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360随即推出了WebQQ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2010年11月10日下午,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已经兼容。这场明里暗里的争战貌似从用户利益出发,而实然,用户终究不会是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2.
苹果iPhone用户的“越狱”涉及到软件最终用户的合法权利问题,合法的软件最终用户应该享有必要的权利,软件权利人不应做出不合理的限制。软件权利人采取的技术措施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在平衡软件权利人和软件用户之间的利益时,应该赋予软件用户更大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选择腾讯还是选择360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它涉及到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保险利益的概念检讨——以《保险法》第十二条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保险法上的核心概念,保险利益在保险理论和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保险法》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却存在诸多缺陷。保险利益的主体应该是被保险人而非投保人;保险利益以保险标的为基础,并不等同于保险标的,而保险标的的范围不但包括各种财产权利,还包括经济利益;保险利益只适用于人身保险领域,在保险利益的性质上,我们应坚持“经济关系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腾讯诉360公司不正当竞争案直接起因于360安全卫士宣布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称腾讯QQ涉嫌窥探用户隐私。  相似文献   

6.
张雯 《法制与社会》2010,(12):279-279
本文通过对利益型诈骗案件的分析,论证利益型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从利益型诈骗与财产型诈骗的区别和财产性利益是否可构成诈骗罪的犯罪对象着手,分析财产及财产性利益,并从我国法条、修正案的规定和刑法与民法的关系上加以证明,论证该案例是否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7.
当腾讯2010年11月3日发布致用户的一封信,称“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时,腾讯的用户真正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卸载360软件,要么QQ软件被停止运行。两家公司在用户电脑上公然打架,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8.
尚瑞 《中国监察》2011,(18):44-45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众多单位,各关联单位和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成了利益相关方。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分割和利益关联。所以,可强化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使他们相互监督。  相似文献   

9.
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于制度设计的视野审视,精神损害赔偿之规范安排应当坚持利益衡量的制度进路,在对受害人实施法律救济与保障行为人的行动自由之间,寻求和给定规范路径,在利益冲突的格局中实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实现个案中的实质正义。同时,精神利益的保护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着眼点,对精神利益的界定与衡量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于利益衡量的视域中,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在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安排上尚存需要完善的空间,需要从利益衡量的角度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10.
动态     
《电子知识产权》2013,(11):14-14
奇虎360“屏蔽百度广告”插件涉不正当竞争——当用户使用360浏览器登录百度网站,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时,3.60插件会去除百度搜索结果页面的推广链接,360使用这种屏蔽百度广告的插件已经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1.
法律总是与一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它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协调利益,保持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平衡,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一部法律若要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服从,一定要能安排好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合理解决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纷争。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中考察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分析这些利益之间的对抗及冲突,作出相宜的取舍,保证所立之法能够真正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立法成为表达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冲突,减少利益纷争的有效手段,考察立法与利益的关系将对建设法治社会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案件宣判后,奇虎表示尊重法院判决,但对结果表示遗憾,并称虽输了官司但赢得了用户,员工普遍认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未来将坚持反垄断立场,但提出“宽而有度”反垄断思路;腾讯表示非常支持和尊重法院判决,称未来面临类似问题时将会更加谨慎,特别是注意将维护用户利益和防范法律风险放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利益”是本来就存在的词,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将“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联在一起使用,“党的利益”问题被忽视,似乎这种利益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没有独立的存在。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4.
姓名是自然人的人格特征之一。姓名之上的诸正当利益中,匿名的利益已由隐私权加以保护,防止发生错误的负面社会印象之利益已由名誉权、荣誉权加以保护,因此,姓名权保护的第一项利益为防止发生错误的正面及中性社会印象。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格具有商业价值,这种人格财产利益应专属于本人,因此,姓名权保护的第二项利益为独占姓名的商业价值。由于姓名之外的其他身份信息同样可以标识特定主体,对于上述符号的保护,可以类推适用法律关于保护姓名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2010年9月至11月初,我国两个大型网络企业腾讯和360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至少有6亿QQ注册用户和2亿360安全软件用户被卷入事件当中。冲突最终以工业与信息化部的介入并强制叫停而终结,然而引发我国网民对隐私权的维权思潮和对我国软件用户隐私权的民事立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的独特角度的切入,对我国软件用户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炼 《时代法学》2010,8(4):27-32
利益衡量在现代立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立法的利益衡量是立法者为平衡利益冲突在多元利益主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对各种利益进行比较、评价、权衡、选择并进行利益整合的有机统一过程,利益衡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律规范的产生。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应当允许存在多元的独立利益主体,鼓励多元利益之间的自由竞争。利益多元化是法治的根基,它从多方面促进法治的成长。经济利益多元化创造了独立于政府权力的社会经济力量,从而会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政治利益多样性促进政治多元化,使法律具有相对于政治和行政的独立性。价值多元化促进法律相对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使法律和司法具有价值和形式上的中立性。利益多元化也有损害法律至上性的负面影响,须通过强化法治克服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利益。利益冲突形成了利益秩序,即各个不同主体在社会中实现利益的顺序。和谐社会应当实行"社会利益优先型"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19.
周杰 《法制与社会》2014,(3):297-298
1936年富勒在《合同损害赔偿中的信赖利益》一文中吸取耶林的思想,正式提出信赖利益,关于"信赖利益"的定义,中外颇有争议,但能肯定的是信赖利益在其所维持的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诚信社会秩序和其所追求的动态安全、交易安全的法律价值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信赖利益损害赔偿问题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也是实践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对信赖利益及其损害赔偿范围作了界定,并对信赖利益是否应以履行利益、期待利益为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与公众利益表达制度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利益和谐。利益和谐是指多元化利益的相互博弈、对话和妥协,进而达成某种利益矛盾的统一共识。利益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取决于利益主体闽的各种利益诉求均有合法通畅的表达渠道。立法听证作为一种科学化、民主化和正当化的公众利益表达制度,可以将各种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纳入合法有序的制度环节而予以妥善解决,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