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勇  黄元英 《求索》2012,(4):132-134
《中兴间气集》与《御览诗》两选本皆为中唐之际的诗歌选本,但二选本在诗人及诗歌选录上存在较大差异,后世对二选本的评价也大相径庭。通过比较分析,二选本存在诸多差异的原因在于:二选本诗选家的审美趣味相异;选家编选选本出发点或目的不尽相同。从比较中更可探索中唐诗歌所存在的共同的审美风尚以及中唐诗歌演变轨迹,更为重要的是二选本的存在使许多诗人及其诗作得以流传,为唐诗的校勘、辑佚等提供依据,通过比较更能发掘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后期编选唐宋词之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选唐宋词之风甚盛,其选词范式与前期大为异趣:后期唐宋词选本偏于精选细论,选家的理论批评意识较强,词论型词选渐成词坛主流;就操选政者的身份、编撰态度,以及选本中体现出的对唐宋词的校勘、考订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更为学术化的特征;此外,后期选本更加注重读者之接受状况,选家十分重视以选本向学词之人开示门径,度人金针。这一论题对于从选本之角度考察唐宋词在清代的接受状况,以及研究清代词学论题皆有裨益,对于今天的唐宋词选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选诗之差异看《文选》、《玉台新咏》的文学批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选》和《玉台新咏》都产生于梁代的 5 0多年间 ,均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这两个选本在诗歌选录上却表现出冰炭难容的差异 ,从这种差异中 ,我们可以发掘出古代选家怎样用选本来表现自己的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文学审美观 ,并进而影响后代文学发展方向的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的特征 ,从而使我们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李永贤 《求索》2012,(7):127-129
清初选诗活动最具特点的,是编选本朝诗的热情极其高涨。清初诗选本的编选与清初诗歌的繁荣密不可分。从选诗活动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看。一方面,清初诗坛的繁荣,为选诗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选诗也表现出规范诗歌创作、引领诗风变化的自觉意识;同时,选本中所具有的对诗学理论的探索与总结,也为清代诗学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唱曲及舞台动作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俗事象,由唱曲和舞台动作两个方面来观照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游戏节令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采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正因为元杂剧中有了大量民俗文化的展现,才使戏曲与广大观众紧密相连,使之在观众的喜爱和欣赏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6.
周成强 《求索》2013,(3):122-125
明清时期,桐城地域诗歌选本众多,从编选特征和诗学风貌来看,它们呈现出许多共通性特点。作为第一部桐城地域诗歌总集,《龙眠风雅》在桐城诗歌选本中很具代表性,对其他选本产生了重大影响。《龙眠风雅》正、续集共九十二卷,本着表章乡邑诗学的目的,在编选时以人存诗与以诗存人二例并用,选录了从明初到清初近三百年五百五十一位诗人的作品。其规模宏富,体例明晰,遵循以时为序的编排原则,并采用因人系诗的编辑方式,作者名下附有详略不等的小传。其编纂思想以风雅为旨归,由此体现出桐城一地重雅正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5,(12):151-153
《汉宫秋》的音乐结构在作品中所占的地位远远超过了故事结构;这一特点在其它元杂剧作品和明清传奇中同样存在。许多元杂剧乃至明清传奇,它们在情节结构上可以表现得非常松散,而只要它严守一本四折的规范,并且有脍炙人口的优美唱段,它就有可能成为一出好戏。元杂剧在整体上注重的是“曲体结构”而非“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8.
屈原作品写成之后,在楚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因而屈原的事迹和作品得以流传和保存。但是,较系统地对屈原作品进行研究,则开始于汉代。汉代可说是“楚辞学”建立的时代;汉人对屈原作品的注释与评论,无不给予后世以巨大的影响。汉人评价屈原,观点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反映了那个时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李霞新中国第一部汽车的产地是长春;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在长春。长春至今因第一汽车制造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而成为"汽车城"和"电影城"。这座位于东北大平原心脏的吉林省省会,既有它曲折的历史,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正如同城内仍然保存的那...  相似文献   

10.
王文元 《传承》2008,(15):36-39
曾经流传在敦煌百姓中的摔跤、相扑、健美、体操等千姿百态的体育运动,都通过一代代画师们的丹青妙手保存了下来,至今栩栩如生。敦煌古代体育壁画一方面证明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古老的敦煌壁画和现代的一些奥运比赛项目之间有着传承关系。就某些现代奥运项目而言,敦煌古代体育运动是其源头。  相似文献   

11.
辨识"正体"和尊崇"正体"是明代文艺复古思潮的核心,它对当时的元杂剧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对当时传奇创作堆砌辞藻和不谐音律的不满,曲评家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戏剧的初始之作"元杂剧"身上,通过对元杂剧的品评,他们提出具有"本色语"、"真情话"、"谐律辞"的元杂剧才是真正的"当行剧",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中国戏剧。  相似文献   

12.
郑艳玲 《前沿》2009,(4):167-171
元杂剧中有一些作品对商人的婚姻爱情进行了描写,这些作品丰富多彩,反映出商人的不同侧面的生活面貌。元杂剧对于商人婚姻爱情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商人以财力破坏他人爱情的错误行为,二是对商人在爱情中的犹豫和彷徨报以同情,三是肯定商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大胆追求。  相似文献   

13.
100多件越来越值钱的于右任作品莫名地消失,显系"内鬼"所为。能够私分的自然也必是有权决定者和接近赠品的具体管理人员。《是谁拿走了122幅于右任作品》一经媒体报道,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晚唐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史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原诗如下: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樊川文集》第六十九页)然而,尽管人们喜欢这首诗,大量选本选了这首诗,但对诗中“赤壁”到底在哪里这一点上,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以致形成了一桩错判了的诗坛公案。搞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们大都不知道"跪"为何物了。什么叫"跪",人为什么还"跪"?过去时代的孩子可不同,从小接受"跪文化"的熏陶和传授。春节来临,给父母长辈们拜年,便要行跪拜礼。我小时候怕过春节,多半就由于怕过这道关。到别人家拜年,或有长者来家坐,都要跪下叩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台湾、浙江等地收集和整理的数百种畲族族谱的整理,发现了不少具有相当史料价值的资料,对厘清南方少数民族的源流和播迁、保存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在对闽台地区的畲族族谱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家族、民族的归属感以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俊生 《春秋》2012,(2):51-53
《水浒传》使武松和阳谷扬名中外,在阳谷流传着不少与"水浒"相关的故事;《水浒传》描写阳谷的地理、风俗人情,至今还很符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台湾、浙江等地收集和整理的数百种畲族族谱的整理,发现了不少具有相当史料价值的资料,对厘清南方少数民族的源流和播迁、保存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在对闽台地区的畲族族谱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家族、民族的归属感以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吴亚明 《台声》2014,(8):59-60
暑假到了,台湾的旅游旺季也到了。为了让岛内民众和八方游客有个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台北故宫博物院于7月4日特别推出"唐寅书画特展"。此次特展遴选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唐寅与其师友作品共70(组)件,分为"诗画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书法艺术"4个单元,多元呈现唐寅书画的艺术源流与成就。其实,唐寅书画特展是台北故宫今年推出的明四大家系列特展中的重要一环,在过去两个季度里,台北故宫已相继推出沈周和文征明书画特展。  相似文献   

20.
李彩霞 《创造》2021,39(1):39-43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图书馆最初、最传统的形式,是私家藏书楼。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图书的规模化出版,图书的大量出版,又催生了藏书楼的产生,而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藏书楼的文献(书)多了。图书馆不仅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并提供使用的科研机构,而且也是学习知识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产生,使得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所创造的文化和所获得的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下来。信息时代,图书馆文献信息的记录方式、传播手段和获取途径等,已经被5G、大数据和互联网改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