及其后裔越南民族龙文化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中原民族关系的发展,既存在文化本源差异又存在文化演变的交融的内在因素看,对于“派生”说个中的某些问题,似仍有值得深入思考和论证的必要.一首先,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龙文化是古代中国北方汉族龙文化派生”这一传统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那是因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炎黄族团就都视龙为神明,都以龙为部落图腾,后来炎黄的后裔以炎黄子孙自称,都自认为龙的传人.由于龙在中国民族起源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后来由此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龙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远传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特别对于曾是中国古代交趾地域的越南,中原龙文化传入时间之早,影  相似文献   

16.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4,(12):36-40
越南岱依、侬等民族与我国的壮族同源 ,泰族与我国的傣族同源 ,实际上都是跨境民族。他们的语言按我国学者的划法属于壮侗语系 ,具体来讲属于壮傣语支(越南称为岱依—泰语)①。20个世纪80年代末越南开始革新开放以来。岱依、侬、泰等民族的经济、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这些民族与我国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同源或有历史上的亲近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因此 ,研究他们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同时 ,这些民族基本上都在越南北方 ,靠近中越边界 ,他们现今仍与中国广西、云南边疆的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冯承钧先生在其1928年译作《占婆史》的译序中说:“西贡附近有一地名‘宅郡’,为越南华侨最大之城聚。乃居其地之华侨,竟不知其名,而称之曰‘堤岸’,本国地图亦译其音为‘绍沦’。长此以往,以讹传讹。” 今日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在1975年4月30日以前称为西贡市。这是个双联市,由东区的西贡和西区的堤岸组成。东西两区交通相连,看不出两区的间隙和距离。当地华侨惯称“西贡——堤岸联区”,简称“西堤”。  相似文献   

18.
生肖,也叫属相,在我国是指用来记每个人出生年份的12种动物,含有像什么的意思。其顺序是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虎、兔。在世界各地,也可觅见生肖的踪迹,只是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用不同的动物代表而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生肖来源甚古。据古印度神话,有十二位神将各驾一兽,这12种兽衍化为印度人的生肖。其生肖和我国生肖相比,只是“狮”代替了“虎”,“金鸡鸟”代替了“鸡”,其余都一样。  越南在历史上受我国的文化影响很深,因而其生肖与我国只有一样不同,即我国卯年属兔,而越南卯年属猫…  相似文献   

19.
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关于越南历史上是否存在奴隶制、越南古代社会向封建制的过渡以及越南封建制度的发展阶段问题,在越南史学界曾有不同意见,当时的讨论颇为活跃。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在越南国家科学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史学院的某些人把持下,以编著越南通史为名,强行统一口径,压制不同意见,自此越南史学界出现“一言堂”、“万马齐喑”的  相似文献   

20.
“金三角”动荡不安的背景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金三角”,是指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的地带。中南半岛古代被称为“苏万纳普米”,意为黄金之地,或称黄金半岛。因此,缅甸、老挝、泰国也被称为黄金之国,其交界处就称为“金三角”。我们现在所指的“金三角”包括缅甸掸邦和克钦邦的部分;老挝的波乔省(原会赛省)、乌多姆赛省、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的部分地区;泰国的清莱府和清迈府、夜丰颂府、难舟的部分地区。“金三角”是中南半岛地势最高的山区,有“黄金半岛屋脊”之称,面积15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