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我省提出的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这一区域定位是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届省委提出的福建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延续,也是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所形成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区域经济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区域经济所形成的优势与聚生力日益显现的情况下,我省从更新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全面理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1、只有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海峡西岸经济区才能快步走向全面繁荣。建设对外开  相似文献   

2.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与以往福建发展战略不同,是福建省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的必然结果,是逐步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形成的正确认识.文章从福建如何服务于全国区城经济布局和祖国统一大局出发,探讨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并分别从培育和提升产业集群、构建中心城市群落、提高经济外向度、整合两岸经济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其最终目标是要打破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障碍和区域障碍.促进海峡东西两岸产业和资本融为一体.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提升两岸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之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的积极步骤,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海峡西岸经验是福建的,也是全国的。党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就是要围绕这个建设大局来站位,胸怀全局、立足全局、围绕全局、服务全局,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既是一种新区域崛起的象征,同时也是福建战略思考的经验文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省委就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90年  相似文献   

4.
加强闽台科技合作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正在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协同促进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举措,不仅丰富了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内涵,而且有利于两岸共同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高速先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保障服务作用,有力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国务院《意见》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把“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为福建高速公路事业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是福建近年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来说,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是激励,更是鞭策;是嘱托,更是责任。"十一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在规划《建议》中明确强调,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省的组织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才能不断推进"十一五"时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后,社会各界反响十分热烈,也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人们在肯定、赞叹其前瞻意识的同时,也对其区划范围、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提出了许多疑问。为此,文章拟从经济区划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以阐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划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即大念“山海经”——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是同福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弘扬闽南文化 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列入中央的“十一五”规划,成为拓展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从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高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制定了四个战略定位,即要努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由福建人民的梦想上升为中央的决策、已经由海峡西岸的地方构想上升成为国家的战略,由此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成为海峡西岸上上下下的共识、方方面面的共为。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2.
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是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的提出,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践的拓展提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发展闽台关系、推进对台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福建历届省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本省经济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到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再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些经济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重大举措;是立足省情、发挥独特优势的全新探索;是突出区域特色、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宏伟规划;是具有历史眼光和政治远见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把握了福建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把福建的发展放在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范围来审视,放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的角度来思考,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谋划发展新思路、新空间、新作为。它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符合全国发展大局,符合福建实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角度出发,分层次剖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涵义,从而对它的区位特征、空间架构、资源禀赋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进而梳理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构建思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崛起找到了比较全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内容全面,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尤其是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  相似文献   

17.
闽籍海外留学人员、华侨华人,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对于加快我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我省高度重视海外留学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认真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龙海市致力于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厦门市加紧实施海湾型城市战略等有利契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该市建成联结厦门特区与漳州市区、对台合作与对外开放领先的工贸港口城市的目标,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更加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促使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为龙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也为该市今后在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实现率先崛起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福建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福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福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9,(8X):144-161
<正>60年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带领福建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福建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辉煌历史篇章。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福建已经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的先行行列,尤其是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