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悦香  翟承宇 《工会论坛》2010,16(2):147-148
康德的道德哲学表现出了一种理性主义倾向和对道德理性王国的向往。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康德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论证形成了其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框架。在他看来,出自于先天的理性是人类道德的来源,善良意志是理性的功能目标,义务则具体体现善良意志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康德以人的善良意志和意志自由为前提,将道德法则与道德自律统觉于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之下,构建了以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为核心的、先验的责任论伦理学体系.从而确立了以尊重人格尊严、注重从人自身内部寻找道德价值的伦理范式,这对现代社会的责任教育及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康德哲学立场具有本体论与人性的二重性,受其影响,康德的自由观中也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绝对自由与人学意义上的有限自由的张力.因此,全面理解康德的自由概念的发展需要考虑两个相关的角度或线索:一是具形而上学或本体意义的传统理性主义至善观点,即认为实体、神作为无条件者是“自因”、“充足理由”的观点,所成就的是一种本体论和神学的自由建构;二是体现了康德人学立场上的有限性思想和批判精神,它更为强调人的有限的自由意志以及这种有限的自由意志在现实和历史中的实现问题.只有重视这两个角度和线索的相关性才能理解康德自由的复杂性,理解为什么康德的自由思想构成以后不同取向的自由理论的共同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意志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演变理路是:1.古希腊的英雄意志论;2.中世纪哲学的神本主义意志论;3.肇端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理性主义意志论;4.休谟的情感主义意志论;5.康德和黑格尔的客观理性主义意志论;6.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7.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意志论;8.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意志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志论完成了意志论哲学的现代转向,将意志理论置于科学的实践基础之上,促使人的实践更加合理化,促进了人的意志、实践与社会实在关系的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是什么"是康德全部哲学思想的最高问题,康德思想的各个方面始终贯穿着"人"的主体性.康德哲学实现了神学的人学化,使人为自身立法,并开了人本主义美学的先河.从宗教、道德和审美三个维度重新解读康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理性存在者通过纯粹实践理性或自由意志能力确立普遍道德法则,一方面能够免除自己和他人感官偏好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每个人的自由与所有其他人的自由基于法则的契合一致,这是康德自律观念的根本价值旨趣。经由普遍联合的意志确立根本法则(展现为伦理义务和法权义务)进而保障全体人类自由价值,也是康德实现的重大思想变革。在此意义上,康德式的自律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哲学和人类学意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道德哲学中实现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其道德哲学在近现代西方思想界始终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康德强调,人的理性是道德原则的基础,人是道德活动的目的,人的意志自由应体现为对客观的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康德对道德的阐释在今天仍闪烁着哲学的光芒,深入研究康德道德哲学对我们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有着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启蒙: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其根本的特征就是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启蒙是理解康德哲学奥秘的钥匙,启蒙是康德哲学的起点和归宿。康德的启蒙分认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进行,康德从"批判的"认识启蒙开始,经过道德启蒙和宗教启蒙,最终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哲学总问题,实现了西方历史上对人精神自由的最彻底、最全面的开启和引领。  相似文献   

10.
康德穿越了是与应当、认知与欲求的界限,强调人是目的的良善意志只以纯粹理性为根据,却不包含任何感性因素。结果在积极彰显不坑害人的素朴伦理常识的同时,不仅掏空了良善意志得以存在的事实性基础,而且也扭曲了其设定底线的规范性功能。最终在反讽性的自败悖论中,将这种自由意志变成了只服从必然义务,却难以从心所欲,因此也缺乏自由的抽象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