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黎标 《世纪桥》2011,(4):51-54
近代以来,香港一直被称为东方的自由港。周恩来、邓发、蔡和森、廖承志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那特殊的历史时刻,曾把“自由港”作为沟通中国大陆与海外的重要跳板和暂避风险的斗争场所,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香港的特殊政治地位与地理位置,中国各民主党派除九三学社外,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活动的足迹。其中有些民主党派不仅诞生于香港,而且长期以香港为其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最早把香港作为革命活动基地的是中国致公党.成立于!925年10月的中国致公党,是以海  相似文献   

3.
李春来 《世纪桥》2011,(23):30-32
《新民主主义论》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全面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国家学说、不断革命的思想、革命理论和革命运动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同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斗争历程作了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在俄国首都开办,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它的成立与黄埔军校有相似的背景,它的作用和对中国革命影响之大甚至超出黄埔军校。学校的由来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产物,也是苏维埃俄国支援中国革命运动的一个成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1924年5月,苏俄帮助下创立的陆军军官  相似文献   

5.
正李书城以特殊身份力促党的诞生李书城(1882-196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反清将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驱、辛亥革命的元勋和武昌首义的元戎,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革命中都有崇高的地位和惊天动地的表现。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支持和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建党之初,亟待建立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以推进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至30年代,在“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背景下,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苏联先后出版了十余种中文报纸。这些中文报纸的读者包括红军中的中国官兵及旅俄各界华人,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理论、苏维埃制度建设和发动中国革命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中文报纸记录了近百年前在苏联大地上“发生”的中国革命,记录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历程,记录了中共早期领导人和著名活动家的经历与思想,印证了中共与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特殊关系,因此成为研究中共早期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对于厘清中共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有着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
香港,虽然在不幸的历史中暂时脱离了祖国,但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辛亥革命和它的准备时期(1895—1912年),多少爱国同胞,以反清革命、振兴中国为己任,在此奔走呼号;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从这里走向武装起义的舞台.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也与香港有密切的关系.学生时代的孙中山,曾经在香港度过了整整的七个半年头.他先后就读于香港拔萃书室(Dioce-san Boy’s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研究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农民运动及农民运动理论。在我党历史上,许多农民领袖同时又是农民理论家。他们一边领导着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一边进行着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彭湃就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主权将要完成历史性的回归,百年的屈辱将在这时化作中国人民的骄傲。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数十年中,英国相继攫取了香港、九龙和新界地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抗议英国的殖民统治、为收复香港的主权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同时也一直在为主权回归而探寻一条稳妥的方式和道路。在这奋斗和探索中,有一位世纪老人与香港回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目前健在的年龄最大、共产党党龄最长的104岁革命老人谭天度。 一、抗战胜利,围绕香港问题,三国四方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 香港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同时也是国际关系和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筹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国、共、英、美三国四方立即为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成为一个战争"避风港"。这一特殊的条件,遂成为一批文化人用不拿枪的方式参加祖国抗战的良好阵地,使香港变成抗日救亡运动的特殊文化据点。大批进步的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香港的抗日文化运动是香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内容。此外,香港同胞还以其他形式组织和参与救亡运  相似文献   

11.
上 篇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就一直与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发生着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香港支持和领导的两次大罢工,直接促成全国反英浪潮的高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把香港变成保存革命实力、接通海内外渠道、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的重要基地。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成为中国共产党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之一。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领导了反蒋民主运动,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后,便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为此成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共的推动和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出现了党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而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则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中共领导的工运高潮的起点,是因为它具有发达的工会组织,特别是海员工会组织,而且具有悠久的罢工传统。1921年,香港已成立了125个工会,并于当年3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香港海员为改善生活待遇,连续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6月,英国伦敦豪斯特出版公司(hurst&company)出版了香港大学历史系主任陈刘洁贞教授的英文专著《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中国共产运动与香港(1921~1936)》,这部专著的出版意义、学术影响及其叙述的那段历史在当时乃至今天的反响,可以用“于无声处”来概括。 本书依据纷繁的中、英文档案文献资料,翔实论述了1921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前赴后继地坚持华南革命运动。最终在港英当局和国民党政府联合镇压下遭受失败的艰难历程。这是在海外史学界已经淡漠革命史研究的情…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少年时代的孙中山,依从哥哥孙眉在美国植香山的教会学校念书。1883年,他转到香港,先后在拔苹书院、中央书院和西医书院就读,前后共10年。西式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促进了他的新思想的形成。孙中山自认为香港是他的革命思想的发源地。1923年2月20日,57岁的孙中山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时,有人间他“于何时及如何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他说;“我之此等思想(革命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至于如何得之,则我于三…  相似文献   

14.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的旅欧党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坚强组织。他们与国内建党建团活动者遥相呼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中国革命开辟出新天地。上海在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体系形成的重要奠基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适应党校教育规范化发展的需要,张闻天围绕中国革命问题展开研究和教学,积极推动将革命史、党史列入党校课程。1937年,他编著出版《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成为全党学习革命史、党史的重要教材。这本教材阐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建立一套严整、科学的逻辑结构和分析框架,提出革命运动螺旋式发展、革命运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等观点,在革命史、党史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很快被日军占领或封锁。这使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具有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于1941年12月占领了香港,统治香港逾3年半。 日本侵占香港之前,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积极争取香港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香港沦入日寇的魔掌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武装在香港与日军英勇地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当着1927年冬天至1928年春天,中国游击战争发生不久,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革命运动“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那么,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呢?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我的理解是:中国革命运动正确的理论基础就是把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关于不平衡的原理运用于中国,把不平衡的原理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战争结合起来。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承认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8.
苏兆征作为中国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中共主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中共五大、八七会议期间,苏兆征由一个工人运动领袖逐渐成为中共早期的中心领导之一,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一批优秀的进步青年纷纷前往法国,他们积极地团结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党团组织和各种革命团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建党活动提供了来自海外的组织基础、理论依据和人才支持,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邓荣元 《广东党史》2006,(4):43-48,60
1922年至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南部的广东农民英勇地开展了一场反对地主豪绅、军阀官僚的革命运动。这场农民运动有力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为大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奠定了基础。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是一群年青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初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后,便勇敢地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阮啸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