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正义必胜”的哲学意蕴,要从战争性质、人类大历史观及实现“正义必胜”的条件性和对“胜者正义”批判的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义必胜”的论述表明了战争性质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胜利的必然性和维护正义的道德性。“正义必胜”是一种大历史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表明了正义战争的内在价值、人类的价值取向,赋予了人们以坚定的信念。“正义必胜”并不否定正义战争胜利的曲折性,战争的胜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义的一方也需要实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在斗争中争取正义,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将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要谨防强者对正义的利用,“赢者通吃”的模式会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兴起于八十年代初的军民共建,15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蓬蓬动勃地开展起来。持久不衰地发展提高,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战争年代,我军是从事正义战争的勇猛之师;在和平时期,我军是维护社会正义的中坚力量。而社会呼唤正义,群众心向正义。人民群众希望有军队的帮助。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c在革命战争年代,她要紧紧依靠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她同样~刻地离不开人民,同样需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军民共建活动,就是根据木地双方的后要,适应形势的要求而兴起的。通过共建,人民群众对维护正义的人民子弟兵由衷地产生了尊敬和爱戴之…  相似文献   

3.
张海夫 《桂海论丛》2006,22(2):11-14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看,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集中论述正义,但是,他并不忽视社会正义。马克思对正义的寻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非人道的批判,其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正义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将未来的正义社会论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即共产主义社会,并将自由、平等纳入到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之中。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群主义的正义与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是两种不同的正义。前者从整体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后者从个人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前者强调实现正义要以道德教育为途径,后者强调正义的实现要有制度做保障;前者的正义是从具体社群、社会和国家条件出发的正义,后者的正义是普适的正义。制度的正义固然重要,但必须以道德教育为补充,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两个领域矛盾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性做出了价值判断。从马克思对资本结构和生产关系论证中反映出的道德真假性,让我们看到他的目的并不停留于正义与否的具体问题中,而是在道德与政治的特殊性返照到人类正义的总体性中把握社会制度现实,以资本主义道德否定资本主义的非正义,以政治的正义摆脱道德禁锢而获得政治解放,以废除宗教、道德而实现制度结构的变革,其目的是回归到"自我实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要求中。马克思正义的价值正是指向于此。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对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种公平正义观进行比较,是有借鉴意义的。社群主义的正义与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是两种不同的正义。前者从整体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后者从个人出发论证正义的合理性;前者强调实现正义要以道德教育为途径,后者强调正义的实现要有制度保障;前者的正义是从具体社群、社会和国家条件出发的正义,后者的正义是普适的正义。制度的正义固然重要,但必须以道德教育为补充,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唐美云 《求索》2011,(7):104-106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制度正义为核心,这个理论强调制度正义及其原则决定个体道德,却轻视了个体道德对制度正义的作用。他在论证过程中却抛开人的道德特性,孤立地谈论制度德性,缺乏全面思考。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应于全社会范围内作为制度的正义,重视微观个体道德建设,应成为社会公正的道德基础建设思考的现实所向。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立场对战争进行分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即现实主义观点、和平主义观点及正义战争理论。战争若不可避免,则应遵守正义战争的原则,尽量减少毁灭性的伤亡和破坏,这才是国际社会的应行举措。当下,正义战争理论已经成为有关战争合法性及合理性的评判标准及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耐心细致的论证分析,也表明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和深刻省思。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正义原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兴 《长江论坛》2010,(3):77-81
论证方法上的创新是《正义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中论证方法上讨论较少。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运用了诉诸直觉、契约论和反思平衡的方法,各个方法之间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全面的论证体系。  相似文献   

12.
崔海龙 《人民论坛》2013,(2):216-217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如何再认识、建构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罗尔斯从假定的原始地位出发,论证了正义原则的发现,重点阐述了实质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读或许会对我们正确认识公平与正义,解决问题或矛盾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重要代表之一,柯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提出否定,究其理由,呈现为三个递进的链环: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未在道德上对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予以论证;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意味着不平等;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在应然和实然状态上都坚持了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然而,由于柯亨舍弃历史本身而在纯粹道德的基础上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加之没能认识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的平等意义,并且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由于坚持自我所有原则而表现为不平等的误判,所以,柯亨的否定并不成立。事实上,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任何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观的企图都必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4.
法律论证理论旨在通过提出一系列论证规则,进而构建一个民主开放的商讨性论证机制,将人们对法律正义的追求转化为程序性共识,其哲学基础是生成性的哲学思维,法理基础是法律商谈理论。法律论证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程序启动前提、活动主体、论证过程、论证规则、论证责任分配及论证结果等六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芳 《长白学刊》2009,(4):90-94
在传统刑事司法报应正义理论范式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随着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以沟通、协商、和解、赔偿为特征,以保障被害人权利为目的的恢复性司法运动昭示着刑事司法理念从报应正义到恢复正义的范式嬗变。分析其理论范式、制度表达、价值归属及本土化图景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绿色运动中的重要一脉,环境正义是民权运动、反有毒物运动、学界推动、原住民斗争、工人运动,以及传统环境主义共同孕育下的产物。长期以来,囿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传统正义论的影响,环境正义的研究范式一直被分配正义所主导。但正义之内涵远不止于分配维度,而应有更宽泛的意义和指向。学者们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和现实的环境正义斗争实践表明:将正义和环境正义之“正义”内涵归约和简化为单一的分配视角是有失偏颇的。正义实际上是集分配、承认、能力和参与等四种维度于一身的统一体。基于此,对传统正义论的研究范式进行批判反思,并积极重构环境正义的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推动正义论,尤其是环境正义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普遍正义原则 ,这是罗尔斯对工业文明后资本主义非正义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罗尔斯认为 ,就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一旦社会制度是正义的 ,许多社会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罗尔斯对普遍正义原则的论证既吸收了分析哲学的成果 ,又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逻辑建构主义和传统契约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聚居在中国中部山区的一个山地民族,不仅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而且顾全大局,始终把民族的利益与祖国的统一和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当国家和民族受到损害时,总是坚定地站在正义一方,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表率,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从其先民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正义战争开始,到参与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明朝中期“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清朝雍正年间顺应统一趋势自愿接受“改土归流”,无不显示出土家族的大局观念和爱国情操。特别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土家族人民更是积极参加了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正义的批判吗?这一问题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依据于一个抽象的分配正义原则,这一由国外而至国内的争论受着两个因素的干扰,其一是正义概念原文所具有的双重涵义,其二是我们认识本身所具有的双重维度。借助于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问题意识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路中显然存在着一种分配正义原则,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这一原则是如何在形式上自由、平等的经济交往关系中被颠覆的,并且从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论证这一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义性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判断,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