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铁站可以成为伟大艺术和建筑的展览厅,展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年代久远的地铁站,可以代表一个地方的历史,当人们在布满旧式吊灯和其他陈旧装饰的长廊之中,可以感觉到穿越到过去的年代。而经过重新装修或全新的地铁站,则可以反映最新的科技,并成为创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陈荣生 《政府法制》2013,(14):35-35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有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那段时间内,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他们中大部分人是赶着去上班。  相似文献   

3.
张小平 《政府法制》2012,(14):33-33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几家媒体受北海道札幌市政府的委托,面向读者开展了一次公开征集“拯救生命金点子”活动。原来,自1971年札幌市地铁站建成开通以来,不到10年内,那里就发生了50余起卧轨自杀事件。这让地铁站人员伤透了脑筋,更让市民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迫于公众压力,政府多次责令地铁站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地铁站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也越来越多。但在地铁事故发生后,地铁公司的事件处理往往令法律界人士倍感困惑。那么在地铁站内发生事故的举证责任究竟应当如何分配,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也颇多。因此有必要对地铁站内发生事故的举证责任分配加以分析,以期对地铁站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合理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走出爆炸阴影,城市监控功不可没 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利物浦地铁站附近的金融区、拉塞尔广场附近的公共汽车、伦敦西北部的地铁站等地发生了至少6次的连环爆炸事件,造成了近百人伤亡。  相似文献   

6.
地铁隧道安全疏散平台的理想结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地下铁道(简称地铁)建设。由于地铁站和地铁列车内人员非常密集,如果地铁遭遇恐怖袭击、输电系统出现故障以及地铁站、地铁列车、地下铁道隧道(简称地铁隧道)输电电缆发生火灾等,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国外在这方面已有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过后,中国南方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用工荒”现象,而在建筑业、医护行业、IT产业等领域,北欧的瑞典预计未来也将出现人才短缺问题。瑞典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其对策是否对中国有可借鉴之处?两国今后在劳务合作方面是否有发展潜力?瑞典劳动部国务秘书艾娃·松内戈德和瑞典驻华使馆首位负责劳工市场事务的参赞欧阳博,  相似文献   

8.
地铁火灾严重威胁着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火灾状态下人员安全疏散是地铁安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紧急状态下应急响应的基本要求。本文以M地铁站为实例进行研究,采用人员疏散仿真模拟软件(Path Finder)对地铁站在复杂火灾工况下的疏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M地铁站的真实疏散时间(RSET),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M地铁站火灾工况下完全具备人员安全疏散的功能特性,即M地铁站站内疏散设施在火灾情况下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为示范地点安全疏散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笔者随团出访北欧四国,并有幸到瑞典国家最高检察院参观访问。在那里,热情友好的瑞典同行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瑞典的检察制度,双方就有关检察工作问题进行了愉快地沟通和探讨,彼此都很受启发:通过公务交流,我们对瑞典的检察制度有了一些了解。现根据瑞典同行的介绍和他们提供的外文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瑞典的检察制度和此行我们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通过对我国与日本事故疏散时间计算的方法、结果可信度的对比,分析事故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地铁站事故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日本事故疏散时间相对之下能更好地反映换乘地铁站的站体设计、疏散设计的要求,建议在今后的换乘地铁站的疏散计算中参考日本规范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的恐怖活动呈上升趋势,城市地铁站遭受恐怖袭击时具有伤害群体性、影响全线性、破坏连带性和空间封闭性,从而成为恐怖分子选择的偏好。本文选择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地铁站为研究客体,设计地铁站自身、时空背景和警方支援三个要素,从而得出防范此类袭击事件的方法。城市地铁站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关注时空背景、完善警力支援来进行反恐风险防范,三者的有机结合将会提升防范城市地铁站遭受恐怖袭击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方鲲鹏 《检察风云》2013,(20):43-45
指纹唯一性的假设靠不住 2004年,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地铁站发生一系列爆炸,近2,000人死亡或受伤。当尘埃落定,西班牙执法部门在现场一个装雷管的袋子上发现了几枚指纹。  相似文献   

13.
李忠东 《检察风云》2023,(17):54-55
<正>吸烟率低于5%瑞典发布题为《瑞典的经验:无烟社会的路线图》报告,宣布瑞典将于今年内实现吸烟人口(每天至少吸烟一次)少于总人口5%的目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无烟”标准。欧盟计划到2040年实现“无烟”目标,瑞典在欧洲国家中已经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的监察员制度黄列保障公民在与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打交道时所享有的权利在法律程序中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点上看,瑞典的监察员制度即在保证公民免受司法和行政机关作出的压制性决定和不当管理方面起着积极关键的作用。瑞典人引以为豪的就是他们在世界上首创了监察...  相似文献   

15.
小冬 《政府法制》2012,(33):29-29
瑞典:开启一种模式 瑞典在1999年通过了一项处罚一切形式嫖娼行为的法律,但不处罚卖淫行为。瑞典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将嫖娼有罪化而不处罚卖淫行为的欧洲国家。该法律规定的罚金同嫖客收入成正比,最高刑期6个月。  相似文献   

16.
1案例 1.1案情 某年6月5日.在某市一地铁站北侧的联通基站内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已高度腐败。 1.2现场勘验  相似文献   

17.
正到过汉堡的人都知道,Jungfernstieg是市中心著名的地铁站,它濒临风光秀丽的内阿尔斯特湖,紧邻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汉堡市政厅大楼,而我实习的全球第一大所——欧华律师事务所(DLA Piper)汉堡分所也正位于此处。这是一座欧式的六层办公商务楼,其大门正对着Jungfernstieg地铁站站口与内阿尔斯特  相似文献   

18.
雷达 《政府法制》2010,(10):1-1
早在1766年时,瑞典议会就通过了一项《出版自由法》,其中最主要的条款就是“公开所有非涉密的公共文件”,瑞典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目前在瑞典,政府或公共机构的书面公务资料、公函、财务报告等,只要不属国家机密,都必须向公众和媒体开放。任何一个瑞典公民,均有权查阅任何官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甚至王室成员的资产和纳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累并收获着     
多年采访全国两会,今年虽然最累,但收获也最大。今年会期缩短,我不想耽误分秒,自掏腰包,在某宾馆包了一个小房间——因离地铁站较近,可以早起“开工”,也可以晚点“收工”,时间完全由我掌控。  相似文献   

20.
林火妹 《刑警与科技》2005,(12A):102-107
与摩天大楼一样,地铁也是人类工业和后工业时代的杰作,是方便和快捷的同义词。但走在地铁站时,偶尔还是会想起“地狱”(Hell)——纽约人常用这个单词来形容地铁,你只能在里边见到地铁的尊容,它没有外貌。X光能照射人体内部,但很难想象有什么技术能够透视地铁全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