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西各界民众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初期,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也组织成立了一些抗日救亡团体,但都对这些组织的规模及活动严加限制。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非常注意发动和领导民众的抗日运动。因此,江西各界民众和国共两党一道,汇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洪流。  相似文献   

2.
曹欣欣 《湘潮》2005,(5):30-3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战的号召,举起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此相适应,在全国范围之内,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团体及音乐人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音乐工作之中。在上海,田汉组织并领导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开展了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曲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专业的音乐家创作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有《大路歌》(影片《大路》主题歌,孙瑜词,聂耳曲)、《毕业歌》(…  相似文献   

3.
1932年卢沟桥事迹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浪潮。澳门《朝阳报》和《大众报》联合组织发起"澳门四界救灾会",主要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后期又组织了回国服务团体,发动广大爱国青年回内地参加抗战,受到抗日前线将士广泛赞誉,为抗日救亡工作做出了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从日本回到祖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他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开始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成为一个战争"避风港"。这一特殊的条件,遂成为一批文化人用不拿枪的方式参加祖国抗战的良好阵地,使香港变成抗日救亡运动的特殊文化据点。大批进步的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香港的抗日文化运动是香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内容。此外,香港同胞还以其他形式组织和参与救亡运  相似文献   

6.
上海抗战音乐作为上海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发展,并影响到全国各地,使音乐在中华民族危机时刻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功能。其中,上海左翼音乐家所开创的大众化、民族化新音乐之路,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前后,中共在福建创办了众多抗日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这些报刊为载体进行的抗战文化宣传,形成了以永安为中心、向全省辐射的舆论阵地。这不仅吹响了福建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宣传号角,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且维系和巩固了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群众基础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8.
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前身是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是抗战初期,由中共香港市工委组织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它从1937年12月下旬从香港返回四会、广宁两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至1939年9月停止活动,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会宁两县的山山水水,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为重建两县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它是抗战初期会宁两县乃至西江地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与祖国荣辱兴衰共命运的广大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也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洪流。同年8、9月间,在香港的惠阳、四邑等地的同乡会,先后组织回乡服务团,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与此同时,几个在大革命失败后转到香港的会宁籍共产党员严玉田、孔令淦等,他们也根据中共香港市工委的指示,以同乡会名义,开始筹建回乡服务团的工作。他们在取得香港会宁同乡会董事会正、副主席周颂庭、赵扶生的支持后,便在香港、澳门两地的会宁籍同胞中进行宣传发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于1937年12月初,成立了一个以香港会宁  相似文献   

9.
羊城初夏,我们采访了叶文津的夫人余彬老人。她向我们展示了几份珍藏多年的史料:一帧叶文津与何香凝在“大西洋号”轮船上的合影相片;一幅郭沫若的赠诗手迹及1980年《南方日报》等报发表的有关叶文津逝世的报导。通过老人的叙述和叶文津的遗稿《风雨四十年》和其他资料,我们知道了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一、抗日救亡,敌伪刺刀上跳舞 叶文津,广东东莞县人,1914年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1934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留学期间,叶文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参与发动了向国民党政府驻日领事馆的请愿活动,要求日本当局释放被无理逮捕的中国爱国留学生。 1937年6月,叶文津被5000余名留日学生推举为代表,返回上海,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公开发表宣言,抗议日本当局的无理行径。其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全而发动侵华战争的前夕,这些文章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期间,叶文津通过留日同学姚潜修的介绍,与夏衍在文艺复兴咖啡馆秘密会面,从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叶文津参与组织了留日同学救亡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0.
1、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日战争.2、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起源、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3、上海各社会阶层与各政治力g在抗日救亡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变化.4、—·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5、日军在上海地区的暴行及统治政报.6、对伪政权及其意识形态的研究.7、列强与上海抗战.8、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抗日军事活动。9、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研究.10、抗战时期上海文化教育研究.11、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活研究.l、日本侵华罪行与对沦陷区的统治。2、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振兴.3、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4、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1.
“文化有因民族而异的个性差,同一民族的文化也有因时代而异的个性差”,日本文化具有吸收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日本文化的这些特征对日本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民主化的进程中深深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述明末浙东学者朱舜水在日本所存遗迹遗物。朱舜水遗迹遗物是解读舜水精神、并有助于后人更好地把握舜水学实质所不可或缺,但此遗迹遗物,在国内所存无几,而海外所存,亦仅见于日本各地。日本所存顺水遗迹遗物,内容颇为丰富,容当作一细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抗日战争,在全面分析战争全局复杂矛盾的基础上排除各种干扰,紧紧把握战争中的主要矛盾,强调要做好量变这篇文章,指明了中日战争必然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对如何组织和推动量变,如何提升量变质量、缩短量变过程,使质变早日来到进行论证;通过论述战中物与人、持久战与速决战、集中用兵与分散用兵等关系,提示了以弱搏强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的关系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联 :自己既要领导军队和根据地人民坚决抗战 ,又要制止和防止蒋政府搞内战 ,还要拉着、推着蒋政府抗战 ,发动全民族一致抗战。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领导关系。这种领导关系表现在 :它既没有政府的领导地位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又要发动和领导全民族共同反对蒋介石政府降日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对整个抗日战争的领导表现为两大重要过程 :先要花大力气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准备和发动 ,继之要坚持不懈地用特殊方式领导全民族抗战持久地进…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民主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与全民族抗战这个特定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党自身的发展、成熟密切相关.考察这一时期的党内民主发展可以看到:六届六中全会推进了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延安整风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民主生活实践形态和实践原则,党的七大将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后 ,发生在日本的米骚动曾对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产生过影响 ,主要体现在各地相继发生的抵制日货运动 ,以及国内因日本米骚动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在日本米骚动与五四运动的历史关联中 ,不但反映了中国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的兴起 ,也反映了农民运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重新振起,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最坚强的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绝大多数中国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促成这一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新振作并全面增强的主要因素,一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二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三是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四是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今天仍能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绥中地处辽西,东临兴城,北临建昌,南临渤海湾,西南临山海关,这一带丘陵起伏,地势险峻,北宁铁路贯穿境内,是通往关内外咽喉要道和军事要冲。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绥中人民同全国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在考录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及完善,否则将影响到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日本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较早,也比较完善,研究比较中日公务员考录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挺在其革命生涯中,多次得到用恩来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受中共中央之托组建新四军,在遇到种种困难之际,总是得到周恩来的及时引导与关怀,使得他能正确地对待与处理相关问题,为党的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