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期自由刑是短期剥夺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罚处罚方法。学界对短期自由刑的界定存在较大争议。短期自由刑之"短期"应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短期自由刑之"刑"应以宣告刑为原则,以执行刑为例外和补充。短期自由刑存在时间短、教育改造效果差、累犯率和再犯率高的弊端,但同时短期自由刑又具有适应刑罚个别化、轻缓化的功能。我国应当保留短期自由刑,但应当对其进行改良。我国应采取避免或减少短期自由刑的宣告、执行以及改善短期自由刑执行的条件等措施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其具备一定条件时,在一定期间暂缓对其执行刑罚,在缓刑考验期间,只要该罪犯没有犯新罪,原判刑罚则不再执行的制度。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宣告缓刑,既贯彻了少捕的政策,也符合我国刑罚关于改造教育犯罪分子成为新人这一目的。事实上,绝大多数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都没有重新犯罪,可见我国的缓刑制度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实际执行缓刑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缓刑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刑法本身规定的缺陷,缓刑与剥夺政治权利刑的衔接适用上存在断层,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按照现行规定,缓刑效力不及于附加刑,但缓刑又是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有效途径,所以,应当将罚金刑纳入缓刑适用范围。另外,要解决缓刑执行难的问题,就应当适当借鉴国外的某些立法例,建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和缓刑考察人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法律规定层面对管制和缓刑一概而论,管制和缓刑需遵守的监督管理规定基本相同,对管制的社区矫正和缓刑的社区矫正之执行内容、方式等未予任何区别,实践层面对管制犯和缓刑犯的社区矫正执行也完全相同。管制刑没有执行保障措施,而缓刑犯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不遵守相关规定的,有严重的后果出现——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由此导致人民法院适用管制刑的积极性低,最终导致管制和缓刑适用错位。因此,应明确管制与缓刑的不同,对管制和缓刑的社区矫正内容进行区别。因管制犯具有较小的人身危险性,而缓刑犯没有人身危险性,故管制的社区矫正应侧重监管、教育,而缓刑的社区矫正则应侧重帮扶。  相似文献   

5.
短期自由刑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监禁刑,但由于短期监禁具有一定的弊端,使得对其完善的探索成为必然。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和我国刑法结构"严而不厉"的改革方向要求我国扩大短期自由刑的适用,故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短期自由刑缓刑适用的有关情况,提出我国短期自由刑缓刑适用的完善建议,以克服短期自由刑适用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中的管制刑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表现在先期羁押的时间与管制刑刑期的折抵不合理、管制刑执行主体不合理、管制刑与刑法中特殊累犯制度存在冲突等等。同时,管制刑与缓刑有着极大的重合性,因此可以将管制刑废除而对缓刑制度加以改革以吸收其合理成分,同时将拘役刑作一些调整以完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7.
短期自由刑及其缓刑与罚金刑并罚适用、罚金的适用和执行存在若干问题,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操作的困难以及不良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将短期自由刑及其缓刑易科罚金刑以及罚金刑易科短期自由刑、有收入强制劳动、公益劳动或者社区服务。并且,在条件适当时制定《刑事执行法》或者《罚金法》,在其中规定短期自由刑、罚金刑的易刑处分以及罚金刑的适用和执行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重视缓刑的宣告 ,忽视缓刑执行 ,使得缓刑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借鉴国外与缓刑执行相关的立法与司法经验并联系我国的司法实践 ,在分析我国缓刑执行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 ,提出应建立独立的缓刑执行主体和辅助机构 ,明确执行人的职责 ,规范缓刑犯的权利和义务等立法和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战时缓刑暗含刑事程序法的要旨,需要一个程序运行机制,即战时缓刑的申请、军事法院的宣告和有关机关的交付执行。理论界对战时缓刑的执行和考察机关存在争议,由军队保卫部门负责考察,其他部门和组织配合,比较合理合法。战时缓刑的变更执行程序,包括戴罪立功表现的考察报告程序、军事法院的认定程序和撤销程序。  相似文献   

10.
对危险驾驶罪现实中突出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加以解决:合理限制危险驾驶罪宣告缓刑的范围,统一宣告缓刑之标准,增强刑罚威慑力;严格区分不同罪质的危险驾驶行为并分类规制,提高立法的科学性;设置醉驾等危险驾驶场合造成人身损害之结果加重犯,切实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刑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法定条件下,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而是短期自由刑的一种变通或易种。其核心是对违法者多教育,少关押...  相似文献   

12.
刑罚执行是体现刑罚惩罚,维护法律尊严的最后一道“工序”。由于目前我国刑罚执行中,存在着一系列立法上或技术上的缺陷,因此,减刑与刑罚应有一个合理的弹性空间,应扩大假释的使用范围,对管制刑、缓刑、资格刑、财产刑等问题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模式选择:我国缓刑制度之构建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事制度。它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行刑罚,但在一定时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最早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妥当地适用缓刑,宜对缓刑实质要件进行刑事政策考量。缓刑实质要件的刑事政策考量包括"刑事政策实质要件化"和"实质要件刑事政策化"两个方面。"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应扩张适用于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及其唯一扶养人。"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具有丰富的刑事政策意蕴,即指引法官选择合适的社区执行缓刑,选择合适的时机宣告缓刑,选择合适的措施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对未成年犯罪人判处缓刑是特殊预防的贯彻,也是社区矫正在未成年犯罪防控领域的体现。未成年犯罪缓刑的适用需要严格恪守形式要件、实质要件以及排除要件。按照诉讼阶段的不同,未成年犯罪的缓刑可以分为缓起诉缓刑、缓宣告缓刑以及缓执行缓刑。  相似文献   

16.
试论缓刑考验期满后的法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的是两种缓刑制度 ,即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在效果上应当等同于“刑罚的执行完毕” ,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的 ,可以构成累犯。  相似文献   

17.
浅论罚金刑缓刑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罚金刑的广泛适用,许多学者对罚金刑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许多质疑和完善的建议,其中包括罚金刑缓刑适用的建议。针对罚金刑缓刑在理论上的肯定论与否定论之争,借鉴国外刑法的有关规定,从缓刑适用的价值出发,主张罚金刑不宜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18.
由肉刑向自由刑,再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方向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在刑罚适用上的历史轨迹.社区矫正制度也正是在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向“恢复刑”转变之下,很快发展成为诸多法治国家适用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刑罚的执行保障.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常对加害人适用较为轻缓的刑罚,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也就必然成为轻微刑事案件刑罚执行的方向性选择.要从转变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提高对非监禁刑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性认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增进其改造非监禁刑罪犯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自由刑缓刑制度——兼议现代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的现代化应该符合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因而轻刑化必须成为刑事政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由刑缓刑制度是轻刑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政策中最受欢迎的刑事制度之一.我国自由刑缓刑制度多年来基本上处于备而不用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制度本身及其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自由刑缓刑制度从立法和司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改变我国目前的重刑倾向、推进我国刑事政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缓刑适用与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将罪犯放在社会上进行监督改造的一种行刑手段,缓刑制度出现的初衷是为了补救自由刑的弊端,从而更好地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我国缓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适用比例低、适用面窄、实际执行效果差等问题,需要从严格把握缓刑适用条件、完善监督机制、控制缓刑的负面效应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