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看了《空谷幽兰》一书,引起了许多联想。就是今年春节前后,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突然窜红网络,缘起与比尔·波特关于终南隐士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有关。比尔·波特(BillPorter)是翻译和阐释中国古典著作的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2.
汉代部分士人选择归隐,是当时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中两汉之际的归隐现象又尤为突出.由于王莽篡权、各方割据、社会混乱等原因,不少书生、士吏在西汉末年选择了归隐;东汉王朝建立后,刘秀政府对这部分士人采取了积极的招揽政策,通过嘉奖、各级政府机构征招等方式,吸引了大批归隐士人出仕或再度出仕.东汉初年的这种隐士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不仅为刘秀政府吸纳了大量人才,同时也赢得了民心,是东汉初年社会较快稳定下来、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猛 《求索》2007,(10):183-185
一般认为诸葛亮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儒家士大夫形象,但出山之前的诸葛亮明显具有疏离政治的隐士心态,认识了这一点,有关“三顾茅庐”的一些争议与困惑便可基本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4.
汉末士风与思想学术界的变化,被荆州学风延续发展.受此滋养,襄阳隐士具有儒道兼融的文化思维,他们或出世又关心熟知世事,或能隐能显、显后欲隐.而隐居与出山的不同选择,展现的都是对于个人精神独立、自由人格的追求.这个弱小群体输送了推动历史进程的孔明.由此,<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中的襄阳隐士和隐逸文化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以试验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做官与不做官的纠结。而在司马昭看来,他们做不做官,做官清不清廉,勤不勤政,都无关紧要。最要紧的,是听不听话,嘴巴老不老实如今,大家都想做官,都觉得做官其乐无穷。而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后汉书》有《逸民列传》,《晋书》、《唐书》、《宋史》、《明史》等都有《隐逸传》,《南齐书》有《高逸传》,《清史稿》有《遗逸传》,嵇康、皇甫谧有《高士传》,袁淑有《真隐传》,称呼不一,写的都是同一类人.  相似文献   

7.
《招隐士》的主旨是以道家思想反对为追求名利功业而伤生害性,引导士人疏远现实政治而企慕高蹈隐逸。其在语词、句式、造境、体式等方面受到楚地文化和屈原辞的重大影响,并有创新,最终成为汉代楚辞新声。这与作者的身份、所处地域以及时代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礼治的核心目的 是平安,平安的前提是礼治,无礼则难以平安,泰卦之前是履卦,礼是去争夺、保平安的前提,小康靠礼来维持等五个方面可论证礼治是儒家平安文化的原型.礼与新时代公安机关所遵循标准的对应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警察的十六字总要求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论证礼治平安文化原型理念,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有发挥教化功能、强化约束效力、增进防腐机能、强化守法自觉、丰富警营文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贾凤姿 《求索》2008,(6):107-109
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趋势,有人担心经济全球化能够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一元化)。本文对文化多元化根源问题进行全面的追问,揭示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五大根源。本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美丽 《理论月刊》2004,(7):138-140
死亡和再生既是原始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型主题。现代剧作家从社会整体的蜕变和个体变化两个方面强调了死亡与再生的意义,特别是通过表现英雄死亡的意义以及人们精神状态由消沉到振奋的过程,使死亡与再生主题与现实社会斗争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后,弗莱的身份定位从文学理论家日益扩展为文化批评家乃至思想家,弗莱理论作为神话、文学、文化互联体系的宏大性也日益得到认可。弗莱寻求建立批评的科学学科,其理论以类比途径同一化了诸多宏大知识视域,并在文学中想象结构的神话原型及其贯通为文学的整体性、批评的系统性与文化的延伸性中展现了其科学性。通过融合、调和的理论路径才能对弗莱宏大的综合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实现文化和谐,要着重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处理好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象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是玄学崇有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适性逍遥"的理论.本文以郭象的"适性"理论为基点,以追求一种现实和超越的统一为暗含于全文的主线,以"适性"即"逍遥"为一个过渡性的论证,归结出郭象所指出的"圣人"的即世间的"逍遥"这一魏晋玄学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14.
塔娜 《前沿》2010,(13):177-180
在市场同质化的严峻形势下,简单的区隔定位已经不能提供消费者一个坚定的消费理由,品牌的意义缺失造成了"定位危机",也因此发掘出了定位的新含义——聚合,即把按照定位区隔出来的消费者个体聚合成整体以便于集中说服。然而,怎样聚合消费者?伊利与蒙牛的竞争双赢局面之形成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样本,通过"原型"来连接意义与意向、产品与消费者,并形成原型管理系统,将会是一个创造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选择原儒“义利”观这一平安文化原型理念作为公安队伍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维度。在阐述“义”“利”之所指、原儒的“义利”观之后,论证原儒“义利”观对公安队伍队伍反腐倡廉建设价值在于:一、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和平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二、促进公安干警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六字”总要求;三、提高公安干警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四、强化公安干警职业道德建设;五、增进公安民警法治精神,强化“从严治警”。作为平安文化的原型理念之一的原儒“义利”观,能够在当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其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阵地、活动、人才、制度是落实文化惠民的关键要素。我们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共享农村文化发展成果,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7.
马召辉 《青年论坛》2005,13(3):125-127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在一个一切以利欲为人生首要价值的社会里,它无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黄金原型意象从巴尔扎克笔下溢出绝非偶然,作者所要弘扬的,正是当时快要失去的;作者所要拯救的,却是自己心中一直认为是永恒的,所以其中的悖谬之处,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李建国 《理论月刊》2002,(10):124-125
“云雨”与“猿声”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比较常见的两个意象,而它们的形成又与三峡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将运用原型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意象的意义形成历史做简略的梳理,力求挖掘其中的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先进文化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群众性和导向性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落后文化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滞后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孙国江 《求索》2010,(8):211-213
"金牛负锁"故事屡见于六朝笔记中,其负锁的情节被唐传奇《古岳渎经》所继承。作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故事结构,负锁这一主题的原型可以上溯到神话中鲧被殛于羽山后化为黄龙助禹治水的传说,并通过无支祁故事移位于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通过对于负锁主题故事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孙悟空形象与上古神话原型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