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围绕下岗的议论颇多,特别是对下岗人才再择业的问题尤为关注。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了解,现就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增强理解,转变观念 目前,在一部分人中,对下岗有埋怨情绪,认为这主要是单位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有的对下岗存在失落感,精神意志衰退;有的抱陈旧的择业观点,仍期望下岗后再择业到机关和事业单位端“铁饭碗”;还有的怕下岗,耽心再  相似文献   

2.
下岗和待岗,是建立新型企业机制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但在改革和转轨的交替时期,下岗人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热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下岗人再就业的难点是什么?我们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发现,下岗人在重新择业上有5个难点: 重塑全新的择业观念难。下岗人在年龄段上,40岁以上的占80%以上,这些人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在观念上一直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业工作才有保障,才体面和荣耀,反之,到私有企业或者是自己去干个体老板,就感到在社会上、家庭里、同事中有很大的不适应。在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重新就业,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善待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也要善待自己。因此,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善待下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也必须努力改变择业观念,调整心态,积极自谋职业,开创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在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个问题上,社会比较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下岗职工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而且,对此认可度相当高。各类媒体对此的宣传亦是多侧面、多形式,这确实有助于下岗职工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下岗分流工作的开展。 但从实践中反映的情况看,仅仅是转变下岗职工的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位领导提出:转变观念要讲多层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期, 企业改制后,下岗失业职工增多。特别是我省东部山区的市、县、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民营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接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能力有限。加之一些下岗人员择业观念陈旧,自身创业能力较差等原因,城市居民中失业、患病因素增多,出现了一部分需要靠社会救助才能生活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机关精兵简政,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待岗的困难情况下,国内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一年难于一年。”这是近几年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感叹!那么,大学生毕业择业的目光应投向何处,请看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职工下岗成为一个时期不可回避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总数为1100万,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那么,下岗职工心里怎么想?怎么择业?  相似文献   

8.
下岗了,她咬咬牙,上山种树去!1997年7月,对元兰花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从光泽县城关木材采购站下岗了。已过中年的她骤然下岗,使她犹如小舟行到江中顿失双桨既悲伤又茫然。但她凭着对"树"的深厚感情,毅然决定回到老家——福建光泽县华桥乡增坊村创办了光泽县首家民营林场"宏森育林试验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荒山披上了绿装,林场也由小变大,初具规模,随着经济效益的逐步显现,对推动下岗工人转变择业观念、创造新业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保障》2006,(10):55-55
宁德市劳动就业管理处是宁德市劳动保障局所属事业单位,以宁德市劳动力市场为载体,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为就业方针,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宗旨,为全社会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事务代等综合服务,是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求职者自主择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专业场所。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群众团体以及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类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努力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需要引导下岗职工摆脱传统的择业观,走出观念误区。有人概括说是要提倡“六不”,也就是: 不卑不亢。不卑,是说不要因暂时的下岗背上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明确下岗尽管不是什么好事,但决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亢,是说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明确再就业的主客观条件。 不挑不拣。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对职业、岗位挑挑拣拣,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属正常。不是有句顺口溜嘛:“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这种择业观念已被市场经济的实践所打破。问题是下岗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 ,制定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群众团体以及广大干部职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结合实际 ,开拓创新 ,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类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努力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强自立 ,自主择业 ,自主创业。各个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有力地推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为深化改革、加快发…  相似文献   

13.
“下岗”一词,对人们已不再陌生。下岗不仅意味着要重新择业,而且意味着家庭生活将经受物质与精神的冲击。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下岗职工的婚姻也将经受严竣的考验。据统计,去年以来,江苏省如东县法院在审结的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下岗职工的达37起。令审案法官叹息的是,下岗职工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下岗后家庭“经济危机”带来夫妻感情的冷淡与疏远,大多数并没有走到非离不可的地步。经法院审理后,有26对夫妻已调解和好。某机械厂工人张某,1998年7月自强才会有尊严下岗后,几次找工作均未成功,便破罐子破摔,整日喝…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下岗女职工的地位变化情况,河北省妇联权益部于今年4至5月份,对全省11个市、35个区的491个单位下岗女职工的基本情况、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婚姻家庭地位状况及变化、下岗后心态、再就业观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2000份,收回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就业问题取代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人员流动和部分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下岗问题的产生,既根源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的国情,又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直接相关。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中,我国劳动力由政府统一向企业调配,企业没有自主权,劳动者缺乏择业权,就业、福利和户籍制度三位一体,严格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使劳动力能进不能出,…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职业选择及发展趋向陈理得“跳槽”、“第二职业”、“下海”、“人才”,是近年来青年研究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青年人才的流动、青年科技人才的“隐形失业”和下岗青年再择业,又成为当今青年群体的“热门话题”。青年职业的选择是我国青年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因意外变故致残的残疾人,是面对现实的变化而屈从,还是挑战现实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当人生遇到某些不可逆转的变化时,必须调适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相似文献   

18.
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但对缺乏就业竞争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仅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再就业的,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主要内容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国民经济必要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企产权制度和职工理顺劳动关系两项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使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对择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市场价值导向影响明显。在择业目标上他们更关注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能否为自己提供  相似文献   

20.
卿云波 《传承》2009,(16):100-101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随着招生与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大学生择业受挫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择业受挫的现状特点进行描述,并探讨当前大学生择业受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