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项惠民举措将惠及1.7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人,也是近10年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幅度比较大的一次。这次调整不仅引发了代表委员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方面包括网络媒体对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热议。  相似文献   

2.
正现就《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21号),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下简称"两项机制"),推动待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确保参保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今年9月26日,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浙人社发[2019]57号)。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文件精神,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在征求意见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0月31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实施意见》共有五项内容——一、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完善基础养老金构成,明确待遇构成因素。一是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  相似文献   

4.
正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ZJBC13-2019-0023甬人社发[2019]104号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四区一岛"管委会人力社保、财政部门: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21号)和《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浙人社发[2019]57号),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建立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08,(23):57-57
据《广州日报》报道.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日前称,国家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将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提前退休现象。财政部将理性安排财政支出.建立合理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层声音     
《公民导刊》2013,(9):19-19
<正>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区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贵州政报》2023,(5):39-40
<正>黔人社发〔2023〕4号各市(自治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根据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作如下调整,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一、自2023年1月1日起,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28元(含中央和省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典型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制度覆盖面广,常规性与预防性护理相结合以及比例分摊式的缴费方式是其典型特征。在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使得老年人得到了及时、全面的养老护理服务,制度实施效果显著。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有益的经验,全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省人大代表刘志起提出的应提高四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离退人员的工资待遇的答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建立并实行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退休人员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要求,定期按各省上年度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整基本养老金,考虑到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调整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审核,从宏观上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有关是否应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的话题备受社会各界瞩目,该问题因直接涉及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而异常敏感。已经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应以牺牲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待遇为代价,而是应通过建立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并实现市场化投资运作来保证其待遇水平不下降甚至稳中有升,以促成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福建省养老保险工作在推进制度建设、扩大覆盖范围、确保待遇发放、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巩固完善,参保人数稳步扩大、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调剂能力加强;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增加养老金240元,增加幅度为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643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跨地区转移接续顺畅。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之意,是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重要保障。其中,服务资金保障是核心。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是目前国家确立的养老服务筹资保障机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丁兆君  金双华 《探索与争鸣》2022,(6):115-122+179
中国养老金的理论研究以及制度改革多以渐进式的方式推进,集中在养老金部分参数的适时与适度调整上。但从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来看,把握社会养老保险的本质,厘清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边界,尤其是让政府回归此体系中的本位,才是提高中国养老金体系发展水平的根本之道。基于现有的制度成果,结合已确定的三支柱改革目标,政府应在明确与市场分工合作的顶层设计后,进一步完善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养老金制度,扩展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覆盖面及提升横向公平性,增强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并适当降低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替代率,为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腾挪成本空间。将分离出的个人账户充实到第三支柱中,使之成为个人法定储蓄型养老金的组成部分,引导并实现纵向公平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倾斜。通过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发展,逐步提升中国社会整体的养老金待遇水平。  相似文献   

14.
老年社会保障即指发生在家庭以外的公共或社会保障,它一般由社会退休金制度、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企业福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四种制度构成。它对老年人的保障功能可以归结为经济保障、生活护理、卫生保健和文化精神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韩国于2008年7月实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规定"为了提供良好护理服务,保证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家以五年为单位对原制度进行调整,制定新的长期护理基本计划"。韩国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有十余年,期间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本文基于两次长期护理基本计划及其实施情况,梳理韩国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过程,分析韩国经验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府责任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农民养老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农民参保激励机制、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不同层级间政府财政责任约束机制、政府养老金最低待遇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度、隐形成本的化解机制缺失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政府责任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失能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个人和家庭的长期护理负担,我国政府加快推动长期护理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作为解决长期护理资金来源渠道的重要手段,2016年和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障局分两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目前,全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各至少有1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根据国家医保局统计,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8亿人,享受待遇人数83.5万人。出台首个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为了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协同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充分肯定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确,作为老社保人,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的十九大以来,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开展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实现了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确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得以建立,全国统筹开始实施;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陆续出台,填补了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二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三是待遇水平稳步提升。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同步同办法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不断健全。四是公共服务更加精细。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窗口适老化与智能化服务并行,群众社保事务一窗办、线上办、就近办朝着多渠道多样化趋势发...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实施到位。符合这次待遇调整的75.23万名全省统筹企业退休人员普遍调整增加了基本养老金,省级统筹范围内月人均增加基本养老金147元(含特调)。这次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从1085元提高到1232元。对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工作时间早、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自1995年国家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累计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10次养老金,特别是2005—2007年连续三年调整,使吉林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07年1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8—2010年再次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总体水平将高于过去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