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作海冤案的前因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复活","杀人犯"已服刑11年 "杀人犯"赵作海,入狱前,家住河南省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 2010年5月9日,当获知58岁的赵作海将被无罪释放之后,乡亲们聚在村里,想看看经历了11年牢狱之灾的赵作海现在是什么样子.之前,还有一件令乡亲们震惊的事,当年,被赵作海"杀死"的赵振晌突然"复活",从太康县回到了家中,这让平静的村子如同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2.
一起案件促生一个司法解释 2010年5月6日,《大河报》一篇名为《河南商丘一“杀人犯”入狱10年后被害人复活》的文章,将“赵作海杀人案”引人人们的视野。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个“幸与不幸”的人物——赵作海。  相似文献   

3.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20):15-15
1999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农民赵作海被指控杀害同村人赵振晌继而被判死缓入狱。在被监禁11年后,赵振朐“复活”。河南省高院启动再审程序,撤销该案原审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相似文献   

4.
宏剑 《江淮法治》2010,(12):11-13
10多年前,河南两村民赵振晌和赵作海打架后,赵振晌失踪。1年后,村民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认为就是赵振晌,警方遂将赵作海带走。后来,赵作海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谁想到,就在“杀人犯”赵作海服刑11年后,“死者”赵振晌突然回到村里。  相似文献   

5.
宏剑 《公民与法治》2010,(13):15-17
十多年前,河南两村民赵振晌和赵作海打架后,赵振晌失踪。1年后,村民发现一具无头尸体,认为就是赵振晌,警方遂将赵作海帯走。后来,赵作海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缓。谁想到,就在“杀人犯”赵作海服刑11年后,“死者”赵振晌突然回到村里。  相似文献   

6.
馀迅雷 《检察风云》2011,(17):39-39
彼苦海刚出来,此苦海陷进去,这个赵作海,真当是跟社会之海密切相关啊! 河南商丘农民赵作海,年近六旬,曾因冤假错案,被当做“杀人犯”判处死缓,坐牢11年,2010年才平反,出来后,获国家赔偿款及困难补助共65万元。没承想,他被诱至宁夏贺兰县,深陷传销泥潭。他和他妻子李素兰都陷进去了,那65万元赔偿款,结果有一大块“补偿”...  相似文献   

7.
彼苦海刚出来,此苦海陷进去,这个赵作海,真当是跟社会之海密切相关啊!河南商丘农民赵作海,年近六旬,曾因冤假错案,被当做"杀人犯"判处死缓,坐牢11年,2010年才平反,出来后,获国家赔偿款及困难补助共65万元。没承想,他被诱至宁夏贺兰县,深陷传销泥潭。他和他妻子李素兰都陷进去了,那65万元赔偿款,结果有一大块"补偿"给传销分子了。  相似文献   

8.
李克杰 《检察风云》2010,(12):63-63
可以说,从发案到被怀疑,从反复退案到最终定案,从被害人“复活”到沉冤昭雪。赵作海案的每一步都颇具戏剧性。该案起源于同村人赵振裳因为共同的相好而于1997年10月30日深夜向赵作海头上砍了一刀,由于害怕自己闯了大祸.赵振裳随即逃离家乡。然而。近乎一年半后的1999年5月8日在村边机井里出现的一具无头男尸,让本为受害人的赵作海成为重点嫌疑人,被捕入狱。  相似文献   

9.
沈峰 《政府法制》2010,(11):35-35
今年4月30日,被同村人赵作海“杀害”十多年的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村民赵振裳突然回家。此时,赵作海已经服刑11年。5月9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赵作海一案的再审情况,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已派人赶赴监狱,释放赵作海,并安排好其出狱后的生活。河南省人民法院纪检组、监察室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0.
银玉芝 《检察风云》2010,(11):33-33
又是沉冤得雪的报道。今年4月30日,被同村人赵作海“杀害”十多年的河南省商丘市赵楼村村民赵振晌突然回家。此时,赵作海已经被判服刑11年。5月8日,赵作海前妻赵小齐(音)表示,井里尸体被发现后,她曾经被警方在乡里一个酒厂关押一个月,受到很多折磨,但一直否认丈夫作案。(5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0,(11):M0001-M0001,3
近期媒体报道的两起案件让中国司法再度蒙羞,一件是河南柘城县“赵作海冤案”,另一件是河南尉氏县警方抓精神病人抵杀人犯。它在拷问司法公信力的同时,也给了公众一个反思我国司法体制、讨论司法政策利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除了11年的冤狱,错案带给赵作海的还有65万元国家赔偿和补助。但他却没有因此过上好日子—因钱众叛亲离,再婚娶妻后与儿媳失和,投资商海又血本无归。"国家给了赵作海赔偿,并不代表他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朋友闵凡玉表示,晚年危机正在向赵作海逼近。  相似文献   

13.
艾静 《中国律师》2013,(12):78-79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司法的关注日益高涨。这种监督几乎变得无处不在。近年来,通过陆续曝光的佘祥林杀妻案、赵作海杀人案、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等,要么被杀死之人突然复活,要么真凶落网真相大白,这些当年大快人心的“破案”俨然变成千夫所指的“错案”,极大地削弱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游伟 《检察风云》2010,(12):62-63
“佘祥林”、“赵作海”,已经成为中国冤案的代名词,而被写入当代法制史。“赵作海”与“佘祥林”蒙冤,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湖北警方在水塘发现,疑似佘祥林媳妇的尸体,河南警方在水井里发现疑似赵作海的仇家——赵振裳的尸体;受害人都曾经遭受警方的刑讯逼供,佘祥林的鼻子被多次打破之后,警方竟将他的头残忍地按到浴缸里,  相似文献   

15.
11年前因杀人罪被判处死缓的河南省柘城县农民赵作海,由于被害人突然现身、真凶落网而洗去冤屈,引起世人关注。追根溯源,刑讯逼供是造成冤假错案的罪魁祸首。而在清朝,湖北麻城县即现在麻城市亦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杀人冤案,可谓异曲同工,至今读来仍触目惊心,催人警醒。清人袁枚《书麻城狱》载,清雍正年间,湖北麻城县一名"杀人犯"即将伏法时,不可思议的其被指控杀害的对象,却突然归来。  相似文献   

16.
陈卫东 《中国法律》2010,(4):6-8,61-64
连日来,河南赵作海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着赵作海被无罪释放并获得65万元的国家赔偿,遣起冤案才逐渐落下帷幕。冤假错案,这个刑事司法界最棘手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上演着。从此前的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到佘祥林“杀妻”案,再到至今还未讨到说法的河北聂树彬案,诸多的冤假错案轮番登场,  相似文献   

17.
近期,"赵作海"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赵作海作为一名因刑讯逼供而遭受不公平审判的普通公民,他的身上折射出了许多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诉讼监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赵作海"案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监督制度分析出现行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李丽静 《政府法制》2010,(11):21-22
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河南省有关方面同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能江江 《法制与社会》2010,(24):150-150
中国司法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个案尤其是重大个案毫无疑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赵作海案便是其中之一,因河南公检法失职,造成赵作海11年的牢狱之灾,事后启动了国家赔偿程序当事人获得65万赔偿金。本文旨在从程序上重点分析导致赵作海案件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进行反思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司法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一个意志坚定的母亲通过15年努力,终于使法律得以更改,将一个15年前杀死她女儿、后被判无罪的杀人犯送入了监狱。而这个杀人犯也成为英国《双重危险法令》更改后,第一个接受复审的人。1989年,时年28岁的男子比利·邓洛普由于遭到前女友一个比萨饼送递员朱莉·霍格的嫌弃,竞将她活活扼杀并奸尸。在受害人失踪80天后,朱莉的母亲才在房子厕所后面发现尸体。比利被怀疑为凶手,并两次出庭受审,但因陪审团意见不一致,他最终于1991年被判无罪。后来,比利又因涉嫌袭击另一个前女友而被判刑,在被监禁期间,他承认了自己杀害朱莉的罪行。但是.由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规制,使得尽管比利认了罪,但他依旧无需接受法律的惩罚。朱莉的母亲——退休护士安·明不懈地进行了长达15年的“抗议战役”,强烈要求更改法令,惩治凶手。奇迹终于出现了。《2003年刑事司法法》在2005年被宣布施行。根据新法令,如果有力的新犯罪证据被找到,公诉方可以要求进行一次复审。就这样。2006年9月11日,比利被定有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