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赴桂林参加漓江诗会,会后游漓江时,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用“风光如画”、“真象面一样美”之类词句赞美桂林山水。对此,一位诗人沉思良久,然后向我发问:“你说,为什么人们看到美的山水风光时,就会赞美说‘真象画一样!’而看到好的山水画时,又会赞美说‘画象真的一样!’这山水风光与山水画的互为比拟,包含着什么审美规律?”听了他的问话,我一时语塞。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曾有不少人提出来过,但却没有人明确予以回答。譬如,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谈到:“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日如画。故有‘江山如画’、‘天开图画  相似文献   

2.
从“8小时重庆”到“半小时主城”,从“一环五射”到“二环八射”。直辖10年。人们不禁感叹:我们的桥多了,我们的路长了。我们的房屋宽了。我们的城镇大了、美了!  相似文献   

3.
邹鹏 《云岭先锋》2018,(2):28-29
“我们苗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欢迎来我们苗家过年!”在文山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罗家坪村民小组的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苗族大姐马绍美边喂猪、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与记者交谈。  相似文献   

4.
笑脸     
我叫冯征,在北京口腔医院技工中心工作。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来到怀柔山区,不为赏花,不为踏青,只为来看看我们的患者王大爷的假牙还好不好使。老人一见到我们,就兴冲冲地说:“大夫大夫,这牙可好了,我都能啃鸡爪子了!”  相似文献   

5.
疏解提升桂林老城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区党委关于“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为桂林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对城市资源的认识,坚持文化立市,立足于发挥桂林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有机结合的优势,通过疏解提升老城,进一步发掘、整合、配置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来提升桂林老城的品位,保护桂林城市发展的“根”与“魂”,进而推动临桂新区建设,是桂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开国元勋陈毅元帅诗云:“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这是他对桂林的极高礼赞。作为桂林人,好多人却未必对桂林的自然禀赋和千百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全方位的认识。庞铁坚先生的《推开桂林的门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下简称《门扉》)一书,为我们开启了历史之门,是我们认识桂林历史文化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7.
邓晓明 《奋斗》2006,(10):10-13
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在桂林东南60公里的阳朔漓江段;桂林山水垂青史,壮在桂林东北50公里的兴安湘江段。桂林有漓江的绿水秀山,更有湘江的红色记忆.湘江源头在桂林正东不过10多公里,由此向北,湘、漓两江源头逆向平行流淌了近百公里,湘江奔向长江,漓江注入珠江。这山水灵秀的桂林市兴安县,曾两次改写中国历史,一次是秦始皇在此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一次是长征之初,在这里发生了决定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8.
陈济桓、阚维雍、吕旃蒙三位抗日爱国将军,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不成功便成仁”、“与桂林共存亡”的誓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永远活在桂林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树新风为明珠增辉让心灵与山水同美———桂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进展□江峰桂林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具有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近年来,桂林人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树新风为明珠增辉,让心灵与山水同美,努力向全国文明城...  相似文献   

10.
在省委、省政府关心下,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美牙行动”深入展开。3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崇禧到华西口腔医院,了解孩子们的治牙情况,他强调,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治牙活动,安排最强的医务力量,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把这份党和政府对藏区学生的关怀落实好。  相似文献   

11.
郑玉萍 《党建文汇》2008,(2):F0004-F0004
喀纳斯,被誉为“人类的净土”是我国唯一有着欧洲阿尔卑斯山风光的地方。喀纳斯景区有喀纳斯湖、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这里的河流、森林、山坡、白雾都呈现着一种纯净透明、和谐的美。这几乎是一片可以畅饮的风景,她非人间的气质,她给人的陶醉感,也许只有“天国花园”才能比拟。  相似文献   

12.
马燕 《当代贵州》2008,(11):62-62
“我们都是四川人!” “我们与你们在一起!” “安心养伤,我们不会丢下你们,贵州就是你们的家!” 在省医、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病房里。贵州省四川商会的20多个企业家代表商会170多家企业先后前去探望了家乡受灾的群众。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18,(6):19-19
近日,日媒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和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的可疑“发票”进行了曝光.并怒怼“这些狡猾的政治家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把我们缴的税充当经费,日本国民真是要怒了!”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20,(4):I0001-I0001
新春伊始,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让我们常常心绪难宁热泪盈眶。在灾难面前,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人需要爱,有爱才有欢喜,才有温暖和希望。而爱的情感需要美的激发——天地万物之美、岁时礼俗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等等都会唤起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之美,比如逆行者们泛着泪光的刚毅眼神中的崇高精神之美,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仍会深爱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战略重组 走向辉煌——记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一座“金矿”,桂林在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具“富民”色彩的现代产业——旅游业。 1997年底,桂林对旅游产业实施战略重组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时至今日已结出了第一颗硕果——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 旅游发展总公司的组建,是对桂林旅游业多年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多年来桂林旅游业始终没有脱离“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的话,那么,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就是为了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走大生产、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桂林出现大量文化团体,这与桂林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等密切相关。国民党当局对桂林文化界有扶持、鼓励的一面,也有限制、打击的一面,为文化界开展活动制造了障碍。桂系当局对“文化城”的社团大体上持鼓励、支持态度,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加以限制、打击。中国共产党为桂林“文化城”的社团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和坚强可靠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引导、方针政策贯彻和组织机构建立等方面。另外,桂林文化团体的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安全环境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18.
普者黑山水     
杨梅 《支部生活》2006,(5):44-44
我到过广西桂林,曾与几位同伴立于船头,对迎面而来的那些美得似乎无法再美的景色,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又一阵赞叹。心里十分赞赏唐代大文豪韩愈面对桂林山水发出的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千古绝唱。后来,还写作和发表过诗文,把那“水心如镜面,千里无波纹”的桂林山水赞誉为人间仙境。然而,不久前游了深藏于滇东南万山丛中的普者黑,却使我不由得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桂林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山水名城,有着2100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绝唱,也传颂了800年。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在对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赞不绝口的同时,却少有对桂林市容市貌的赞赏之语。一些文人笔下窄小弯曲的街道,拥挤低矮的小屋,骑楼下生活的人群,似乎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桂林景象。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桂林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上个世纪60年代,时任中共中南区第一书记的陶铸曾提出将桂林建成“东方日内瓦”,给桂林人民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梦想。今天,梦想终于变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