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史纵览》2005,(10):46-51
一 康生原名张宗可,又叫张叔平,还有个名字叫张绍(少)卿,是山东诸城县(现山东胶南县)人.1924年,他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化名赵容、赵云,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五卅运动时,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委员会的工作,在运动中比较积极.不久,任上海总工会干事.1926年,组织上任命他为上海大学特别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主管上海大学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带刺的野百合 1942年3月,延安,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野百合花》,文章中回忆了他在北大的女同学李芬,回湖南邵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壮烈  相似文献   

3.
4.
晓何 《世纪风采》2006,(5):44-47
康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他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虽有过受冷落的时候,但在他活着的时候却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和挨整。而且,康生的官愈做愈大,直至中共中央副主席。那么,康生是如何取得最高领导人的信任,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的呢?  相似文献   

5.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6.
康生是一个惯于观察形势、搞政治投机的人。1937年,康生与王明、陈云离开苏联回国后,认定王明在与毛泽东的较量中必败无疑。因此,康生在表面上仍然与王明十分亲近,经常与王明交谈各种问题,但随后便跑到毛泽东住处,报告王明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著名诗人成千上万,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也成千上万,但政治家中堪称诗人的就极少了,作者在世时其作品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研究热点的,更可以说只有毛泽东一人。这种文化地位,当然是和毛泽东的国际伟人地位及个人魅力分不开的,但更主要的,是他的诗作确实存在着隽永的活力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属于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毛泽东作为山沟里走出来的诗人,早在其革命生涯的初期,就引起了世界的兴趣和评价,成为有幸接触到他的各国记者、政治家的常谈。那么,不甚了解中国旧体诗词和革命这两个似乎不相干概念的外围人,如何看待毛泽东的诗词和他的诗人身份呢?毛泽东又是如何在诗词世界中看待国际风云呢?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天地》2006,(7):10-16
有惊无险康生主持“抢救失足者运动”出了这样大的问题,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会受到批判甚至受到降职处分,但是,康生却有惊无险,毫发未伤。这又是为什么?探究起来,原因有三:其一是康生的乖巧。当他得知毛泽东对“抢救失足者运动”不满时,马上停止搞这个运动,立即换上了一副公允的面孔,同时把责任往下边推。他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这就给了毛泽东一个  相似文献   

9.
霞飞 《党史纵览》2006,(5):45-46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结束的第二天,即1966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接着召开工作会议,讨论落实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康生首先跳出来诬陷陈云。原来,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对陈云进行了批评。于是,惯于见风使舵的康生便来了一个落井下石。他企图通过批陈云,既在毛  相似文献   

10.
陈晋 《党史文汇》2004,(3):26-31
第五集用兵纪实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井冈山.车到黄洋界,他快步走向山顶,神色凝重地伫立眺望,深情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这就是黄洋界!"然后让人去查看一下,当年修的工事掩体是不是还在.  相似文献   

11.
1943年7月初,周恩来由重庆回到延安。一天,他从毛泽东的窑洞出来,又信步走进了彭德怀的窑洞。不一会儿,来延安参加整风的陈赓也来了,三个战友相见,格外高兴。正当他们谈得起劲时,突然进来了一颗“灾星”,三人的欢声笑语顿时停止了。  相似文献   

12.
吴正裕 《党的文献》2014,(2):113-117
美国斯图尔特·施拉姆教授和日本学者武田泰淳、竹内实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1946年,诗人佩恩在延安访问期间曾听说编印过一本收录有70首毛泽东诗词的诗词集。这一信息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追根求源之后,终于在《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发现了《读〈风尘集〉有赠》诗二首,经过研读与分析,可以推断出诗中提到的《风尘集》就是毛泽东编印的第一本个人诗词集。据考证,佩恩关于这一诗词集的说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存在讹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诗词集的名称应为《风尘集》,而不是《风沙诗词》或《风沙集》;第二,诗词集应是毛泽东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之间在瓦窑堡编印的,而不是在延安;第三,收录的诗词篇数应为7首或17首,而不是70首;第四,印数极少这一说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天地》2006,(6):10-15
曾几何时,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权倾一时。曾几何时,他深受毛泽东的信任。曾几何时,他随心所欲地整人害人。曾几何时, 他极善伪装,以至于死后也骗去了不少花圈。又曾几何时,他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撤销了对他的《悼词》,开除了他的党籍。这个人就是康生。  相似文献   

14.
2002年,诗人臧克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谈到了当年《诗刊》创办时向毛泽东征稿的情形,但对那份致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谁起草的,老人却“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是自己用毛笔抄写到信纸上的。实际上,那封一下子打动了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诗人徐迟起草的。而点燃他起草这封征诗函激情的,却是另一位诗人冯至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陈晋 《党史文汇》2004,(7):37-41
第十九集冰雪傲梅 走进毛泽东的个性世界,你会发现那是一道丰富多样的亮丽风景. 他像学者那样通晓古今,又像农民那样平易朴实. 他十分毕业默风趣、含蓄温和,又罕见地严肃认真、猛烈逼人.  相似文献   

16.
历来,毛泽东的诗词多被从政治的角度欣赏,本文从诗词意境和表现方法的角度剖析了毛泽东诗词的大家风范,也从社会和历史的人文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分析了毛泽东诗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8,(8):42-42
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朱向前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毛泽东诗词,其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周末开讲”栏目主讲的《诗人毛泽东》受到了上自将军下至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诗史交融,艺术地再现革命和建设历程;诗中显理,凸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诗中传神,高扬时代精神彰显民族气魄;诗中展志,崇高理想铸诗魂——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是我们深入学习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可贵教材。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0,(4):59-60
<正>杨奎松在九州出版社2009年5月版的《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中指出:传统的中共党史读本一直说,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一举成为了中共党内最高领导人。一般人的理解就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统率全党,成为党的最高领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3,(12):52-52
毛泽东从来都不允许他的儿女以他的名义、地位、权势去为自己谋私利.他一再强调作为毛泽东的子女.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