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秦华 《瞭望》1999,(17)
台湾地区三项选举之后,台湾政局出现若干新的重大变化。国民党与民进党内部围绕下届“总统”候选人提名之争愈演愈烈;民进党内最有可能参选下届“总统”的陈水扁,为重塑形象,不得不提出“新中间路线”;第五次“修宪”,因各党内部共识小、分歧大而步履维艰;台湾经济呈现出的危机苗头对政坛的影响正日益扩大。三党“总统”选取战国民党内各派势力围绕下届“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斗争日益尖锐。李登辉近来多次表示,明年任满后除继续担任国民党主席外,不再寻求延任或连任“总统”。国民党推举连战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王升 《瞭望》2001,(20)
去年5月20日,台湾首次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以不到40%的得票率取代国民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就任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一年来,由于陈水扁的权力基础薄弱和执政能力不足,导致台湾在"变天"之后一片混乱,民众"痛苦指数"不断攀升,既看不到愿景,也看不清未来。而且,陈水扁基于"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致使两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台湾民众更加忧心忡忡。岛内舆论普遍以"乏善可陈"和"不及格"来评价民进党的执政,更有民进党内部人士承认,陈水扁上台一年"让人民度过了惊爆的365天"。陈水扁陷入四大困局综观一年来台湾政经…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9,(20):62-64
1998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对决 1998年12月5日,在进行了四个多月的选举动员和庞大的宣传后,国民党的马英九击败了民进党的陈水扁成为台北市市长;民进党的谢长廷则击败了国民党的吴敦义成为高雄市市长。此外,国民党则在“立法委员”选举方面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5.
严峻 《瞭望》2001,(27)
近一段时期,李登辉似乎耐 不住退休后的寂寞,不断 跳出来公开支持陈水扁和民进党。继李登辉在《虎口的总统》及《李登辉执政告白》两本书中,一方面大力攻击“泛蓝军势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另一方面为陈水扁执政以来造成台湾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开脱责任,并为其鼓劲加油后,6月8日及13日,李登辉与陈水扁两度晤谈,共谋所谓的“政党重组”。6月13日,李登辉公开向民进党进行信心喊话,称“民进党在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之困     
黄海 《瞭望》2005,(47)
陈水扁掌权5年,他高举过的“清廉”、“人权”、“民主”、“改革”等招牌,一一轰然倒地最近,台湾媒体井喷式的报道,将陈水扁和民进党政府一系列弊案昭示于世, 本来就让人抨击的蛮横滥权、毫无诚信, 又加上了腐败无能。“弊案搞烂阿扁”、“陈水扁时代随风而逝”、“绿色执政随风飘”、“扁政权已有‘末代王朝’的危机”、“民进党‘中考’面临‘死当”’、“弊案改变台政治生态”,台湾媒体纷纷用这样的标题, 预测民进党由盛转衰的政局走向。陈水扁和民进党正在为执政五年来的快速沉沦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11,(14):13-13
2012年台湾“大选”序幕逐渐拉开。就在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积极部署党内初选之际,第三势力似又呼之欲出。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为首的一批政界、学界、文化界与企业界等知名人士发动“我心未死”运动,展开争取10万人的网上连署行动,  相似文献   

8.
一、工会组织多元化、自由化2000年前除少数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有独立的产业工会外,台湾的工会得到国民党的扶植并受其控制,全岛只有一家“全国总工会”。陈水扁上台后即修改了《工会法》,劳工政策便由原先的以政府介入  相似文献   

9.
台湾陈水扁当局近来不顾一切推动"入联公投",狂言"人联公投"若通过,将有"四大影响",包括民进党"总统大选"一定赢;国民党将不得不跟着正名为"台湾国民党";而美国也将会"重新检讨一中政策",思考是否"双重承认";甚至"大陆也不会再坚持一中前提"。  相似文献   

10.
鲁小军 《学理论》2009,(24):137-138
2000-2008年,陈水扁执政台湾八年期间,民进党权力结构发生重要的变化,从“党政分离”、派系共治到陈水扁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决策中心转移也由“立法院”党团转向“总统”为核心的转移。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台湾政治情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备受各方瞩目的台湾“省市长”及省市“议员”选举于12月3日揭晓。选举结果,“台湾省长”由国民党候选人、现任台湾“省主席”宋楚瑜当选;“台北市长一职由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获得;“高雄市长”由国民党候选人、现任“高雄市长”吴敦义当选连任。这次选举虽属地方选举,但是一次全岛性的重要的权力再分配。国民党在这场选举中不仅失去了台北市这一重要桥头堡,而且在省、市“议会”席次也大幅滑落,在台北市“议会”席位首次不足半数。这一变化对台湾未来的政治生态和权力格局以及统独斗争,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华 《瞭望》1999,(26)
自1998年底台湾地区三项选举(即“立法委员”、台北、高雄两币市长及两市议员选举)结束后,台2000年的“总统”选举已经成为台湾政局中的焦点。台各主要政治势力正围绕这场选战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台下届“总统”最有司能的人选,主要集中在国民党的连战、宋楚瑜和民进党的陈水扁及刚从民进党内脱党出来的许信良等四组人马身上。目前的基本态势依旧是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对决,新党无力竞争。国、民两党已分别决定于今年8月下旬和7月上旬召开党代会或临时代表大会,决定各自“总统’很选人。连战积极造势宋楚瑜等待时机在国民党方面,李登…  相似文献   

13.
焦点人物     
《瞭望》2004,(51)
陈水扁:"台独"路上遭"雷劈" 由于在11日举行的台湾地区第六届"立委"选举中受挫,迫于压力,陈水扁14日在民进党中常会上辞去党主席职务。陈水扁是于2002年开始兼任民进党主席的,他辞职后空缺暂由民进党中常  相似文献   

14.
此次选举过后首先反映出的便是民进党的政策走向已被证实,不符合现实利益,台湾老百姓对陈水扁失去信心,愿意给国民党一次重新上台的机会。但是,国民党和马英九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台湾的政治生态,也不一定能解决台海的僵局。  相似文献   

15.
汪曙申 《党政论坛》2011,(12):17-17
9月中旬,民进党主席、新北市长参选人蔡英文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称,“两岸政策稳定性很重要,民进党若再重返执政,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闽南话,意指蛮干)”。蔡英文这次精心安排的喊话引来岛内各界舆论剖析。  相似文献   

16.
与中共当局作比较,民进党对于马英九而言,由于同样是生存在台湾岛内,所以马英九说“国民党与民进党差距再大,也大不过我们与共产党的距离”,因为“蓝绿同在一条船上,二千三百万人民是命运共同体,没有必要拼得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17.
沸沸扬扬的台湾地方选举于日前结束,选举结果使台湾地方政治生态“变了天”。在台湾地区23个县市的地方选举中,民进党以43.24%的选票获12席,国民党以42.12%的选票只获得8席。此次选举,民进党基本上达到它过去所倡言的“以地方包围中央”的“绿色执政”目标。仔细分析一下民进党的得胜“版图”不难发现,如今民进党依然是台湾的地方“执政党”。放眼望去,民进党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党国一体,造成党产和国家财产混在一起。1987年台湾党禁放开后,民进党逐渐强大。2000年台湾大选,民进党获胜,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党产问题成为民进党攻击国民党的政治工具。国民党党产问题非常复杂,属历史遗留问题。文章分析了国民党党产形成的历史根源和来源,由此产生的种种纷争,以及党产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2,(33)
港澳舆论和有关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公然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及鼓吹所谓“公民投票”的“台独”言论,认为陈水扁把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福祉视为个人的豪赌,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六个直辖市中,台北、台中及桃园同告失守,仅在新北市险胜,此结果令两年后的大选再现政党轮替的机会大增。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有机会成为台湾第一位女性领导人。很多大陆人士都对此表示深深的担忧,一旦民进党掌握政权,会不会推行台独危害两岸关系,甚至使两岸走向战争?民进党胜利了吗?台湾《中国时报》2日社论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