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法制》2008,(4):64-64
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向媒体透露,2007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预计,今年随着新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以及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情况会有所减少。根据新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各级价格部门将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讳规行为.公开曝光典犁案件.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近期通报。七家涉嫌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企业被物价部门处以最高100万元的处罚。这被认为是继5月底发出加强市场管理警示后。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又一剂“猛药”。然而。记者再赴绿豆主产区调查发现。与前期调控取得成效相比,此次绿豆价格不降反升。重罚之下绿豆为何不“降火”?  相似文献   

3.
解读一: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可罚100万新规定对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等行为,将罚款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和“4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提高为“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解读二:哄抬价格最高罚额提奎50万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以及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或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  相似文献   

4.
当前普遍存在的低价倾销、价格歧视、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已经使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也损害了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因此,研究如何在法律上规制不正当价格行为以及完善有关价格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不正当价裕行询的表现形式 不正当价格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价格秩序的行为。我国《价格法》第14条列出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价格歧视等8项。目前,这8种不正当价格行为…  相似文献   

5.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3):64-64
国家发改委:明令禁止8种垄断协议 2月1日,《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正式实施,8种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价格垄断协议被禁止。《反价格垄断规定》规定了价格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价格垄断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规定了举报受理、调查措施、依法处理、中止调查、宽大政策等程序制度以及价格主管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一时之间,口罩脱销。与此同时,淘宝、微信等平台则出现大量销售口罩的信息,哄抬价格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给防疫工作带来干扰。那么,销售口罩是否需要一定资质?哄抬价格、虚假宣传等销售口罩的方式将会面临哪些行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刘建 《法人》2011,(9):11-11
微博上最新流行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别总骂达芬奇家具了,人家没哄抬楼市,没污染水源,没生产毒奶粉,没造能让车压垮的大桥,也没把捐款揣自己兜里对不对?你确定那帮买个家具上百万的人代表了普通消费者?人家把价格定位在了老百姓买不起的高度上,这叫什么?这TM的叫——善良!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1,(1):51+49
问:为什么要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以下简称《处罚规定》)进行修改答:近期,国务院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这些措施主要是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着眼于发展生产、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针对当前一些领域和品种恶意囤积、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突出的问题.为依法严厉惩处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有必要修改《处罚规定》。《处罚规定》自1999年公布实施以来,对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有效实施,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从执法实践看  相似文献   

9.
刘凯 《法学研究》2023,(4):152-168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价格法治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经营者价格行为的规制,应遵循价格自由优先和特定情境下的公益损害原则。以价格行为规范体系为基础,特定情境可以类型化为非常法律状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三种情境。公共利益指向由经济安全秩序、公平竞争秩序、公平交易秩序构成的整体价格法秩序,运用比例原则以价格行为规制促进效应和削弱效应的均衡为基准,可实现经营者定价权与不正当价格行为规制权之间的平衡。价格法第14条可删除牟取暴利条款,厘清价格欺诈、低价倾销等规范的边界,拓展新业态下的价格歧视行为规范,实现不正当价格行为规制的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披露了对山东潍坊顺通医药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公司非法控制两种治疗高血压普通药品原材料的市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事实.并对这两家企业没收非法所得、处以合计超过700万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1.
王昭 《法制与社会》2014,(13):253-254
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对农产品市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对农产品价格监管立法体系的不完善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农产品价格监管立体体系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入手,分析出导致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并从建立立法基本层次,制定专项法规,完善市场预警机制、农产品储备以及保险救济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对价格听证的规定比较粗略,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救济权等得不到真正实现,政府、企业的程序义务、违反义务等得不到真正落实,导致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三角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从而遭受负外部性。价格听证中的外部性的经济法克服需要:其一,赋予消费者相应的权利并保证其实现;其二,赋予经营者相应义务并保证其实现;其三,赋予政府相应职责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做如下修改: 一、第十条修改为:“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4.
政府、乘客和运输经营者的利益结构如何以及价格听证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政府、乘客和运输经营者的利益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价格听证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关税将大幅度降低,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削弱,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内市场的各类商品将进一步放开,国内外市场的商品将进行公开的、无扭曲的公平竞争,这就为我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对接,为价格的宏观调控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入世”后,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国内的第三产业价格及收费和第一产业的农产品价格。面对“入世”的新情况,为了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我们必须加大市场价格体系的改革力度,形成新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3):51-52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热词。大蒜、绿豆价格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辣椒等接力涨价,“玉米疯”、“辣翻天”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秦征 《法制与社会》2013,(20):101-102
农产品价格价格调节制度是国家调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方针政策的总称。此类制度的现实存在形式可概括为政府定价与指导价制度、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和补贴制度、农产品进出口限制制度、农产品储备制度以及各类打击农产品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制》2010,(23):21-21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0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9.
覃应南 《经济与法》2003,(11):13-15
我国价格法自颁布施行至今已有五年多,其对规范价格行为,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价格规制是政府规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本身也因此带着政府规制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国内商品与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滥用市场价格竞争和限制市场价格竞争的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结构的重组与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价格规制的局限性密切相关。本文试着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规制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进而引出并分析了我国价格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就价格法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价格欺诈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欺诈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但由于人们对其性质认识不清,法律对其表现规制不力,致使其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具有不断蔓延之势。它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导政了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以经济法为视角,对价格欺诈这一顽症的性质、表现、成因与危害进行系统分析,以利于对其加大经济法规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