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很高的速度发展。1971—1980年,国内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率达7.8%(六十年代为6%),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73年(12.3%)和1976年(11.6%),最低年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受严重危机的1975年。就产值来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1倍多,1980年为261.88亿马元,人均年收入增长5.5%,达1,142马元。  相似文献   

2.
在六十年代期间,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当中经历了最快增长率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达10%以上,实际生产量每年增长大约8%。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61—1966)“成功地完成了”,其实际增长率超过了计划指标;第二个计划(1967—1971)的生产增长率估计已达7.2%——相当接近于原订每年实际增长8.5%的颇有雄心的计划指标。泰国政府已于最近公布第三个计划,要求在1972年到1976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受通货膨胀的难扰为时已久。从五、六十年代起,拉美的通货膨胀率就是世界最高的。七十年代以来,形势日趋严重,消费物价的年平均上涨率扶摇直上。1971年消费物价上涨率为14.6%,1980年增至55.2%,1984年猛升到144.9%,1985年达到164%。通货膨胀的恶化状况还反映在高通货膨胀的国家不断增加。1961—1970年,消费物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的国家只有阿根廷、智利、巴西和乌拉圭四个国家。1971—1980年增加到九个国家(哥伦比亚、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新兴工业国,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成为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60年至197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8%,1970年至1980年平均增长率为9.4%.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1980年平均增长率为9.7%,1982年跌到6.3%,1983年下降为4%,1984年有所增长,为8.2%.但到了1985年,却出现了独立二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率骤然下降,出现了1.8%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业绩 经济增长 在战后时期,台湾的经济经历了成功的转变,即从农业转向工业,从传统经济转向现代化经济。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这种转变成为可能。台湾经济在1961—1997年期间的主要特点是:1961—1980年的年均实际“岛内”总产值(GDP)增长率为9.7%,1981—1997年的年均实际“岛内”总产值(GDP)增长率为7.4%。到1997  相似文献   

6.
从七十年代初至今,波兰经济经历了起伏激烈的变化,引起世界各方面的注意。1971—75年,它实施了“高速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9.8%(以国民收入计算,以下同);1976—79年经济急剧下降,年均增长率不到2%,出现停滞;1980—82年发生了经济倒退,出现负增长4—13%的严重局面。波兰为什么要实行“高速发展战略”?为什么会出现四年停滞及三年倒退?目前波兰又如何进行调整?探讨波兰这一时期的经验,对于实行开放经济、特别是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期,巴西经济学家的意见基本上一致,即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水平,分为五个周期:第一个周期(1947—1961年),以国内生产总值高增长为特征。其中,1947—195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1955—1962年期间为7.1%。第二个周期(1962—1967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2%。第三个周期(1968—1973年),经济奇迹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2%。第四个周期(1974—1980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其中,1973—1976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3%,1976—1980年为6.2%。第五个周期(1981—1983年),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负数。这个周期被公认为经济危机时期。也有不少经济学家称第二个周期为经济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8.
引言 尽管近年来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在过去的20年期间还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东盟,它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5—1995年期间,东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6%左右,而世界的年均增长率为2%,发达市场经济的增长率为3%。到1995年底,东盟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比重高达6.7%,而在1985  相似文献   

9.
本文企图说明菲律宾主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探讨阿基诺政权如何借助中期六年开发计划来改善这些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60年代的5.1%增长到70年代的6.3%;进入80年代暴跌到负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038比索增长到1965年的1253比索;1975年、1980年和1982年分别增长到1618比索、1919比索和1949比索,1985年下降到1655比索。在马科斯政权产生以前的1955至1965年,十年期的经济增长率(GDP)为21%;此后,在1965至1975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为29%;在1975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泰国经济除了因金融危机实际经济增长率陷入负增长的1997年(―1.4%)和1998年(―10.5%)两年,20世纪60―70年代的20年间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9%,1980―1996年的17年间为7.8%,保持着高增长。尤其是在80年代后半期的5年间,在以日本企业为首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背景下,平均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0.3%。而且在金融危  相似文献   

11.
持续的经济恢复从新加坡的持续经济恢复及其经济结构的变革中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国家的成功。1989年新加坡经济出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1—9月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1%,继续了从1985年严重经济衰退中摆脱出来后的经济恢复趋势。就1989年的全年情况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会高于其它的主要亚洲地区竞争者以及美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见第一表)。  相似文献   

12.
保加利亚农业在70年代前18年发展较快,总产品年均增长5.1%,其速度居东欧各国前列。近18年来农产品年增长率逐年下降。1971—1975年增长2.9%,1976—1980年增长0.9%,1981—1985年负增长0.6%,1986—1987年没有完成计划任务,1988年上半年农业形势仍不见好。保共中央为克服农业存在的问题,加速农业发展速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现根据保报刊资料和本人考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从十九世纪末叶至今,近百年的时间里,稻米一直居泰国外汇收入第一位,但最近1984和1985年,连续两年旅游外汇收入超过稻米,跃居第一位,旅游业已成为泰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行业。泰国旅游业从1960年设立旅游机构(后改名为旅游局)算起,至今仅26年,但发展很快,接待的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5%和25%的高纪录。七十年代以后,增长尤快,1971—1981年游客人数增加三倍,比经济增长率、制造业增长率和外贸增加率都快。1960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收入1.96亿铢(合950万美元),1972年游客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谋求高速增长以发展经济。东盟各国经济高速增长,更为世人瞩目。尽管1973—1974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经济危机曾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东盟的经济增长率仍居世界高水平之列。但是,经济高速增长也使东盟各国付出了巨大代价。目前,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外向性程度很高的东盟各国面临着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加之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它们从80年代中期起调整经济发展速度,纠正政策偏差,开始谋求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转型之初的动荡时期;90年代,将进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尽管转型过程中存在矛盾,趋于稳定后仍有动荡,但世界经济在新的转型时期已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因素。一、世界经济增长进入缓慢但较稳定的时期 9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不景气,增长缓慢。1991年,世界产出增长为—0.3%,出现了战后以来第一次负增长。1992年,增长恢复到0.8%,1993年将达到2.3%。90年代后8年,世界产出增长率将维持在3—4%左右。以战后世界经济增长的记录衡量,90年代将是增长较为缓慢的时期。但世界产出增长仍有很大潜力,实际增长速度远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以1990年为例,据联合国工发组织计算,发达国家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应为4.6%,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经济衰退] 自1964年(当时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3%)以来,当前(指1985年——编者)新加坡经济第一次出现真正的衰退。以前的两次所谓“经济衰退”(1975年和1982年)分别仍有正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和5.7%。1985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降到-1.4%。新加坡预期1985年全年的增长率顶多是零度增长,但如果美国经济继续停滞,那么新加坡就可能出现负数增长。使绝大  相似文献   

17.
近二、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就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看,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初等和中等教育。从1960年至1980年,中学生数年均增长12.7%,而大学生数14.5%。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虽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对本国经济发展起的作用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本国的实际相脱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  相似文献   

18.
孟加拉国在“二五"计划(1980—81到1984—85年度)期间,虽然反复遭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而经济发展仍取得比较显著的进步,计划期内年平均增长率为4%,粮食生产量平均增长3.5%,工业门类明显增加,尤其是近两年平均增长率超过6%,除黄麻、茶叶之外的传统出口商品,年均出口量增长20%。 1984—85年度是“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三五”计划的基期年,1985—86年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出口环境的恶化和财政紧缩,1985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仅比前一年增长了2.8%,这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正如人们痛切感到的那样,以往那种出口初级产品—财政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失当,这一点是越来越清楚了。在这种形势下,1983年7月以来加以制定的工业基本计划终于在今年(指1986年)2月初公布了。目前,马来西亚正面临着以出口初级产品来实施财政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以出口工业制品来实施民间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紧迫任务。工业基本计划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泰国经济一直以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1961年泰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60—70年代经济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至1985年增长了18倍,达到1,041亿铢,人均收入从1961年的141美元上升到1987年的900美元,增长了6倍多。1981—1986年,由于受到世界性经济萧条的影响,泰国经济发展也曾遇到严重的困难,但在这段时间仍保持4.4%的年平均增长率。近年来,泰国稻米、木薯制品、篦麻籽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菠萝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