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我能抽电子烟吗?"在一间狭小的会议室里,授课嘉宾刚落座便准备点上香烟,在被身旁的人劝阻后,又从怀里掏出了一支电子烟,如是问道.见众人面面相觑,此人笑着补充道:"电子烟不是烟,没事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3.
干部任前公示,照我理解,是党组织公正用人,对拟任干部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的一种形式,是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增加的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4.
官员谈喝酒     
逸名 《政府法制》2013,(24):15-15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公款吃喝之风虽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5.
郑毅 《检察风云》2007,(9):44-46
"我是来投案自首的,求你们今天一定要把我送进牢房,否则我可能会丢掉性命……"一个30岁出头的投案男子说着跪倒在警察面前.这是2006年6月12日上午,在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办公室发生的一幕.这名斯文的男子到底犯了何罪,为何要如此自投罗网?……  相似文献   

6.
"上山下山问渔樵,要知民意听 民谣"。社会的兴衰,历史的沉浮,人 民的苦乐,与顺口溜有着千丝万缕的 密切联系。 时下顺口溜中,讽刺吃喝风的比 比皆是。近年来,我们党的部分干部, 利用手中职权公款吃喝,在群众心目 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嘴上抹油,原则 全丢";"滋溜一响,有话好讲";"酒杯 一端,政策放宽";"嘴巴一抹,事情办 妥"……不少权钱交易就这样在觥筹  相似文献   

7.
一位受贿而被判刑的干部在“忏悔书”中,坦露心迹:“第一次有人行贿,我一震惊,而且也给我厉声斥退了。但是,我并没有加固自己的心理防线,被小恩小惠打开缺口,继而胃口越来越大,‘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甚至还索贿,最终彻底败于钱财……”震惊——麻木——堕落,这便是此人从党的干部走向反面的“标示图。”  相似文献   

8.
乐极生悲:喝酒喝出人命   石大川是河南省巩义市的一名中年商人.2006年12月25日,当他电话得知合作伙伴李丰银出差归来闲暇在家时,就决定赶赴登封,请李丰银一块喝酒还个人情.……  相似文献   

9.
官员饮酒的三重忧思 多年前,民间流传了这么一个说法:"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近年来,因为应酬喝酒喝出了肝、胃出血等疾病的不在少数,有的官员饮酒致死,还有官员醉酒驾车撞人、袭警、打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有的地方还想把醉酒死亡的官员申报为"烈士"……而醉酒官员出事产生的费用,不少由财政埋单.在不少人眼里,官员酒场似乎成了制造社会公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每逢节日,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单位宴请,各类应酬不断,喝酒成了必走程序。对于喝酒,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小爱好:酒后一支烟赛似活神仙,雪碧兑白酒喝不醉,感情深一口闷……但是法官提醒您:过节气氛好,喝酒须谨慎!小心喝酒逞强可能引发四大法律问题,会让你伤身伤心还担责。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08,(9):32-33
“如果我能早一些回家,如果我能更早一些想到我残疾的儿子,他或许就不会离开我……对于孩子的遇难,我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我是蒲阳镇的干部,是一名司法行政干部和共产党员,灾难袭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地震灾害发生的关键时刻,在父老乡亲和儿子之间,我别无选择,也不应该有丝毫利己的选择……”很多天后,谈到在“5·12”特大地震灾害中逝去的儿子,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司法所所长张忠理强忍酸楚的泪水和心中深深的愧疚,坚毅地回答。  相似文献   

12.
一人的朋友跟他打赌说,你在屋子里面挂一只空鸟笼,过段时间,你非养鸟不可.此人不信,朋友说,那我们打个赌吧,你挂一个鸟笼试试.此人真在屋子里挂了只鸟笼.从此,到他家来的客人不经意地都要看一眼鸟笼,然后问:"你的鸟是死了,还是飞了?""要不我给你送一只吧?"第二天,客人又来了,说:"你是不是不会养鸟啊?我给你买一本养鸟的书吧?"第三天,第四天,一拨拨客人不断重复着上面的话,有的还拿着鸟儿,鸟食、鸟书来了……没过一星期,不堪其扰,他终于养了一只鸟.……  相似文献   

13.
喝酒     
地区扶贫局朱副局长一行3人,来到远离县城120里地的贫困乡坝头考察指导扶贫工作。乡政府办公室主任不在,林乡长叫我安排晚上的饭菜,标准不要太高,要体现贫困乡的特色,一个人控制在30元以内。交待完后,林乡长还特意关照我:“晚饭你来作陪。”我知道叫我作陪是领导看中了我的酒量,大凡上头来人,办公室主任总不会在,原因是他不会喝酒。我能喝酒,一斤二三两不成问题。领导叫上我,在饭桌上准保不吃亏。“30元标准怎么整法?”我心里直犯嘀咕,山沟沟里有啥东西,以前县城来人都没这么高标准。我急得团团转,正好林乡长回办公室拿个汇…  相似文献   

14.
笔者所居城市某单位的领导干部职位有几名"出缺",需要增补,组织部门根据公开、公正选拔干部的原则,邀请中层以上干部开了一个民主推荐会.无记名投票的会议刚刚结束,结果还没有公布,某个参加推荐会的人就对进入推选范围的一位同志"表功":"我投了你一票,得请客啊."……  相似文献   

15.
柳红 《检察风云》2007,(8):12-14
威虎山的"拼命三郎"   严健虽没有多少文化,但却是新疆铁路系统大家公认的"最能吃苦、最能拼搏、最有魄力"的"拼命三郎",凭着心里的那股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精明与干练,严健居然从新疆哈密铁路分局工务段的一名小小养路工,被破格提升为哈密铁路分局工务段的段长,晋升跨度连越数职,在新疆铁路史上空前绝后.……  相似文献   

16.
《人民司法》1989第7期,刊登了署名张连富的《过失杀人?意外事件?还是……》的案例研究文章(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认为,该文对胡某一案的定性意见,值得商榷。 被告人胡某与妻子以及朋友吴某,为两位同乡送行,在火车站附近饭馆吃饭喝酒。当时,被害人何某与他的5个朋友也在饭馆喝酒。晚11时许,喝了4两白酒、1斤啤酒的何某来到胡某桌旁无端寻衅,照胡某的朋友吴某脸上打了一拳,并抓住吴某的衣服,将吴拽到马路中间继续纠缠。胡某见状,走进人群朝何某脸上连击两拳,何被打得倒退三、四米远,恰巧跌  相似文献   

17.
"垄断"垃圾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天天都有对夫妻收废品,和其他走街串巷收废品的人不一样,他俩垄断了小区内所有废品的收购权,据说收入要多得多.那么,他们有什么权力能建立起这样"废品城邦"呢?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2,(11):13
龙:我曾在给反贪局长集训讲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对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能不能使用诱惑侦查?比如,让一名侦查员,化装成一个包工头,去求某局长或某书记办事,并送上两万元.如果对方欣然收受,马上人赃俱获,拿下大狱;如果严词拒贿,则向组织部反映,此人廉洁,可委以重任.听罢,反贪局长们面面相觑.个别同志说,可不敢这样做哦.……  相似文献   

19.
共享充电宝不再"白菜价" "现在使用共享充电宝几个小时的费用比我付的停车费还贵.""充了 50分钟,收了我6元钱,以前一小时才两三元钱……"正如一些消费者的感慨,共享充电宝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涨价了,就如它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生活一般.  相似文献   

20.
徐浩程 《政府法制》2014,(27):70-71
李华感觉最近“嘴有点闲”,“有段时间没有痛快地讲段子了”。 作为西部某乡镇党政办副主任,由于既能喝酒,又能讲段子,他经常被拉去应酬接待,“以前很少在家里吃饭,不管什么地方来人了,都会被叫去、酒肯定要喝,但讲几个段子,活跃、活跃气氛,也少不了。讲得开心,能喝二两的,至少会喝四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