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于工作需要,根据选举法和代表法关于代表可以辞职的规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条例或办法,建立和实施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在实施人大代表辞职制度过程中,由于对选举法和代表法有关规定存在不同理解,因而对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也存在不同看法。一、实施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原因(一)法律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程度低,需要对辞职规定进行细化选举法关于人大代表的辞职问题只是在第四十九条规定了代表向谁提出辞职,而对于代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辞职或必须辞职并没有作出规定。如果没有代表辞职制度,由于代表名额…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人大代表辞职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具体和完善。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暂行规定》在理论观念上存在明显误区,在实践操作上具有不公正性,不是人大制度的创新。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必须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对代表构成、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庞清涛 《人大研究》2006,(10):37-37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的基层人大根据新时期代表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从提高代表工作水平的实际需要出发,实行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笔者为基层人大的这一举措叫好!所谓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就是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若出现不能正常履行代表职务的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辞去代表职务。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人大代表的“终届制”,保证了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和代表工作的连续性,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可低估。首先,使法律的规定得到了实践。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相似文献   

4.
兰海 《辽宁人大》2007,(5):30-30
据报道,湖南省临湘市人大常委会推行了岗位职务代表辞职制度,要求原乡镇职务代表因工作调整到市直部门时,必须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辞去代表职务,组织部门方可办理相应的调动手续。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出于工作需要,在代表辞职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特别是在制度完善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从法治视角解读代表辞职这一敏感点,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人大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强烈脉动,更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民主法治建设给人大工作带来的诸多深层次影响。代表辞职:在探索与争议中前行有任必有辞,作为一项法定职  相似文献   

6.
乐仁 《人大建设》2005,(10):32-33
现状及问题 近年,由于乡镇撤并、干部调整等原因,人大代表工作岗位频繁变动,特别是担任乡镇主要领导的代表变动较多.以广东省某县级市为例,2003年3月换届时,为有利于人大开展工作,当时各镇均安排了1名干部类别人大代表名额,由党委书记或其他领导担任人大代表.截至2004年12月18日,有16个镇(街道)担任主要领导的市人大代表调入市直单位(企业)任职.按照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没有迁出或调出本行政区域,  相似文献   

7.
严实 《人大建设》2007,(1):51-52
近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纷纷出台了人大代表辞职办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观各地出台的人大代表辞职办法和有关报道,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晓平 《公民导刊》2008,(10):21-21
“梁广镇”现象引发的人大代表可不可以两地兼任的争论,笔者认为,根据选举法、代表法的规定,人大代表两地兼任合法但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完善代表辞职制度,是对代表及代表权力的尊重,是促进代表工作的有力举措,它打破了代表“终届制”,改变了“代表工作干不干。代表活动参加不参加都照样当代表”的状况,保证了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使人民选举出的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保证群众的意愿得到真正反映。那么,应如何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代表辞职制度,以辞职推进人大相关工作的开展,已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亟待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代表辞职是代表辞去自己所担任的代表职务的一种行为,各地人大对代表辞职工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并非局限于法定的主动辞职,还进一步规定了代表的被动辞职,即代表在出现不利于履行其代表职责或代表工作中的组织领导职责时,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或党委组织部门建议其自愿辞去担任的代表职务。一、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的代表辞职工作,主要是针对代表被动辞职即建议代表辞职进行的实践。可以建议辞职的代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代表担任领导职务,职务发生变动的;二是调离原选区或本行政区域的;三是因代表不作为、有重…  相似文献   

11.
倪斌 《人大研究》2006,(10):38-39
自1999年湖北省襄阳市试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以后,浙江宁波、湖南溆浦、江苏常州、福建晋江、山东即墨、成都金牛等许多地方纷纷效法,一时“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对此,许多新闻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人大工作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褒贬不一。关于“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依据问题根据现行法律,人大代表辞职是有法律依据的。《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但是,根据笔者的理解,法律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2.
从地方人大工作情况看,现行法律规定的人大代表届终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日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大工作的开展。以某县级市为例。该市现有  相似文献   

13.
仲荷 《人民政坛》2006,(3):30-30
《人民政坛》编辑部: 我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也是本届的市人大代表。与我同届的一位人大代表原是县直某机关的领导,近期因其工作岗位变动,调离本县到市直机关工作。由于我县的市人大代表名额已满,而他本人也没有主动提出辞职,因此县里无法再补选新的人大代表。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能否要求该同志辞去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4.
乐仁 《人大研究》2005,(5):21-22
人大代表作为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其履行职责的状况, 关系到权力机关的整体效能和执政水平。目前一些县级人大尝试的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是完善选举制度、提高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从代表终届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实施代表辞职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意义, 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作如下探讨。一、代表终届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近年来, 由于乡镇撤并、干部调整等原因, 人大代表的工作岗位变动频繁。特别是担任乡镇主要领导的代表变动较多。以某县级市为例, 2003年 3月换届时, 为有利于人大开展工作, 当时各镇均…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不少地方推行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有的还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依照《代表法》的规定,代表辞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代表认为自己难以执行代表职务而提出辞职;二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提出辞职;三是代表违反国家法律受到追究提出辞职。但在当前实践中,地方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因工作需要,由组织推荐并当选的“官员代表”,由于职务或工作岗位的变动,由组织出面劝其辞去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06,(7):22-24
近年来,人大代表进出问题,成为制约代表工作的一道难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后,各级人大代表的任期皆为五年,《选举法》和《代表法》只是规定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书面提出辞职,并没有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在哪些情况下需辞职。而现实中,个别人大代表不作为、不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现象的确存在,并引起广大选民不满。如何打破代表届内“终身制”,形成人大代表能进能出的局面,让代表工作充满活力,广大人大工作者有太多的话要说。  相似文献   

17.
王成保 《人大研究》2006,(10):40-40
人大代表是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在届中辞去人大代表职务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项。这里面涉及对选民的选举结果、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结果和宪法赋予人大代表权利的尊重,涉及人大代表本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态度以及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笔者以为,建议代表辞职制度不宜提倡。一、法律依据不足。依据代表法、选举法有关规定,人大代表由选民或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对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人大代表是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发挥着代言人民、监督“一府两院”的重要角色。代表是否辞职应由选民决…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大》2010,(6):29-30
人大代表是一种国家职务,必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但因某种原因,代表不能或者不愿履行职责,为了保证代表执行职务的严肃性,法律规定了代表的辞职。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该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不称职的人大代表,人民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案例里的甲某是由A县人代会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所以,甲某应向A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辞职。  相似文献   

20.
臧必飞 《人大论坛》2009,(10):36-36
【话题争鸣】本刊上期刊发了《为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叫好》一文,介绍了一些地方实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所引发的各种观点。这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来信来电中不少读者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有的人认为,对被“双规”或被司法机关查处的人大代表,必须使用带有惩戒性质的罢免,终止其代表职务,不可轻描淡写地接受辞职;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是政治职务,它的产生、暂停和终止都有法定程序,是辞职还是罢免,要根据情况确定,不可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