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从来可怜。当阳长坂坡,刘备兵败,赵云于乱军中怀抱刘阿斗归来,成为千古传奇。但抛妻弃子、夺路南逃的刘备,却甚少受指责。到后来陈寿写《三国志》时,赞美刘备有高祖之风,说赵云仿佛夏侯婴,这却有些皮里阳秋:400年前,遭遇类似处境时,刘备的祖宗刘邦,那也是慌不择路,把孩子往车下扔,得亏驾车的太仆夏侯婴三番五次把孩子又抱回来放车上。  相似文献   

2.
由李奇生、赵云献主编的《企业党的建设》一书即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党委的先进经验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十章、约25万字。书中论及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党员形象的塑造、党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对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的领导作用等问题。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3.
透过《三国演义》的历史视角与细节描述,可以看出赵云是三国名将中最闪亮的人物,不仅是因其武功卓绝,更在于其内在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为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透过魏延谋反的表象,揭示诸葛亮死后蜀国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5.
华佗的籍贯早在《三国志·魏志》和《后汉书》以及晋·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明确记载为“沛国谯人”(今安徽省毫县),千百年来为世所公认。华佗死于东汉献帝建安7~12年(公元202~207年)之间。编《三国志》的陈寿生于蜀后主建兴11年(公元233年)卒于晋惠帝元康7年(公元297年),张华(公元232~300年)与之同期。他们与  相似文献   

6.
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副教授赵云献主编的《邓小平建党思想研究》一书,将作为国庆40周年献礼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邓小平建党思想的著作。作者系统地概括了邓小平建党思想的基本点.历史地阐述了邓小平建党思想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阐明了邓小平一系  相似文献   

7.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人物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文本《史记》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对《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有一定的原型意义。曹雪芹继承并发展了司马迁的进步女性观,吸收了《史记》中女性描写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经典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史记》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彰显了《史记》的文学典范意义。通过对《史记》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史记》中具体的女性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对《红楼梦》女性塑造极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佗系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是我国药物麻醉剂的奠基人。据《三国志》记载:“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现就“麻沸散”及其演变作一探讨。一、关于“麻沸散”的药物记载“麻沸散”的名称首见于《三国志》。虽有成功病例记载,但无“麻沸散”药物组成。后世医家根据师辈留传,补注“麻沸散”所含药物者较多。现举例如下: 1.《华佗神方》麻沸散方: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水煎服一碗。  相似文献   

9.
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在评点《三国志演义》时将刘备尊为"英雄",并对其"志"、"德"、"才"、"失"等素质进行全面分析,由此超越民间单纯情感层面的"拥刘贬曹"倾向,使刘备形象更为具体鲜活。受民间口头文学创作方式影响,毛纶、毛宗岗以"典型性格"作为评点小说的基本理论。关于刘备的评点不乏对其缺点、失误的揭露,此类评点作为人物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评点中所占比例极低,这一不对称现象成为典型性格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申赵云献主编、柳芳清、刘景田为副主编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即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我国建国40年来第一部比较系统集中地阐述党领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专著。 该书用历史和现实的材料生动地说明了党是农民共同致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一代名臣诸葛亮高卧隆中,“自比于管仲乐毅”之时,“好为《梁父吟》”(见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梁父吟》本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后人多有依韵填词者。诸葛亮“好为”之《梁父吟》全文如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描写孙策临终之际“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付曰:‘天下大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有可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三国志》卷四十六作了差不多相同的记述。孙伯符将军是东吴割据江东的奠基人,裴松之注引孙盛曰:“策为首事之君,有吴开国之主”。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从《论语》简短的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形象丰满的人物。其中学者形象是孔子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界对于孔子学者形象研究甚少,本文将从孔子是一个好学而勤奋的学者、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的研究、以及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学生三个方面论证孔子的学者形象。  相似文献   

14.
西施形象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从《管子》开始到《越绝书》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可以看作是西施形象的萌芽阶段。从《越绝书》往后,西施形象进入发展阶段,到唐代已接近定型。唐《吴地记》里关于西施与范蠡生子的记载可看作是较早记载西施与范蠡爱情的古籍之一。明《浣纱记》是西施形象的集大成者。当西施走进我国古代戏曲里的时候,她的形象已大致成型。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在《国富论》和《道德论》这两部著作中他“塑造”了两个形象——道德人和经济人。在《国富论》中他阐述的是他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观,由此“塑造”了经济人的形象,而在《道德论》中论述的是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塑造”了一个道德人的形象。关于斯密塑造的这两个形象,人们通常把他们对立起来,认为《国富论》的论调是人的“利己之心”,而《道德论》的立足点则是人的“利他之心”:从而认为斯密的经济人是利己的,道德人是利他的,因而斯密在伦理学上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城南旧事》与《吉祥时光》的具体文本分析,探讨了小说中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变迁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对两部小说作品中的父亲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描述,论文指出:《城南旧事》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追忆父亲的眷恋中仍有着“审父”情结;《吉祥时光》中的父亲形象,是作家文化寻根过程中寻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现代文坛成绩斐然的著名作家,他们以其独特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绘制了各自绚烂的文学世界,塑造了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本文从形象内涵和形象塑造两个角度对《边城》里的翠翠和《伊豆的舞女》里的熏子这两个少女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理解这两位作家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和审美取向、艺术表现,并且对了解不同国度文学中的少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既济《任氏传》,是成功的唐传奇作家作品。《任氏传》中的任氏形象,是我国古代具有美好的思想性格的妇女的表征。本文着重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美学价值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红 《工会论坛》2006,12(2):125-126
典型化典型是小说艺术形象塑造发展的高级阶段,但这一阶段的形成却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类型化典型到典型化典型转化的漫长过程。《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类型化典型的基本特点,而且典型化典型的一些主要特征也已初露端倪,从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小说塑造典型化典型史上的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时期,原“西南夷”地区的益州、永昌、样舸、朱提(东汉犍为属国)等郡,在史书记载上被称之为“南中”。《三国志》中多次出现“南中”二字。史籍记载上所称的“南中”,主要包括今云南省并至黔西和川西南部分地区(越裔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