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当代的综合发展观或新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找寻到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科学内涵的逻辑合理性。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在其《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初步的描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较为清晰的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85-486页)。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深入考察前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轨迹后发现,人类社会是从原始的没有发生劳动异化的社会,走…  相似文献   

2.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思考,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毛泽东的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做了理论铺垫;邓小平的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江泽民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使中国发展理论更趋完善、更加成熟和更为系统。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肇始于我国对于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传统发展观的根源表征于人们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失衡;其认识误区表现在以经济增长取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漠视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从而引发了生态和环境的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就是要体现其根本要求,采取多种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生态和环境等问题,体现对于人类自身的终极人文关怀,从而实现人类发展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是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现实。早在上世纪末,胡锦涛同志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以文件形式将它表述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实现“五个统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的运用和诠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历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形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源头和内核;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佳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撰文认为“,马克思新唯物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主流,也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理论来源发展过程。源头之一:马克思、恩格期首创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期首创的新唯物主义,是新型存在论、世界观,也包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9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生态观、近代生态危机观思想萌芽。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创造过程中,马克思进一步形成了近代生态危机观与社会…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依据与思想来源刘军撰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前提、坚实的国情基础和宽广的全球视野。一、理论依据与基础性来源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厚底蕴。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社会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把社会发展看成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过程。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强调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这些基本观点,正是我们党…  相似文献   

8.
戴安良 《探索》2005,1(2):169-172
马克思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都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坚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的自由个性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终极目标,也是二者内在逻辑联系的社会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在发展观认识上的新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毛泽东、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上世纪70年代末突出强调经济增长到如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观点给人的印象,是把邓小平的发展观归结为"以物为本",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割裂、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致的,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之“科学”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本质是“人学”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人学”的现实形态。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应该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要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国外经历了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注重社会发展,再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后,80年代,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汲取世界发展观变化的精华,顺应发展观复归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趋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虽然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也没有直接系统地阐述过科学发展观,但他的发展观却集中反映在我们党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之中。发展观,是涉及发展什么、为什么(谁)而发展、怎样发展的理念。在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中,邓小平的发展观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时刻将人铭记于心,做到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13.
戴杨 《世纪桥》2022,(9):1-4
马克思群众观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群众观穿越历史迷雾实现了对人民群众本质意蕴、历史地位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问题的真实性阐述。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马克思群众观为根本理论渊源,提出人民立场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共享论的基本理论主张,其在价值观、实践观、利益观三个层面与马克思群众观一脉相承。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马克思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统一,由此实现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9,(7):33-33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们党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因而,发展观问题叉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的关系是,一方面,党的建设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得失;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理论思想内容也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构建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题阅读刘奔: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发展观——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的批判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这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向发展中国家渗透,危害着人类的文明大业。在这种形势下,重温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过度消费发展观的批判,对于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对劳动时间的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云科学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陈云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的发展理念、综合平衡的经济发展观、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全面发展观、强调人与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以学习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程建江 《实事求是》2007,195(2):4-6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系统的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吴焕新 《探索》2003,42(6):137-140
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实践和劳动创造为基石创建人的全面发展观,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深刻批判异化劳动,确立人类劳动新理念,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现为理论基础,全面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以高度丰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以充分发展人的创造能力为目的,系统地完善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邓小平发展观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整体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雄 《求实》2004,1(7):41-44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初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 ,要求中国社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持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整体发展 ,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成员的同步发展。整体发展既体现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体现了新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所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