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关干部下乡住村,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基层发展的有效途径。联系去年以来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和近期晋城市委开展的"三联一住"活动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以及群众的广泛赞评,我对干部下乡住村的指导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要端正态度,深入群众才能贴近群众。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信任。我们下乡住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联群众感情、听群众呼声、把民情讯号、解现实难题,切忌带着"不愿意"  相似文献   

2.
乡镇干部“闹”进城少桦乡镇干部“闹进城”(指从乡镇调城里工作)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一般干部“闹进城”,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千方百计地“闹进城”,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人要...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2,(5):57-F0003
春节前夕,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逢立左一行深入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高林村,走访慰问驻村干部和困难群众,并开展调研。 逄主任听取了省室下派干部、高林村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海山的工作汇报,与村两委干部座谈并代表省委党史研究室对驻村干部和区、镇、村干部群众表示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相似文献   

4.
省委决定,从省委常委做起,各级干部每年都要安排几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具体要做到"六个一":帮建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帮助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目前,我省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掀起了高潮。全省广大读者纷纷给本刊来信来稿,对干部下乡住村进行评说。现摘登几则供读者参考,目的是为了扎实推进我省的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把这项好活动变成强大的推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11)
<正>近日,听一些下基层干部说,基层百姓非常欢迎"五官端正"的下乡干部。因为只有"五官端正"的干部,才能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五官端正"是指:耳不偏,善听真言。下基层干部只有在深入基层过程中善听真言,乐听逆言,诚心实意地和基层  相似文献   

6.
成开松 《党课》2006,(8):47-47
时下,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在下乡过程中,把乡镇政府当作下乡的终点站,而不肯下到村里和田间地头,村里有什么情况要听乡政府汇报,没有把深入寻常百姓家看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宛诗平 《党课》2013,(20):54-55
前不久,笔者随某县领导下乡调研,正好遇到某乡镇大门被上访群众堵住,该乡镇领导建议我们从后门进入乡镇大院。县领导听了一愣,说:“从后门?后门要是也堵了呢?我们是党的干部,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9.
报载,贵州省遵义县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推行了“干部下乡回执制度”。规定干部下乡时须领取“下乡回执单”,注明下乡地点、要办的事。下乡结束时,要让干部、群众代表在“回执单”上写明所办事情落实如何、群众满意不满意,由群众代表签字带回。这项制度实施后,县乡干部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蔚然成风,群众拍手叫好。多年来,干部下乡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举措之一,也是考评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缺乏原始的证据,在考评中往往只能凭干部自说自表,或是凭印象、感情打分,很难真实地反映干部下乡的德能业绩。少数务虚不务实的干部便…  相似文献   

10.
永胜  鲍荣  志坚 《先锋队》2011,(11):60-61
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主动深入,下基层"听"意见。做到走遍村组、走遍农户、走遍田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通过电视台面向社会发出《关于征求对干部下乡驻村联户活动意见和建议的通告》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1)
下乡不要扰民仲竺岩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各级领导同志和机关干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干部下基层的规定,到基层去,到工厂、农村、学校、街道去,到困难大、问题多的单位去,了解情况,听取意...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延长县在乡(镇)村两级干部中推行两项制度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乡镇干部下乡走读现象,有效堵塞村级招待费的漏洞,延长县纪委、监察局在乡(镇)村两级干部中推行下乡吃饭签字制和勤政登记簿两项制度。规定在距乡镇政府5公里以内的村组悬挂免餐制牌。警示下乡人员:该村不设招待费,敬请回乡(镇)就餐。距乡镇5公里以外的村组,下乡干部吃饭一律实行签字制。此举有效控制了下乡干部的走读现象,同时还堵塞了村级招待费多打冒领的漏洞。规定乡(镇)村(组)干部人手一本勤政记事簿,要将自己每天为民所办的实事,解决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正在全省推行。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广  相似文献   

14.
蓬溪县天福镇自鹤林村矛盾多、情况复杂,村支书和村主任职务由镇上农经干部一人兼任,村文书是外地一名乡村医生。2007年9月,当西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生周杰接到被聘为白鹤林村村主任助理职务的通知时,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反对:“没有必要去搅那塘浑水”。  相似文献   

15.
选派干部下乡任职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潞城市选派干部下乡任职的调查韦川东为解决农村基层人才短缺,暂时选不出称职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现状,中共长治市委在强化农村工作实践中,采取从机关选派干部下乡任职的做法,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不失为一种较...  相似文献   

16.
干部下乡是我们的老传统,且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结果,老百姓还是比较欢迎的。但也有个别地方的干部下乡乱许愿,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有位乡镇领导在驻点村许愿,一年内为该村办两家企业,结果一年过去了,一家也未办成。有位县里的驻村工作组看到村小学校舍破烂,表态要拨款修缮,但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结果最后也成泡影。据笔者了解,类似现象并不少见。诚然,下乡干部想为基层办好事,事情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事先通过了解和论证,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再“许愿”。否则,就会有哗众取宠之嫌,甚至到最后无法收…  相似文献   

17.
劳骥 《党课》2013,(21):109-110
最近听一位干部说,现在各机关都很谨慎,也不出去吃饭喝酒了,“正规”多了。但领导干部也不敢管事了,不敢下乡了,生怕得罪了谁,被抓住小辫子,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百姓来说话”。这是一种害怕群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君文 《实践》2014,(4):19-19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子王旗人口计生委5位负责人坚持下乡广接"地气",与农牧民交朋友。在四子王旗人口计生委主任王根生看来,要使服务质量"优"起来,就要走出办公室,转变作风下乡"送上门"。每周双休日,王主任下乡了,远则一二百公里,近则几公里。他走到哪里听到哪里记到哪里。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少了"泥土味",多了"机关病",办公楼高了,"官架子"也大了,他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群众说,现在的干部喜欢呆在办公室里等群众"找上门",习惯说:"请你到我办公室来谈"等之类的话语,他耐心地听,耐心地记。短短十几个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2)
正目前,万名各级干部肩负着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在全区各地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在这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战中,下乡干部在各自的"阵地"上经风沐雨、创造佳绩。作为自治区派驻锡林郭勒盟调研督导组成员,经过一段时期深入一线的调研督导工作,我体会到下乡干部需尽快上手,做到"八会"。一要会学习。三项重点工作是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一定专业性的工作,下乡干部要具有"本领恐慌"意识,切实做好功课、学好本领。要多渠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25):44-45
我们夏县把干部下乡住村工作与选拔、锻炼、使用干部结合起来,通过实行在下乡住村一线选任干部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一、打破常规,树立导向,为下乡住村工作选拔干部转型跨越关键在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关键也在干部。尤其是对夏县这个省级贫困县来讲,干部的思想、能力、素质、作风,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村农民的富裕。如何选对人、用好人?如何紧贴夏县实际,促进干部下乡住村见实效?我们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抓住全省深入推进干部下乡住村、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机遇,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后备干部选任与下乡住村工作相结合,使住村帮扶工作成为识别干部、锻炼干部、选任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