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杕 《法制博览》2011,(5):35-35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这是一幅古人的对联,联中的“汉祖”指的就是刘邦。他对儒人的讨厌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他自己也并不掩饰这一点,他还要宣扬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李秋 《法制博览》2009,(17):65-65
京剧《草桥关》中姚期有一句嘱咐姚刚的唱词,“天威莫测儿要多加小心”,这是他一生政治经验的总结,是一点也不错的。专制君王特别是秦皇汉武朱元璋这类“雄主”,舍得杀人,尤其舍得杀自己人,其“天威”之“莫测”,有时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比如说,朱元璋杀了自己的亲家、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却又向李的儿媳、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承诺,216年之后,一定给李家平反。  相似文献   

3.
孙存准 《法制博览》2009,(11):25-25
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勤政著称。当然,朱元璋勤政是有原因的。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亲手废除了秦汉以来一直沿用的丞相制,独揽大权,独断朝纲,且事无巨细,皆“躬亲之”。但深究起来,他的勤政缘于他的山寨式治国。  相似文献   

4.
距离     
禾禾 《法制博览》2010,(2):31-31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开周之君大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雄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一位雄主,但他偏偏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一个“上管天文,下管地理,中间管空气”的主儿。他不仅对官场控制得风雨不透,而且对臣民的衣食住行“悉心关怀”,甚至对臣民的家务事都“具体过问”,把中国的“圈养”式牧民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5.
熊召政 《法制博览》2008,(10):28-28
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当了皇帝后,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起来。裁缝庖厨、医卜车夫,一应杂役应有尽有。据吕毖《明朝小史·洪武纪》记载,有一位姓杜的剃头师傅,专门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职称就叫“整容匠”。这一天,杜师傅为朱元璋修指甲,事毕之后,他把剪下的碎指甲小心翼翼用纸包好,揣进怀中。朱元璋看在眼里。问杜师傅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6.
郑和的功绩     
小柯 《法制博览》2009,(9):78-78
上期贵刊登载了龚克先生的文章《解缙如何“玩转”朱元璋父子》,文中提到了“学而优则仕”,很是发表了一番感慨,甚至归纳出三个层次。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  相似文献   

7.
梁发芾 《法制博览》2009,(16):32-33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白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打天下,历尽辛苦。坐了江山后,他就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问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据说这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韩振远 《法制博览》2010,(20):61-61
晋中王家大院以前来过,这次与朋友再来,兴趣仍在高墙峻宇的大院和精美繁复的雕刻,这张明代永乐年间“娼妇从良执照”是无意中看到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政府大院北面,有一条叫“新墙头”的街道。这墙“变”新,却与曾被孙中山赞为“为共和殉难的第二健将”的史坚如有关。清末的革命党人中.有一位被誉为“缔造共和之少年英雄”,他就是番禺人史坚如。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年仅20岁的史坚如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曾到长江流域联络反清力量。次年,孙中山决定在惠州起义,派史坚如在广州策应。 11月,惠州起义爆发后,史坚如策划爆炸广东巡抚衙门(今人民公园及市政府大院范围),以牵制清军的力量。他  相似文献   

11.
成健 《法制博览》2010,(3):42-43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其中有一题对对联,出句为“孙行者”。陈寅恪教授的参考答案是“祖冲之”,可谓对使工整,饶有趣味。有一考生对对“胡适之”,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少考生是新式中学毕业,没学过对联课,只好乱对一通。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09,(7):1-1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朱元璋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他为了巩固皇权,确立无上的皇权,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  相似文献   

13.
王王在上     
《法制博览》2008,(16):5-5
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3):47-47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日”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史书中出现过。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  相似文献   

15.
因为朱元璋所创功业的巨大与辉煌,又因其屠杀开国功臣的恶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应该说,朱元璋固然是雄才大略、人中之龙,但他一个人本事再大,也绝无法独力创造出这样巨大的功业的;还应该说,大明朝的事业也和许多其他的事业一样,绝非是某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缔造的,  相似文献   

16.
春节即将来临,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就是写春联贴春联。读联能够知史,能够怡情悦性。而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日“片玉”。读这样的对联及背后的故事,更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雅兴。  相似文献   

17.
张宇宏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4):F0002-F0002
装糊涂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明摆寿教我们做人要装傻,多点浑厚,别太计较。但其实不然:他的大堂上高悬自撰的对联:诗歌图书画,银钱屁股腚。他明白无误地宣称自己的一生所好:文章、钞票、美女和男风。  相似文献   

18.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托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  相似文献   

19.
他,刘敬槐,曾是闻名全国的蝴蝶大王,被誉为蝶痴、蝶友;也是他,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深渊,成为轰动全国的“蝴蝶案”的主角,被指为蝶魔、蝶囚。不久前,他终于恢复了清白之身。年逾花甲、不甘寂寞的他如今又游踪何处呢?  相似文献   

20.
萨苏 《法制博览》2010,(13):32-34
《林海雪原》小说中,土匪里面级别最高的,是被座山雕称作“侯专员”的国民党滨绥图佳党务专员,军统特务侯殿坤。从名义上说,无论座山雕还是许大马棒,都是他手下的保安旅旅长。即便是神河庙里那位“宝塔镇河妖”的假定河道人宋宝森,也不过是他部下的高级参谋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