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羊城无处不飞花。然而有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丽人”,却要由——1990年1()月27日。晴暖的上 JL午。广州芳村大道珠江桥段,十几辆高级桥车在一辆警车引导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谈到:“燕山雪花大如席”这种形容还含着一点诚实。但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的确,在这个离赤道近一点的南国,雪是难以光临的。然而,1988年12月1日,广州却下起了一场如席的“大雪”。南国的“雪”虽也是白色的晶体,味儿却是咸的,其化学名称叫氯化钠——食盐。“雪”招来了无数的收藏者。瞧,平时不大出门的老太太边着蹒跚的步子来了:平时很守纪律的职员也悄悄离开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去年深秋,南国天气已呈凉意,而岭南的文化艺术活动舞台上,却接二连三爆出“热点”新闻。 11月23日上午,五羊城的主要马路上出现了“音乐环城大巡游”的盛况,以表现“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10辆音乐彩车巡回羊城,揭开了’94广东国际广播音乐博览会的序幕。 就在同一天上午,被誉为“世界上最大书店”的广州购书中心举行开业庆典,成千上万的广州人涌向天河徜徉书河。  相似文献   

4.
“猴年马月”,原是形容遥遥无期的一句成语。然而,猴年正月的羊城,却实实在在兴起了一股“跑马热”。先是海外一些媒介传出消息:广州市正在密锣紧鼓筹建跑马场;接着,2月21日的广州某报亦刊出新闻:“广州4月有马跑”,于是轰动一时。其实据记者追踪调查,此“马”非彼“马”也。首先,报上披露的黄村大型赛马场,并非广州市政府筹建,也不是拟议中的地点。  相似文献   

5.
1994年11月23日,广州购书中心——这个全国最大的书城开业迎宾了。数百家出版、发行单位云集此地,在同时开幕的第二届羊城书市上展示数以万计的各款图书品种。人流、书流…… 与此同时却传出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购书中心举办书市之外,还出现了一个“第二书市”,地点在东山宾馆…… 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赶去该“书市”。原来有5  相似文献   

6.
说来真有趣,广州电视台刚开播的那段时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则“海陆空”广告: 两个充满活力的青年男女,在疾驰的汽车、快艇和直升飞机上,进行着一场大追逐,其间背景几将羊城名胜尽揽全收,最后男青年追得兴起,不顾一切从直升飞机上跃入湖中,与女青年聚首。画外音:羊城,有志者事竟成! 与时下大多数单调、乏味的广告相比,这条广告显得新颖、独特,一时竟成为广州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之一。设计兼制作者华尘颇有几分得意。他是广州电视台广告部的“头头”,意欲开创一条电视广告艺术化的新路。一日,他正于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1986年6月29日上午,广州文化公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争着抢着一张张表格,这不是今日广州随处可见的什么抽奖摸奖,而是“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活动民意测验问卷”。 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问卷,在当时,这不啻是一颗小小的卫星,在广州这个刚刚接受了“开放”“改革”新观念的地方,拓开了一方探寻民意的天空。 三个月后,十位“杰出公仆”经过“民提”“民评”“民选”应运而生。他们中,有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有企业家,有专栏作家,还有工会主席、民办福利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不知不觉中,羊城广州的舞迷、歌迷、球迷、股迷们又多了一族新潮伙伴——马迷! 赛马是在广州房地产热、股票热、六合彩热等诸多热潮之后兴起的一项拥有广大市民参与的公益性质的娱乐项目,随着广州赛马场赛事正常有序地开展,马迷痴客越来越多、越迷越深,竟使拥有4万人看台的中国目前最大、亚洲第二大的广州赛马场每每爆满,致使马迷在报纸上呼吁:“广州马场太小啦!” 马迷们可谓心态种种、趣事多多  相似文献   

9.
广州的越秀山上,屹立一座雄壮的镇海楼,俗称五层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登上楼头,羊城风物,尽收眼底,这就是“越秀远眺”,羊城八景之一。话说公元一千三百六十八年,  相似文献   

10.
今年,最令羊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广州荣获2002年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迪拜市副秘书长特别指出:“管理出色、干净快捷的广州地铁,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管理的影响值得称道和借鉴。” 4年前一号线开通时,广州市民曾为之欢欣鼓舞:30载的地铁梦终于圆了!如今,二号线首段将在年底建成开通,三号线试验段已经动工,还有四号线、机场快线、广佛线……人们有信心展望,一个科学、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将穿越羊城坚硬的地层,给这座现代之城带来呼啸之风。 在广州地铁赢得的诸多赞誉中,人们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挂在广州街头地摊上的挂历有那么几款“三点式”在探头探脑,曾有人因此预言:“三点式”将领导挂历新潮流! 若干日子过去了,在广州市民的客厅中似乎难以查找“三点式”挂历的行踪。也有人说:“我看见了,就在谁谁的寝室!”却有一位妙龄姑娘宣称:“如果我看到我的那位挂那种东西,我就跟他吹!肉酸(肉麻)死了!”“三点式”挂历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上把代替业主出租房屋、收取租金的人叫做“二房东”。在羊城,历史上由于许多华侨的祖屋房产都是委托代理人经租的,因此,“二房东”这个行业尤其活跃。 然而,时至今日,过去经租100多平方米房子的“二房东”已被视作“小儿科”了,随着房地产业在广州的日益发达,一批“超级二房东”已悄然崛起。 位于广州海印桥畔的一栋18层大楼,原是某市驻广州办  相似文献   

13.
盛夏的广州,烈日炎炎。与十年前一样,我们在羊城的大街小巷奔走。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为“十大杰出公仆”送去一份份奖章和纪念品,而十年后,再见当年的公仆,热情依旧、亲切依旧。我们一起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分享着那一份永恒的感觉。 在政府机关办公室,在工厂企业医院学校,在公仆们的家中,在医院的病房里……对于当年的某一个细节每一段故事,公仆们都深深地记着,甚至比记者记得更清楚。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份荣誉,是广州市民给的。  相似文献   

14.
校里的热点,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会儿“追星”,一会儿“交笔友”,一会儿闹“算命”,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按兴趣择项目.在热潮中表现自己的一片痴情.歌迷们追逐明星是一个大热门,学校门前的货摊、柜台边最能吸引少男少女的莫过于大歌星唱片、磁带和贴纸了.你走到中学生家里,常会瞧见那够小的空间里云集着大批明星照片.从台湾的“小虎队”、“红孩儿”,到香港的“草蜢”、“太极”、叶倩文、四大天王巨星,大红大紫的小帅哥林志颖,他们在展示着充满魅力的笑容.这些年,大陆歌坛差不多让港台歌曲唱去了一半红火,这些歌星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来大陆开演唱会.差不多是来一位爆一位.歌星播下的种子.生长出歌迷们那份惊人的炽烈痴情和狂热.无论歌星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无风起狂潮.一个个追逐歌星、狂热崇拜青春偶像的长镜头构成了九十年代涌动的偶像崇拜热.其中的是是非非.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一样的天空     
90年代的第二个星期天,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庄严的正门,正在举行一个特殊的集会。站在正中位置的,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重要发言人,而是一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小姐,她不停地比划着手势,逐字逐句为广扬上的大批“视众”进行“翻译”…… 1月15日晚,广州友谊剧院。一位从北京赶来的红衣歌星满怀激情地唱着《掌声响起》,步下舞台走向剧院两侧的通道,把一束束歌迷献上的鲜花,转赠给那里一个又一个的“轮椅人”……这“红”与“黑”的穿插,使“关心与爱心——广州市民关心伤残人士系列活动”掀起了动人的浪  相似文献   

16.
总以为卡拉OK是萝卜裤;是雀巢咖啡;是海飞丝洗头水;是霹雳舞;是新潮男女们的把戏。总以为自己已到了乐于恬淡、甘于寂寞的境界,尽管广州街头数不清的“卡拉OK”,却连进去开个眼界的念头也不曾闪过。曾有人送我一盒“卡拉OK”录音带,但我宁愿听别人唱,看别人着魔。曾坐在幽深雅静的咖啡厅里听似有似无的音乐,突然灯光大晃乐声大作,一簇簇少男少女蜂拥登台轮流过歌星瘾,才知道这里也变成了“卡拉OK”,遂与友人起身离开年轻人的世界。刚踏在35岁上,常被问起够不够30岁,却早就觉得心境超过40岁似的,一片怆然与茫然。卡拉OK,与我何干?  相似文献   

17.
广州中山四路有条秉政街,古称秉正街。这“秉正”二字,乃纪念汉代一位名动皇帝的广州籍“超级歌星”。话说秦末的苛政,激起百姓纷纷举义反抗,义军中刘邦那一支尤得人心。刘邦手下爱将中,有一位“越骑将军”张戊,他也是史籍有载的最早一位番禺(今广州)籍名将。他英勇善战,与周勃、樊哙等齐名,在平定三秦、统一关中时立下赫赫战功。可惜还未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封赏功臣时,他已魂归天国。后来,汉皇追念他的战功,封他的儿子张买为南宫侯。张买既识武艺,又精通诗艺与歌乐,更兼为官秉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所以他的事迹载入《史记》、《汉书》与地方志书,流传后  相似文献   

18.
“没有微笑的面孔谁也不愿瞧! 没有微笑的生活谁能受得了? 你也微笑我也微笑架起友爱之桥……”广州的一家音乐厅里,歌迷们啜着饮料,正在听熟悉的歌星演唱。一位身段苗条、穿着入时、面带微笑的女郎款款而入,在一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也许是姑娘甜蜜的微笑引起了旁边几位青年男女的注意,也许是现代青年们之间特别容易沟通,他们很快就交谈上了,并开始自报家门。轮到这位姑娘了,她轻轻地说: “我在民航局工作。”“空姐!”一个小伙子竟大声嚷了起来。姑娘颔首微笑,示意对方小声  相似文献   

19.
“广州乜都有!”(乜:粤语,意谓什么)本“服务大观”继观赏了“购物乜都有”“乜都有得玩”之后,少不了要看看“食”了。人们都说,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长腿的除了家具,广州人什么都敢吃!——此话怎解?笔者走马羊城酒楼食肆,随意采撷了一些食谱,尽管挂一漏万,读者大概也可以从中领略“食在广州”的情趣。  相似文献   

20.
在羊城盛夏的阳光里,一道道闪着晶亮水花的喷泉,象琴弦一般拨动,奏鸣着华贵、典雅的迎宾曲……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堪称世界一流的广州“花园酒店”全面开业了。三个月后,在花园酒店M层的办公室里,我们访问了这里的中方最高管理者——助理总经理尹希。这是一位气宇轩吊、思维慎密的企业家。用“柔中有刚”、“棉里藏针”这八个字来形容他,是毫不过份的。“花园酒店”是由广州岭南置业公司(现合并为:广州珠江外资建设总公司)与香港花园酒店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经营的一家现代化的旅游酒店。酒店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现任总经理是半岛集团的瑞士籍雇员卢葆嘉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