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启程 《检察风云》2010,(12):64-65
今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十三名员工坠楼。如此频繁地发生系列坠楼事件,再加上富士康企业本身的知名度,此事吸引了媒体和民众强烈的关注。人们都在苦苦思索,如何遏制这股"跳楼 潮”?它出现的心理动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郑艺娟 《法制与社会》2010,(30):58-58,60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在富士康深圳分厂,上夜班的19岁员工马向前跳楼身亡。自此以后富士康2010年前后发生了15起坠楼事件,激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本文通过对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探究了我国工人合法权益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法人》2010,(5):12-12
近期富士康太不平静。四月份已有3人自杀死亡或重伤,而且是在连续两天内,7日当天就有两个人死亡。3月份也有三个人跳楼或坠楼。从07年6月到现在,富士康员工自杀人数已达12人。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生活》2010,(11):4-4
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正在成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2010年5月21日凌晨四点多钟,富士康一名年仅21岁的男性员工南钢从F4栋楼跳下身亡。  相似文献   

5.
汪赛男 《法制与社会》2010,(20):187-187
富士康连续坠楼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焦点。本文从法学的角度思考了由富士康事件折射出的企业管理和社会责任、政府监管职能异化、工会维权等问题,并最终从企业、政府、工会、职工四个方面,得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     
《法人》2013,(6):8
富士康再现员工跳楼5月2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对外证实,自4月底以来,郑州工厂已有两位员工跳楼身亡。4月24日、4月27日,郑州富士康一新应聘24岁男工及一位入职半年的23岁女工,分别在公寓楼跳楼身亡。郑州富士康及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先后证实上述两起跳楼事件,关于死因及善后事宜,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相似文献   

7.
关飞 《公民与法治》2010,(12):12-14
在珠三角连绵成片的制造业工厂中,像富士康这种一举一动都引发社会与媒体极大关注的工厂是很少见的。一个18岁河南籍员工扑朔迷离的死,再一次将富士康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起死亡事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玄机呢?  相似文献   

8.
富士康事件目前的处理方法一是警方调查、二是心理咨询、三是求神拜佛。警方的调查从第一跳开始就启动了,但这种调查只能起一个死亡证明的作用。“七连跳”时,富士康请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心理学专家进厂咨询,他们所得的结论也只是“富士康员工自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富士康亦斥资请五台山高僧做法事,其效果如何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9.
两名警察在押解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在政法机关“大接访”活动中向检察机关反映了此事,后检察机关对此事立案调查,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广西柳州市两名警察却因此将三名上访户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0.
据大河网10月8日报道.一份由内地及港台20所高校60多名师生共同完成的《富士康调研总报告》,披露了富士康集团诸多违法违规行为。调查报告称,在富士康的深圳、昆山、太原、武汉、上海厂区,均存在大量滥用学生工的情况,在某些车间,学生工使用率竞高达50%.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9,(1):59-60
法官:我儿小强是一名大四的学生,3个月前,在学校安排下,到某单位实习。眼看着儿子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我和他爸都很欣慰,不料,噩耗突然传来,儿子在主动擦拭实习单位4楼办公室的玻璃时不慎坠楼,当场身亡。抱着儿子冰冷的遗体,我欲哭无泪。实习单位表示,他们没有安排小强擦拭4楼的玻璃,小强擦拭玻璃时也没有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在场,21岁的小强应当对擦拭4楼玻璃的危险性有充分认识,其自行擦拭玻璃不幸坠楼,过错在小强,单位不应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不过,可以给予1万元的道义补偿。然而,区区1万元怎能抚平我们丧子之痛!请问法官,孩子实习期间坠楼身亡,实习单位应否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12.
成都引入富士康后,许多公务员年底考核多了一项内容——能否完成富士康的招工任务。因没完成富士康招工任务,公务员要去富士康工厂“顶工”。  相似文献   

13.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1,(24):56-57
女孩蹊跷坠楼 花季少女深夜蹊跷坠楼,是他杀?自杀?还是意外坠落?联防队员赶紧向“110”指挥中心汇报,“110”接警车迅速将女孩送至医院抢救。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 案例12005年4月,湘潭市某宾馆发生一起坠楼事件,该宾馆一女服务员李某与男友刘某发生争吵后,从员工宿舍楼楼梯间5楼窗口坠下死亡,死者亲属认为系刘某所害,遂报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庆祝同学生日,7名高中学生结伴来到一家酒吧喝酒助兴;为了淋漓尽致。他们从下午2时一直喝到晚上9时;为了一件琐事。一名女学生意外坠楼身亡;为了维护女儿的合法权益,父母愤而将酒吧老板和“酒友”们一并告上了法庭。然而,法院的一纸判决,却为涉案人员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两名警察在押解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在政法机关“大接访”活动中向检察机关反映了此事,后检察机关对此事立案调查。可是广西柳州市两名警察却因此将三名上访户告上法庭.要求其赔礼道歉、赔偿名誉损失1元钱。死者家属对检察机关说了什么?是否对办案警察的名誉造成伤害?双方产生强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生"坠楼自杀"的新闻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每年扩招的研究生数量使得有言论认为"研究生卖出了白菜价"。研究生们既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也面对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压力,还有家庭为他们支付了十余年寒窗苦读巨额费用的"歉疚感"。谢伟平的坠楼事件或许只是个例,但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个例"最好没有。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3,(18):10-10
人民网2013年5月22日刊登历正文章:由于在“安徽女青年坠楼死亡”事件中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日前,13名犯罪嫌疑人经检察机关批准,被依法执行逮捕。事件虽然尘埃落定,但是反思却没有就此止步:我们应该如何善用互联网赋予的表达权利,而不至于使之蜕变为危害社会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何雪松 《检察风云》2010,(17):13-14
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自杀在传媒连续跟踪报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之后,似乎又很快如以往的众多社会议题一样退隐到幕后.而问题本身则远远超越纷扰的喧闹,直指我们这个社会的内核。我更愿意将这些事件视为我们这个社会撕裂的一个伤口,这个伤口是与社会内在“伤痛”与“病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  相似文献   

20.
本刊曾在2010年4月下半期以《三岁男孩死后的林林总总》为题报道的三岁男孩坠楼一案,于2010年11月3日宣判。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认定,乐乐坠楼是“一起极为不幸的意外事件”,姥爷张先生不存在过错,但考虑到原告的感情,判令张先生补偿1万元。因为这个案件的特殊性,本案法官做出了一份特别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